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散热户外防水一体化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67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散热户外防水一体化电源,包括密封配合的下壳体和上盖体;下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散热齿组,下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换热齿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安装于换热齿组之间,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内部热风经出风口排出后,依次经内部散热导风区、两侧的内热交换通道和内部回流进风区,再从进风口进入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内部,依次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通用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替换不具备通用性的功率变换板,实现户外密封防水的微基站一体化电源,可适用于任何的安装方式,可以在保障微基站一体化电源各项功能的同时,克服现有一体化电源需要专门设计功率变换板、不具备通用性、成本较高、交付周期不好保障等缺陷。好保障等缺陷。好保障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循环散热户外防水一体化电源


[0001]本技术属于微基站通信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通讯微基站用的户外防水一体化电源。

技术介绍

[0002]5G户外微基站因其使用条件的限制,所用的通信设备均需采取全密封防水的外壳,电源单元也不例外。图2和图3两种电源的结构是两种典型的户外电源配置方式。一般情况下这类电源都需要根据外壳的尺寸和安装方式做不同的设计,致使该类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较高,且生产周期较长。而另一方面随着嵌入式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单相交流输入、输出直流48V30A、50A、75A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因使用量大,其市场价格已经相当低廉,例如一台1U(44.5mm)高的48V50A的整流模块的出厂价只及常规微基站电源功率板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所以,将通用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装入密封防水外壳会极大地降低微站电源的制造成本,促进微站户外电源的发展。但如果将通用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装入密封防水外壳,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密封壳体内部工作环境的有效散热。
[0003]如图1,通用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500通常采用的是强制风冷的散热方式,冷风由前端风扇1吸入,经过内部的热交换后,热风由后端流出,且风量可以随着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可见,要使电源能够正常的散热,就必须要提供一个能使热空气循环换热降温的内部工作环境。
[0004]一种简易的方法如图2所示,风冷整流电源模块500竖立装入壁挂式机箱3,风冷整流电源模块500的风扇朝上,冷风由机箱上沿的机箱进风口4进入,由模块后端向下经机箱出风口5排出,少量空气在箱内做内循环,2是机箱外门,6是接线端子。该方案内置了通用的风冷散热的整流电源模块,并设置有进出风口,以便整流模块内部的热量可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虽然成本低,但外部机箱不密封、也不能散热,仅适用于立式安装,且不能防潮、防尘、防盐雾,实用性不强,而且由于有内部无效的热风循环,散热效果也受影响,满负荷时的带载时间也相应的受到影响,无法和密封的微基站一体化户外电源相比。
[0005]图3是常规的采用功率变换板的微基站一体化户外电源的内部结构。图3中,7是带散热齿的压铸铝外壳下盖;8是AC

DC功率变换板;9是输入输出连接器;10是提手。功率变换板8是根据外壳的尺寸专门设计的,为便于功率器件的散热反扣在外壳下盖7上,发热器件如功率半导体元件、变压器、电感器直接或间接地与外壳下盖7接触传热,热量传递到散热齿与自然流动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散出。该方案很好的解决了功率变换和散热、防护之间的问题,是微基站户外一体化电源的主流产品。目前,这样的微基站电源产品必须根据外壳的尺寸和结构特点进行专门的设计,功率变换板需要专门设计、难以采用通用器件,以及生产批量小的原因,成本往往会远高于通用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价格,且研发周期长、适应性差,同时因产品的成熟度不高以致电源的早期故障率较高,维修成本也较高。
[0006]如前所述,如果将通用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装入密封防水外壳,使之替代专门设计的功率变换板,而不必担心尺寸问题,会极大地降低微站电源的制造成本,促进微站户外
电源的发展;但这样做内部散热就变成了首先需要应对的前提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避免上述两类电源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通用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结合密封的外壳实现户外密封防水、无需额外增加有源散热部件且保证良好散热效果的内循环散热户外防水一体化电源。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内循环散热户外防水一体化电源,包括下壳体和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壳体密封配合从而形成密封空间;
[0009]所述下壳体的壳体外侧设置有散热齿组,所述散热齿组的散热齿间形成若干外热交换通道;所述下壳体的壳体内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换热齿组,所述换热齿组的换热齿间形成若干内热交换通道;两组相邻的换热齿组之间形成风冷整流电源模块安装区;所述换热齿组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内部回流进风区,所述换热齿组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内部散热导风区;所述下壳体上安装有外输入输出连接器;
[0010]还包括风冷整流电源模块,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安装于所述密封空间内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安装区处,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靠近所述内部回流进风区的一端设置进风口,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靠近所述内部散热导风区的一端设置出风口,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进风口处内置散热风扇;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内部热风经出风口排出后,依次经所述内部散热导风区、两侧的内热交换通道和内部回流进风区,再从所述进风口进入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内部,依次循环;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上设置有内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内输入输出连接器与所述下壳体上的外输入输出连接器相连接。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出风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流结构。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结构为导流板。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各所述换热齿组的设置方向一致且沿所述下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4]作为可以选择的技术方案,各所述换热齿组的设置方向一致且沿所述下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齿组的换热面积不小于所述下壳体的壳体外表面积。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或上盖体为压铸铝合金件。
[0017]作为可以选择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和/或上盖体为铝型材焊接件。
[0018]作为可以选择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和/或上盖体为铝板焊接件。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至少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构思巧妙,利用通用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替换不具备通用性的功率变换板,再结合密封的外壳,实现户外密封防水的微基站一体化电源,可适用于任何的安装方式,且结构设计灵活,可以在保障微基站一体化电源的各项功能的同时,克服现有一体化电源需要专门设计功率变换板、不具备通用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交付周期不好保障等缺陷,可适用于各类尺寸的箱体;整机的开发周期短,制造成本低,解决了现有户外一体化电源及防水电源的缺陷,具有防水、防尘和防盐雾功能,满足IP65防护等级要求。
[0021](2)结构设计巧妙,通过换热齿组、下壳体与散热齿组配合实现壳体内部热风的外交换自然散热,同时通过换热齿组与风冷整流电源模块进出风口配合,通过壳体内部散热导风区、两侧换热齿组的若干内热交换通道和内部回流进风区实现壳体内部热风的内循环强制散热,这样仅利用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内置风扇,即可实现一体化电源的内部强制散热循环和快速外部自然散热,从而保证壳体内散热效果,且无需额外增加有源散热部件(如风扇、半导体制冷元件等),不增加用于散热的功耗。
[0022](3)将多台通用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并联、串联放置于压铸铝机箱内,可以实现一体化电源的功率拓展;对故障微基站一体化电源也可以实现在现场进行电源模块的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循环散热户外防水一体化电源,包括下壳体和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壳体密封配合从而形成密封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壳体外侧设置有散热齿组,所述散热齿组的散热齿间形成若干外热交换通道;所述下壳体的壳体内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换热齿组,所述换热齿组的换热齿间形成若干内热交换通道;两组相邻的换热齿组之间形成风冷整流电源模块安装区;所述换热齿组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内部回流进风区,所述换热齿组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内部散热导风区;所述下壳体上安装有外输入输出连接器;还包括风冷整流电源模块,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安装于所述密封空间内的风冷整流电源模块安装区处,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靠近所述内部回流进风区的一端设置进风口,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靠近所述内部散热导风区的一端设置出风口,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进风口处内置散热风扇;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内部热风经出风口排出后,依次经所述内部散热导风区、两侧的内热交换通道和内部回流进风区,再从所述进风口进入风冷整流电源模块的内部,依次循环;所述风冷整流电源模块上设置有内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内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锋姚继忠龚华刚王明军潘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珏网络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