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08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包括轮椅架、椅座、靠背和脚轮,所述椅座固定于所述轮椅架中部两侧之间呈水平设置,所述靠背固定于所述轮椅架的两侧后端之间呈竖直设置,所述脚轮固定于所述轮椅架的底部,所述轮椅架的前端两侧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两侧之间连接有踩板,所述踩板呈方形结构,其顶部两侧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螺栓与所述伸缩杆的底部相连;所述踩板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方形凹槽,其内固定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泡沫软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轮椅架的前端两侧通过伸缩杆连接踩板,可以用于需要坐在轮椅上缓解病情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双下肢放置,使得患者更为舒适。为舒适。为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

技术介绍

[000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0003]某些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不能平躺,需要坐在轮椅上缓解病情,此时患者的双下肢只能放置于地面上,坚硬的地面不但令虚弱的患者很不舒适,也会使得患者的双下肢较为冰凉,不利于病情的缓解。
[0004]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通过在轮椅架的前端两侧通过伸缩杆连接踩板,可以使得需要坐在轮椅上缓解病情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双下肢放置于其上,并且在踩板的上表面嵌入泡沫软垫能够使得患者更为舒适。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包括轮椅架、椅座、靠背和脚轮,所述椅座固定于所述轮椅架中部两侧之间呈水平设置,所述靠背固定于所述轮椅架的两侧后端之间呈竖直设置,所述脚轮固定于所述轮椅架的底部,所述轮椅架的前端两侧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两侧之间连接有踩板,所述踩板呈方形结构,其顶部两侧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螺栓与所述伸缩杆的底部相连;所述踩板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凹槽内固定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泡沫软垫。
[0008]所述踩板的顶部通过固定机构固定有毯子。
[0009]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卡槽和卡接件,两块所述固定块呈长条方形结构固定于所述踩板的顶部两侧,所述卡槽由卡孔和连接口组成,所述卡孔的截面呈圆形贯穿所述固定块的端部,所述连接口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口的一侧与所述卡孔连通,另一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卡接件呈圆柱形结构设置于所述毯子的两端,其外径与所述卡孔的内径相等,所述连接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毯子的厚度。
[0010]所述伸缩杆包括连接套管、套杆和调节螺栓,所述连接套管呈中空底部开口的“L”形结构的,所述套杆的顶端套装于所述连接套管内,其底端与所述连接耳相连;所述套杆的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连接套管的侧壁下方设有固定孔,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和调节孔后与调节螺母固定连接。
[0011]所述调节螺母焊接于所述连接套管的外壁内侧,其内侧螺纹孔与所述固定孔同轴。
[0012]所述调节螺栓的外端设有截面呈正十二边形结构助力把手。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通过在轮椅架的前端两侧通过伸缩杆连接踩板,可以使得需要坐在轮椅上缓解病情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双下肢放置于其上,并且在踩板的上表面嵌入泡沫软垫能够使得患者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1轮椅架,2椅座,3靠背,4脚轮,5伸缩杆,6踩板,7连接耳,8方形凹槽,9泡沫软垫,10毯子,11固定块,12卡槽,13卡接件,14卡孔,15连接口,51连接套管,52套杆,53调节螺栓,54调节孔,55固定孔,56调节螺母,57助力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请参阅图1

3,
[002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包括轮椅架1、椅座2、靠背3和脚轮4,所述椅座2固定于所述轮椅架1中部两侧之间呈水平设置,所述靠背3固定于所述轮椅架1的两侧后端之间呈竖直设置,所述脚轮4固定于所述轮椅架1的底部,所述轮椅架1的前端两侧连接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的底端两侧之间连接有踩板6,所述踩板6呈方形结构,其顶部两侧设有连接耳7,所述连接耳7通过螺栓与所述伸缩杆5的底部相连;所述踩板6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方形凹槽8,所述方形凹槽8内固定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泡沫软垫9,通过在轮椅架1的前端两侧通过伸缩杆5连接踩板6,可以使得需要坐在轮椅上缓解病情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双下肢放置于其上,并且在踩板6的上表面嵌入泡沫软垫9能够使得患者更为舒适。
[0022]所述踩板6的顶部通过固定机构固定有毯子10,通过固定机构将毯子10固定于踩板6上可以使得患者的双下肢放置更为舒适。
[0023]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11、卡槽12和卡接件13,两块所述固定块11呈长条方形结构固定于所述踩板6的顶部两侧,所述卡槽12由卡孔14和连接口15组成,所述卡孔14的截面呈圆形贯穿所述固定块11的端部,所述连接口15设置于所述固定块11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口15的一侧与所述卡孔14连通,另一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卡接件13呈圆柱形结构设置于所述毯子10的两端,其外径与所述卡孔14的内径相等,所述连接口15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毯子10的厚度,毯子10固定时,将两端的卡接件13由卡孔14的一端滑入,即可完成固定,同时,当患者觉得下肢寒冷时,可以将一侧的卡接件13由卡槽12内取出,将毯子10盖于双下肢上即可实现保暖;同时也便于毯子10的更换。
[0024]所述伸缩杆5包括连接套管51、套杆52和调节螺栓53,所述连接套管51呈中空底部
开口的“L”形结构的,所述套杆52的顶端套装于所述连接套管51内,其底端与所述连接耳7相连;所述套杆52的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调节孔54,所述连接套管51的侧壁下方设有固定孔55,所述调节螺栓53穿过所述固定孔55和调节孔54后与调节螺母56固定连接,通过连接套管51上的固定孔55与套杆52上不同位置的调节孔54重合,然后通过调节螺栓53与调节螺母56固定,从而便于不同身高的患者更为舒适的将其下肢放置于踩板6上。
[0025]所述调节螺母56焊接于所述连接套管51的外壁内侧,其内侧螺纹孔与所述固定孔55同轴,通过调节螺母56焊接与连接套管51内侧,便于医护人员更为方便将调节螺栓53与调节螺母56通过螺纹连接。
[0026]所述调节螺栓53的外端设有截面呈正十二边形结构助力把手57,利于医护人员更为方便的转动调节螺栓53。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包括轮椅架(1)、椅座(2)、靠背(3)和脚轮(4),所述椅座(2)固定于所述轮椅架(1)中部两侧之间呈水平设置,所述靠背(3)固定于所述轮椅架(1)的两侧后端之间呈竖直设置,所述脚轮(4)固定于所述轮椅架(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架(1)的前端两侧连接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的底端两侧之间连接有踩板(6),所述踩板(6)呈方形结构,其顶部两侧设有连接耳(7),所述连接耳(7)通过螺栓与所述伸缩杆(5)的底部相连;所述踩板(6)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方形凹槽(8),所述方形凹槽(8)内固定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泡沫软垫(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踩板(6)的顶部通过固定机构固定有毯子(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情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11)、卡槽(12)和卡接件(13),两块所述固定块(11)呈长条方形结构固定于所述踩板(6)的顶部两侧,所述卡槽(12)由卡孔(14)和连接口(15)组成,所述卡孔(14)的截面呈圆形贯穿所述固定块(11)的端部,所述连接口(15)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