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18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光学镜头还满足关系式:7mm<f*tan(HFOV)<7.5mm。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光学镜头大像面、大广角和小型化的设计要求。大广角和小型化的设计要求。大广角和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轻薄小型化的追求,光学镜头超薄小型化的结构特点及大像面、大广角的拍摄效果也逐渐成为光学镜头发展的趋势。然而,相关技术中采用的五片式光学镜头和六片式光学镜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光学镜头大像面、大广角和超薄小型化的要求了。目前,如何实现光学镜头大像面、大广角和超薄小型化的设计要求,仍是光学成像
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满足光学镜头大像面、大广角和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7mm<f*tan(HFOV)<7.5mm;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H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0005]本申请的光学镜头中,采用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不仅有利于汇聚射入光学镜头的光线,还有利于矫正光学镜头在光轴上的球差,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均为凸面,且像侧面均为凹面,有利于光学镜头汇聚较大角度的光线,提高光学镜头的光学性能,而且合理的面型还可以减小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并利于光线合理折转并平滑传递,从而减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减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相互配合,有利于矫正光学镜头的像散,而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有利于实现光线进一步汇聚,从而缩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进一步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
计。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有利于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范围,实现大广角的设计要求。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有利于近一步汇聚光线,降低光学镜头在不同视场的光线入射角及出射角的偏差。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且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不仅有利于矫正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产生的像差,保证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还有利于边缘视场光线以较小的偏转角向成像面平缓的过渡,实现光学镜头大像面的特征。由此可知,通过对各个透镜的光焦度、面型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光学镜头满足大像面、大广角和小型化的设计要求。此外,通过限制光学镜头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的正切值之间的关系,能够合理地配置光学镜头的焦距和最大视场角的一半的大小,不仅有利于减小入射光线在光学镜头中的偏折角度,从而使得光学镜头中的各透镜的面型不会过于弯折或平缓,还有利于各透镜的制造加工。此外,当光学镜头满足前述关系式时,光学镜头具有大像面的特性,这样,当光学镜头应用于摄像模组时,光学镜头能够匹配于摄像模组的大尺寸感光芯片,进而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000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3<|f5/f6|<2.8;其中,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
[0007]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的焦距和第六透镜的焦距的比值,能够使得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球差贡献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还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于光轴上的视场区域的成像质量。当|f5/f6|≤1.3时,第五透镜相对于第六透镜的光焦度过大,光学镜头的光学敏感性过大,使得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产生较严重的像散现象,不利于成像品质的提升。当|f5/f6|≥2.8时,第五透镜相对于第六透镜的光焦度过小,不利于光线的汇聚,光学镜头容易产生较大的边缘像差以及较严重的色差,不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分辨率。
[000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7<|f7/CT7|<11;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0009]通过控制第七透镜的焦距与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比值于一定范围内,能够平衡第七透镜的焦距和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修正光学镜头的各种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分辨率,还有利于第七透镜的加工。当|f7/CT7|≤7或|f7/CT7|≥11时,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会过大或过小,这都不利于第七透镜的加工成型。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8<∑CT/∑AT<2.2;其中,∑C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之和,∑A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相邻两个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间距之和。
[0011]当光学镜头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控制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与任意两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于光轴上的间距之和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有利于对各透镜的加工和组装,还有利于缩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减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4mm<TTL/FNO<4.5mm;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FNO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
[0013]通过控制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以
下简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与光学镜头的光圈数的比值在前述范围内,能在满足光学镜头小型化的前提下,通过减小光学镜头的通光量,从而降低轴外像差对光学镜头的影响,进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当TTL/FNO≤4mm时,光学镜头的光圈较小,导致光学镜头的通光量不足,从而影响光学镜头捕捉图像的精准度,不利于光学镜头的高分辨率成像;此外,当TTL/FNO≤4mm时,光学镜头的结构过于紧凑,使得光学镜头的像差修正难度加大,容易导致光学镜头的成像性能降低。当TTL/FNO≥4.5mm时,可以增大光学镜头的光圈,能够为光学镜头提供足够的通光量,但这也会增加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不利于光学镜头小型化的设计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7mm<f*tan(HFOV)<7.5mm;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H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3<|f5/f6|<2.8;其中,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7<|f7/CT7|<11;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8<∑CT/∑AT<2.2;其中,∑C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之和,∑A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相邻两个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间距之和。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鑫灿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