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05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包括输送鞘管,输送鞘管内设有内芯套管;内芯套管内设有微导管;微导管内设有微导丝;微导管的前端设有可自膨胀的第二金属网;微导管内还设有吸引导管,微导丝设于吸引导管内;微导管的前端开设有通槽;微导管内设有控制套管,微导管位于控制套管内;通过控制套管控制通槽的开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可以实现微导丝的定位,解决取栓支架与血栓之间缺少定位,需要严重依赖医生手术技艺的问题,同时适用于偏软血栓的取出和偏硬血栓的取出。用于偏软血栓的取出和偏硬血栓的取出。用于偏软血栓的取出和偏硬血栓的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中的先进治疗设备及服务,同时,也涉及神经介入耗材领域,以及偏瘫、脑梗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0003]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溶栓治疗可采用链激酶、尿激酶。抗凝剂可使用肝素、双香豆素,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
[000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最为突出的是介入治疗,即是采用监视器,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
[0005]介入手术主要有机械式取栓支架和取栓导管。机械取栓支架,即将取栓支架通过微导管、微导丝送到血栓部位后,释放支架,之后将血栓兜住,直接将血栓拉出的治疗方法。取栓导管,即用相同的方法将取栓导管送到血栓部位,然后通过抽吸将血栓抽出。
[0006]在采用取栓支架的介入手术中常常会遇到血栓偏硬的情况,此时取栓支架的金属网难以穿透血栓,可能只能部分伸入血栓中,在这种情况下取栓支架与血栓之间的结合力不够,拉不动血栓。
[0007]此外,现有取栓支架的微导丝没有定位部件,微导丝穿插后,不能保证微导丝从血栓的中间区域穿过。在血栓偏硬时,取栓支架的微导丝常常被顶偏到血管内壁,使得从微导丝上穿过的微导管也偏于一边,这样微导管上的金属网可能只有一面与血栓接触,导致血栓在拉扯的过程中发生分离或分成多块,导致手术不彻底,增加手术难度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解决血栓偏硬时,取栓支架与血栓之间接触面小,拉扯力不够,取栓效果不佳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解决取栓支架与血栓之间缺少定位,需要严重依赖医生手术技艺的问题。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解决依靠微导丝的穿插力不能保证微导丝从血栓的中间区域穿过,从而不能保证取栓支架与血栓之间的抓
取力的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使得取栓支架同时适用于偏软血栓的取出和偏硬血栓的取出。
[0013]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14]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包括输送鞘管,所述输送鞘管内设有内芯套管;
[0015]所述内芯套管内设有微导管;
[0016]所述微导管内设有微导丝,所述微导丝被配置为用于穿过血管中的血栓,并通过所述微导丝导引所述微导管在血管中移动;
[0017]所述微导管的前端设有能够自膨胀的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
[0018]所述微导管内还设有吸引导管,所述微导丝设于所述吸引导管内;
[0019]所述内芯套管的前端开设有通槽;
[0020]所述微导管外设有控制套管,使得所述控制套管位于所述微导管和内芯套管之间;所述控制套管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通槽的开闭;并且通过所述控制套管约束所述第二金属网,并通过所述控制套管控制所述第二金属网的膨胀与收缩;
[0021]所述微导丝、吸引导管、微导管、控制套管、内芯套管的后端均分别连接有操纵柄;
[0022]所述吸引导管连接的所述操纵柄连接有第一吸管,所述第一吸管与所述吸引导管连通,所述第一吸管用于与负压吸收器连接。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通槽呈中心对称地设有四组,所述第二金属网膨胀后能够从所述通槽穿出。通过移动控制套管控制通槽的开关,当打开通槽时,又移动微导管,将第二金属网移动到通槽区域,第二金属网就会从开启的通槽穿出而与血栓接触。此时穿出的第二金属网是部分穿出,且第二金属网与内芯套管和控制套管之间会有所接触,此种膨胀不彻底的第二金属网相对于完全膨胀的第二金属网会具有更强的结构拉扯力。当再度收缩第二金属网时,就可以起到破碎血栓,并抓取部分血栓的作用。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金属网相对于第一金属网设置在微导管的靠近操纵柄的近端上。第一金属网主要起到网兜血栓碎片的作用,所以在实际制作时,可以将第一金属网的网孔做得更小些,就可以减少碎小血栓的转移。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微导管上,所述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的另一端分别滑动于所述微导管上。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采用记忆合金丝,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被约束在控制套管或内芯套管时,金属网基本被压缩成线状,当第一金属网或第二金属网脱离控制套管或内芯套管的束缚时,恢复到其所记忆的形状,膨胀过程中,金属网可移动端向固定端移动。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网与所述第二金属网结构形状相同。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网具有向前端开口的喇叭口形状,所述第二金属网具有向后端开口的喇叭口形状。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微导丝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操纵柄,所述吸引导管的后端连接有第二操纵柄,所述微导管的后端连接有第三操纵柄,所述控制套管的后端连接有第四操纵柄,所述内芯套管的后端连接有第五操纵柄;
[0029]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操纵柄使所述微导丝移动于所述吸引导管内;
[0030]通过控制所述第二操纵柄使所述吸引导管移动于所述微导管内;
[0031]通过控制所述第三操纵柄使所述微导管移动于所述控制套管内;
[0032]通过控制所述第四操纵柄使所述控制套管移动于所述内芯套管内;
[0033]通过控制所述第五操纵柄使所述内芯套管移动于所述输送鞘管内。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四操纵柄连接有第二吸管,所述第二吸管与所述控制套管连通;
[0035]所述第五操纵柄连接有第三吸管,所述第三吸管与所述内芯套管连通;
[0036]所述第二吸管和第三吸管分别连接到同一个负压吸引器上。
[003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吸管和第三吸管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后再外接到同一个负压吸引器上。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金属网的网孔尺寸小于第二金属网的网孔尺寸。
[0039]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40]在微导丝与微导管之间增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包括输送鞘管(6),所述输送鞘管(6)内设有内芯套管(5);所述内芯套管(5)内设有微导管(3);所述微导管(3)内设有微导丝(1),所述微导丝(1)被配置为用于穿过血管中的血栓,并通过所述微导丝(1)导引所述微导管(3)在血管中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3)的前端设有能够自膨胀的第一金属网(10)和第二金属网(11);所述微导管(3)内还设有吸引导管(2),所述微导丝(1)设于所述吸引导管(2)内;所述内芯套管(5)的前端开设有通槽(9);所述微导管(3)外设有控制套管(4),使得所述控制套管(4)位于所述微导管(3)和内芯套管(5)之间;所述控制套管(4)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通槽(9)的开闭;并且通过所述控制套管(4)约束所述第二金属网(11),并通过所述控制套管(4)控制所述第二金属网(11)的膨胀与收缩;所述微导丝(1)、吸引导管(2)、微导管(3)、控制套管(4)、内芯套管(5)的后端均分别连接有操纵柄(7);所述吸引导管(2)连接的所述操纵柄(7)连接有第一吸管(8),所述第一吸管(8)与所述吸引导管(2)连通,所述第一吸管(8)用于与负压吸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9)呈中心对称地设有四组,所述第二金属网(11)膨胀后能够从所述通槽(9)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网(11)相对于第一金属网(10)设置在微导管(3)的靠近操纵柄(7)的近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神经内科手术中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网(10)和第二金属网(1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微导管(3)上,所述第一金属网(10)和第二金属网(11)的另一端分别滑动于所述微导管(3)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
申请(专利权)人:鹿邑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