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545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包括鞘管、导管、勾取部和导丝;导管和勾取部分别可活动地置于鞘管内,导丝可活动地置于导管内;导管的一端设有具有回弹性的勾状的折弯部,折弯部端部内壁上设有导向管,导丝一端穿过导向管且该端设置有套环,导丝与套环之间通过限位块连接;勾取部包括控制杆、伸入杆以及勾爪,伸入杆一端与勾爪相连另一端与控制杆相连,勾爪的端部以及控制杆的一端均朝向折弯部的端部方向弯折。本装置能够通过折弯部对异物进行初步定位并将异物锁定在折弯部的勾形范围内,套环通过限位块卡置于勾取部端部远离导管的一侧内壁上以方便确定位置,结合勾爪勾住套环,形成闭环以将异物勾出,提高了对异物勾取的精准度。取的精准度。取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血管介入器材领域,具体涉及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血管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和介入科等从事血管相关介入手术的领域,微创的介入手术是最主流的手术方式。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同时也有其弊端,比如介入器械如导丝、导管、滤器或支架等断折会形成血管内异物,异物可能随血流到内脏血管,脑血管甚至心脏,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就需要医生即刻取出这些血管内异物。现目前常规的圈套器在对血管内异物进行取出操作时需要将异物置于圈套环内再收紧圈套环,实际操作时无法控制方向,导致对准困难,需要多次操作,降低了手术效率,增加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放射暴露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以解决现目前常规的圈套器在对血管内异物进行取出操作时对准困难,需要多次操作,降低了手术效率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的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包括鞘管、导管、勾取部和导丝;
[0006]所述导管和勾取部分别可活动地置于鞘管内,所述导丝可活动地置于导管内;
[0007]所述导管的一端设有具有回弹性的勾状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端部远离导管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导向管,所述导丝朝向折弯部的一端穿过导向管且该端设置有套环,所述导丝与套环之间通过限位块连接;
[0008]所述勾取部包括一体成型的控制杆、伸入杆以及勾爪,所述伸入杆朝向折弯部的一端与勾爪相连,所述伸入杆的另一端与控制杆相连,所述勾爪的端部以及控制杆远离伸入杆的一端均朝向折弯部的端部方向弯折。
[000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导管的折弯部伸入血管内,利用折弯部的勾状结构将异物包围在折弯部勾形范围内,再沿着导管长度方向伸入勾取部,使勾爪抵达折弯部端部位置,同时也是套环所在的位置,此时以控制杆与伸入杆的连接点为基点,将控制杆远离伸入杆的一端与导管捏合靠拢,以使勾爪朝套环方向勾住套环,将异物包围,再将勾取部和导管依次抽出鞘管即可,本装置能够通过折弯部对异物进行初步定位并将异物锁定在折弯部的勾形范围内,套环通过限位块卡置于勾取部端部远离导管的一侧内壁上以方便确定位置,再结合勾取部,使勾爪勾住套环,形成闭环以将异物勾出,提高了对异物勾取的精准度,提高了异物的取出效率。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折弯部端部靠近导管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勾取部能沿导管方向滑动并使勾爪抵接于定位槽中。有利于使勾爪定位更精准,便于后续勾爪勾取套环。
[0011]进一步的,所述勾爪的端部呈锥形。有利于提高勾爪勾取套环的概率。
[0012]进一步的,所述勾爪朝向控制杆的一侧沿勾爪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卡齿,每个所述卡齿的尖端均朝向远离勾爪端部的方向倾斜。有利于防止勾爪勾住套环后移动时发生脱落。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管朝向折弯部端部的一侧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沿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控制杆与伸入杆的连接点与滑块铰接,使所述控制杆远离伸入杆的一端能基于铰接位置作靠近或远离导管的转动。使得勾取部每次均能稳定地沿着导管长度方向滑动,并使勾爪抵接于定位槽中,通过按压控制杆与导管即可实现对勾爪端的勾取控制。
