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88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所述学前教育益智模型,包括:主体;自动复位结构,所述自动复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自动复位结构包括驱动马达、电磁板以及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通过设置自动复位结构,主要用于自动对金属球进行复位,在儿童将金属球推入进入槽内部后,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驱动马达开始转动,同时利用电磁板对金属球进行吸附,最终使得金属球由转动槽内部移动至主体内侧,快速完成复位,然后儿童便可以继续进行游戏,改变了传统的手动找回金属球的方式,实现自动化快速找回和复位,大大减少了儿童的等待时间,保持游戏持续进行,大大提升了游侠体验。大大提升了游侠体验。大大提升了游侠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学前教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

技术介绍

[0002]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0003]然而,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是儿童入学前的一个基础学习阶段,学前教育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基础的文化课程,除了文化课之外,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也需要进行培养,因此家长一般会给孩子买一些益智模型、玩具等
[0004]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202022155446.5,记载了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解决了现有儿童益智模型或者玩具大多数只能有一位幼儿玩耍与学习,不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协作能力问题,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儿童将滚动球推入球袋内部后,还需要儿童手动推动推杆,进而使得出球器将滚动球推出,整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使得儿童并不能快速的进行游戏。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解决了学前教育益智模型需要手动将滚动球复位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学前教育益智模型,包括:
[0008]主体;
[0009]自动复位结构,所述自动复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自动复位结构包括驱动马达、电磁板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电磁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凹槽;
[0010]其中,所述电磁板固定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驱动马达以及所述电磁板信号连接;
[0011]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开设于所述主体内侧的中间,所述主体的内侧开设有进入槽,所述进入槽与所述转动槽连通,所述电磁板转动于所述转动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控制电路均设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电磁板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板。
[0013]优选的,所述进入槽的数量设置有六个,且六个所述进入槽分别位于主体内部的左侧与右侧。
[0014]优选的,所述电磁板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球,所述金属球通过所述进入槽能够滚动至所述转动槽内。
[0015]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包括把手、连接杆以及推动
块,所述把手与所述推动块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
[0016]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活动槽活动连接,所述推动块位于所述主体的内侧。
[0017]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块、连接座、转动件和定位板,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所述主体底部的中间,所述连接座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底部,所述转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定位板固定于所述转动件的顶端。
[00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学前教育益智模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通过设置自动复位结构,主要用于自动对金属球进行复位,在儿童将金属球推入进入槽内部后,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驱动马达开始转动,同时利用电磁板对金属球进行吸附,最终使得金属球由转动槽内部移动至主体内侧,快速完成复位,然后儿童便可以继续进行游戏,改变了传统的手动找回金属球的方式,实现自动化快速找回和复位,大大减少了儿童的等待时间,保持游戏持续进行,大大提升了游侠体验。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学前教育益智模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主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所示的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3所示的转动槽与进入槽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学前教育益智模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号:
[0027]1、主体;
[0028]2、自动复位结构;
[0029]21、驱动马达,22、电磁板,23、控制电路,24、凹槽;
[0030]3、转动槽,4、进入槽,5、金属球;
[0031]6、操作件;
[0032]61、把手,62、连接杆,63、推动块;
[0033]7、活动槽;
[0034]8、固定结构;
[0035]81、连接块,82、连接座,83、转动件,84、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7]第一实施例
[0038]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学前教育益智模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主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转动槽与进入槽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学前教育益智模型,包括:
[0039]主体1;
[0040]自动复位结构2,所述自动复位结构2设置于所述主体1上,所述自动复位结构2包括驱动马达21、电磁板22以及控制电路23,所述电磁板22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凹槽24;
[0041]其中,所述电磁板22固定于所述驱动马达21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23分别与所述驱动马达21以及所述电磁板22信号连接;
[0042]转动槽3,所述转动槽3开设于所述主体1内侧的中间,所述主体1的内侧开设有进入槽4,所述进入槽4与所述转动槽3连通,所述电磁板22转动于所述转动槽3内。
[0043]主体1为一圆盘形状,顶部开设有圆形槽,为金属球5滚动区域,自动复位结构2主要用于自动对金属球5进行复位,驱动马达21用于带动电磁板22转动,通过控制电路23控制驱动马达21转动,而电磁板22与转动槽3适配设置,可以在转动槽3内转动,电磁板22分为上下两层磁板,通过与控制电路23连接,为其上下两层磁板提供电力支持,同时控制电源输出或断开,凹槽24与金属球5适配设置,使得金属球5能够在电磁板22上保持稳定,使得两者有效接触,该自动复位结构5能够实现金属球5的自动复位,当儿童将金属球5推入进入槽4内部后,金属球5由进入槽4滚动至转动槽3位置,此时电磁板22的底部处于通电状态,产生磁力能够对金属球5吸引,最终将金属球5吸附在其底部的凹槽24上,然后通过控制电路23控制驱动马达21开始转动,进而带动电磁板22可以转动,当电磁板22转动一百八十度之后,控制驱动马达21停止,并断开电磁板22顶部供电,同时接通其底部供电,使得电磁板22顶部失去磁力,而底部产生磁力,确保下次对金属球5进行复位,此时金属球5由转动槽3内部自动调整至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自动复位结构,所述自动复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自动复位结构包括驱动马达、电磁板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电磁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凹槽;其中,所述电磁板固定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驱动马达以及所述电磁板信号连接;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开设于所述主体内侧的中间,所述主体的内侧开设有进入槽,所述进入槽与所述转动槽连通,所述电磁板转动于所述转动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前教育益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控制电路均设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电磁板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前教育益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槽的数量设置有六个,且六个所述进入槽分别位于主体内部的左侧与右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前教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苗刘满荣刘会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思源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