【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的电机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的电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人类社会发展到如今,科技与文化都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垃圾却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便成为了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3]想要妥善的解决垃圾处理这个问题,就需要将垃圾分类处理,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能够自动分类垃圾的垃圾桶,这类垃圾桶通过识别装置识别出垃圾,然后把识别到的垃圾与数据库中的垃圾进行比对,这类垃圾桶自带的主控装置(控制芯片)控制机械手抓取垃圾到对应的垃圾存放处,垃圾分类便完成了,机械手通常是由驱动电机驱动的,现有这类垃圾桶的电机控制电路没有光耦保护,容易发生外部转动使得驱动电机产生电流对电路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的电机控制电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及电机控制模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及电机控制模块(2),所述控制装置(1)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控制模块(2),所述电机控制模块(2)用于控制驱动电机,所述电机控制模块(2)包括多个光耦输出电路(15),所述光耦输出电路(15)包括高速光耦(4)及普通光耦组(5),所述高速光耦(4)用于向驱动电机传输脉冲信号,所述普通光耦组(5)用于向驱动电机传输正反转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采用STM32控制芯片,所述STM32控制芯片包括第1引脚:PE2;第2引脚:PE3;第3引脚:PE4;第4引脚:PE5;第5引脚:PE6;第6引脚:VBAT;第7引脚:P18;第8引脚:PC13;第9引脚:PC14;第10引脚:PC15;第11引脚:PI9;第12引脚:PI10;第13引脚:PI11;第14引脚:VSS;第15引脚:VDD;第16引脚:PF0;第17引脚:PF1;第18引脚:PF2;第19引脚:PF3;第20引脚:PF4;第21引脚:PF5;第22引脚:VSS;第23引脚:VDD;第24引脚:PF6;第25引脚:PF7;第26引脚:PF8;第27引脚:PF9;第28引脚:PF10;第29引脚:PHO/OSC_CN;第30引脚:PH1/OSC_OUT;第31引脚:NRST;第32引脚:PC0;第33引脚:PC1;第34引脚:PC2;第35引脚:PC3;第36引脚:VDD;第37引脚:VSSA;第38引脚:VREF+;第39引脚:VDDA;第40引脚:PA0;第41引脚:PA1;第42引脚:PA2;第43引脚:PH2;第44引脚:PH3;第45引脚:PH4;第46引脚:PH5;第47引脚:PA3;第48引脚:BYPASS_REG;第49引脚:VDD;第50引脚:PA4;第51引脚:PA5;第52引脚:PA6;第53引脚:PA7;第54引脚:PC4;第55引脚:PC5;第56引脚:PB0;第57引脚:PB1;第58引脚:PB2;第59引脚:PF11;第60引脚:PF12;第61引脚:VSS;第62引脚:VDD;第63引脚:PF13;第64引脚:PF14;第65引脚:PF15;第66引脚:PG0;第67引脚:PG1;第68引脚:PE7;第69引脚:PE8;第70引脚:PE9;第71引脚:VSS;第72引脚:VDD;第73引脚:PE10;第74引脚:PE11;第75引脚:PE12;第76引脚:PE13;第77引脚:PE14;第78引脚:PB10;第80引脚:PE11;第81引脚:Vcap_1;第82引脚:VDD;第83引脚:PH6;第84引脚:PH7;第85引脚:PH8;第86引脚:PH9;第87引脚:PH10;第88引脚:PH11;第89引脚:PH12;第90引脚:VSS;第91引脚:VDD;第92引脚:PB12;第93引脚:PB13;第94引脚:PB14;第95引脚:PB15;第96引脚:PD8;第97引脚:PD9;第98引脚:PD10;第99引脚:PD11;第100引脚:PD12;第101引脚:PD13;第102引脚:VSS;第103引脚:VDD;第104引脚:PD14;第106引脚:PG2;第107引脚:PG3;第108引脚:PG4;第109引脚:PG5;第110引脚:PG6;第1111引脚:PG7;第112引脚:PG8;第113引脚:VSS;第114引脚:VDD;第115引脚:PC6;第116引脚:PC7;第117引脚:PC8;第118引脚:PC9;第119引脚:PC6;第120引脚:PA9;第121引脚:PA10;第122引脚:PA11;第123引脚:PA12;第124引脚:PA13;第125引脚:Vcap_2;第126引脚:VSS;第127引脚:VDD;第128引脚:PH13;第129引脚:PH14;第130引脚:PH15;第131引脚:PI0;第133引脚:PI1;第132引脚:PI2;第133引脚:PI3;第134引脚:PI4;第135引脚:VSS;第136引脚:VDD;第137引脚:PA14;第138引脚:PA15;第139引脚:PC10;第140引脚:PC11;第141引脚:PC12;第142引脚:PD0;第143引脚:PD1;第144引脚:PD2;第145引脚:PD3;第146引脚:PD4;第147引脚:PD5;第148引脚:VSS;第149引脚:VDD;第150引脚:PD6;第151引脚:PD7;第152引脚:PG9;第153引脚:PG10;第154引脚:PG11;第155引脚:PG12;第156引脚:PG13;第157引脚:PG14;第158引脚:VSS;第159引脚:VDD;第160引脚:PG15;第161引脚:PB3;第162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益炯,郑洁,王哲,陈凯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