[0014]进一步的,所述鞘管远离折弯部的一端外侧设有止血环。有利于防止创口位置出血。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技术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鞘管1,止血环11;
[0020]导管2,滑轨21,滑块22,折弯部23,导向管24,定位槽25;
[0021]勾取部3,控制杆31,伸入杆32,勾爪33,卡齿331;
[0022]导丝4,限位块41,套环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包括鞘管1、导管2、勾取部3和导丝4。
[0025]请参见图1,导管2和勾取部3分别可活动地置于鞘管1内,导丝4可活动地置于导管2内。鞘管1远离折弯部23的一端外侧设有止血环11,以防止创口位置出血。
[0026]请参见图1和图2,导管2的一端设有具有回弹性的勾状的折弯部23,折弯部23采用勾状有利于更好地勾住异物,为了使创口尽可能的小,一般鞘管1的尺寸需要尽可能的小,当导管2在鞘管1内滑动时,折弯部23会根据鞘管1内径进行弯折,折弯部23滑出鞘管1后即可恢复原状。折弯部23端部远离导管2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导向管24,导丝4朝向折弯部23的一端穿过导向管24且该端设置有套环42,导丝4与套环42之间通过限位块41连接,限位块41的尺寸大于导向管24的内径,通过限位块41卡置在导向管24外端,有利于将套环42的位置进行固定,以便勾取部3找到套环42位置。
[0027]请参见图1和图2,勾取部3包括一体成型的控制杆31、伸入杆32以及勾爪33,伸入杆32朝向折弯部23的一端与勾爪33相连,伸入杆32的另一端与控制杆31相连,勾爪33的端
部以及控制杆31远离伸入杆32的一端均朝向折弯部23的端部方向弯折。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导管2的折弯部23伸入血管内,利用折弯部23的勾状结构将异物包围在折弯部23勾形范围内,再沿着导管2长度方向伸入勾取部3,使勾爪33抵达折弯部23端部位置,同时也是套环42所在的位置,此时以控制杆31与伸入杆32的连接点为基点,将控制杆31远离伸入杆32的一端与导管2捏合靠拢,以使勾爪33朝套环42方向勾住套环42,将异物包围,再将勾取部3和导管2依次抽出鞘管1即可,本装置能够通过折弯部23对异物进行初步定位并将异物锁定在折弯部23的勾形范围内,套环42通过限位块41卡置于勾取部3端部远离导管2的一侧内壁上以方便确定位置,再结合勾取部3,使勾爪33勾住套环42,形成闭环以将异物勾出,提高了对异物勾取的精准度,提高了异物的取出效率。在一实施例中,折弯部23端部靠近导管2的一侧设有定位槽25,勾取部3能沿导管2方向滑动并使勾爪33抵接于定位槽25中,有利于使勾爪33定位更精准,便于后续勾爪33勾取套环42。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勾爪33勾取套环42的概率,勾爪33的端部呈锥形。为了防止勾爪33勾住套环42后移动时发生脱落,在一实施例中,勾爪33朝向控制杆31的一侧沿勾爪33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1)、导管(2)、勾取部(3)和导丝(4);所述导管(2)和勾取部(3)分别可活动地置于鞘管(1)内,所述导丝(4)可活动地置于导管(2)内;所述导管(2)的一端设有具有回弹性的勾状的折弯部(23),所述折弯部(23)端部远离导管(2)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导向管(24),所述导丝(4)朝向折弯部(23)的一端穿过导向管(24)且该端设置有套环(42),所述导丝(4)与套环(42)之间通过限位块(41)连接;所述勾取部(3)包括一体成型的控制杆(31)、伸入杆(32)以及勾爪(33),所述伸入杆(32)朝向折弯部(23)的一端与勾爪(33)相连,所述伸入杆(32)的另一端与控制杆(31)相连,所述勾爪(33)的端部以及控制杆(31)远离伸入杆(32)的一端均朝向折弯部(23)的端部方向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异物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3)端部靠近导管(2)的一侧设有定位槽(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博张灏龙罗海龙汪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