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文物修复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82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文物修复舱,该修复舱由顶部框架、底部框架、立柱、墙板及其连接配件拼接组装而成;立柱连接在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形成承重支撑件,墙板连接在立柱之间,使墙板组装形成位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墙面部分;修复舱内设置恒温恒湿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包括空调、温湿度监测装置、控制装置及新风系统;空调、温湿度监测装置、新风系统均与控制装置进行电连接;修复舱进口位于修复舱内部区域设置缓冲区,缓冲区用于将修复舱内部的恒温恒湿系统与外部环境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移动的文物修复舱建造成本低,可快速组装,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随时移动;填补了现有的博物馆文物修复的空白,解决了现有的博物馆文物抢救性修复的痛点。博物馆文物抢救性修复的痛点。博物馆文物抢救性修复的痛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文物修复舱


[0001]本技术属于文物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文物修复舱。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科学文明和艺术文明。保存在地面上和地下的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但是,这些年代久远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都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金属文物锈蚀,陶器、瓷器破碎,石雕残崩,木器和竹器干裂、皱缩,出土的纺织品、纸张文物腐朽,所有这些历史文物需要进行抢救和修复才能长期的保存下去。
[0003]然而,据所了解,目前文物修复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资金不足或场地空间限制等各种因素导致根本没有现成的文物修复室;即使有,专业化设备配置相对不完善,工作环境也不容乐观;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比较薄弱,往往是修复专家一人默默的进行日非一日的修复工作,而外界对他们了解甚少,不利于对普通大众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知识的科普教育;当文物被带出博物馆或库房进行修复时,安全问题得不到全面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文物修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舱由顶部框架、底部框架、立柱、墙板及其连接配件拼接组装而成,所述修复舱内部设置多个修复台和操作台;所述立柱连接在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之间形成承重支撑件,所述墙板连接在所述立柱之间,使所述墙板组装形成位于所述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墙面部分;所述顶部框架包括框架本体、保温棉、PE薄膜及蒙皮板,所述保温棉填充在所述框架本体内,所述PE薄膜用于包覆所述保温棉,所述蒙皮板覆盖在所述保温棉上,且所述顶部框架采用丁基胶整体封顶,并采用吊顶瓦吊顶;所述修复舱的外墙面部分设置有铝合金吸热格栅;所述修复舱还包括多块拼接在所述底部框架上的地板和铺设在所述地板上的抗静电防滑地板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文物修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舱内设置恒温恒湿系统,所述恒温恒湿系统包括空调、温湿度监测装置、控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敖雯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文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