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601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包括肢体支撑模块、瘤体限位模块、连接模块、手臂支撑模块和伸缩球头杆,所述肢体支撑模块通过连接模块与手臂支撑模块连接,所述瘤体限位模块通过医用胶带沿瘤体外边界路径黏贴在患肢侧皮肤外表面,且肢体支撑模块和手臂支撑模块均通过伸缩球头杆与瘤体限位模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瘤体进行限位,防止患肢侧躯体移动时,瘤体产生变形和位移,便于对瘤体的位置、深度和大小等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同时可以对患肢侧躯体提供可靠支撑,便于在手术过程中将患处完全暴露在医生的视野范围内,保证患肢侧手臂与躯体在术后恢复期间处于分离状态,有利于手术的实施和术后缝合口的恢复。的实施和术后缝合口的恢复。的实施和术后缝合口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外科手术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皮下脂肪瘤是由成熟的脂肪及少量间质组织组成,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表现为皮下或深部的质软肿块。其主要发生于背部、颈部、肩部、腹部和四肢近端。对于皮下脂肪瘤,不管其大小部位,手术切除是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可在直视下彻底切除瘤体(包括包膜),几乎无复发的优点。然而对于一些特殊位置处皮下脂肪瘤的切除,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存在另外的难题。如生长在腋窝处的腋鞘皮下脂肪瘤或者腋窝皮下脂肪瘤。腋鞘又称腋腔、颈腋鞘,是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延续到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锁骨下部分所形成的筋膜。由于腋鞘皮下脂肪瘤和腋窝皮下脂肪瘤的生长位置特殊,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的患肢手臂与腋窝需要一直处于分离状态,以便于使患处完全暴露在医生视野范围内,且在术后的恢复期内,患者也需要保持相同体位,增加了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恢复的难度。
[0003]现有的处理方式多是在患者麻醉后,由医护人员将其手臂抬升至适宜状态,并没有通用且合适的支撑机构进行辅助支撑;此外,由于腋窝处脂肪层较厚,而脂肪瘤是正常脂肪细胞的大量聚集导致的,当患者的患肢采取上举位体态时,腋窝脂肪组织处于拉伸状态,与正常的患肢下垂位姿态相比较时,肿块的形状会缩小且位置会发生偏移,导致手术过程中对肿块位置、深度及形态判断出现偏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包括肢体支撑模块、瘤体限位模块、连接模块、手臂支撑模块和伸缩球头杆,所述肢体支撑模块通过连接模块与手臂支撑模块连接,所述瘤体限位模块通过医用胶带沿瘤体外边界路径黏贴在患肢侧皮肤外表面,且肢体支撑模块和手臂支撑模块均通过伸缩球头杆与瘤体限位模块连接。
[0006]所述肢体支撑模块包括腰托、束腹带和第一限位机构,用于患肢侧腰腹部的固定,所述腰托通过束腹带与患者腰腹部相贴合,且腰托下端与患肢侧髋骨上端相抵触,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安装于腰托远离躯体一侧的中线位置。
[0007]所述的瘤体限位模块包括肢节部、连接头、滑动部和固定座,用于瘤体位置的限定,所述肢节部通过连接头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滑动部安装于相邻肢节部的交界处,并与肢节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滑动部的端面。
[0008]所述连接模块包括支撑杆、连接盒、限位器和弹性片,用于肢体支撑模块和手臂支撑模块的连接和患肢侧手臂的支撑,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第一限位机构连接,且支撑杆与连
接盒之间通过限位器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安装于支撑杆的内侧端面。
[0009]所述手臂支撑模块包括臂托、固定带和第二限位机构,用于患肢侧手臂的固定,所述臂托通过固定带与患者患肢侧手臂外侧相贴合,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安装于臂托下端面中线位置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固定齿牙板、卡合齿牙板、弹性卡片、卡座、按钮和球窝套筒,所述固定齿牙板端部与臂托的外侧端面连接,所述卡合齿牙板通过齿牙与固定齿牙板连接,且卡合齿牙板外侧端面与弹性卡片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卡片安装于卡座内部,且通过按钮在卡座内部进行移动,所述卡座在固定齿牙板外侧滑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瘤体限位模块固定于瘤体边界线外侧2至3cm处。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用于连接瘤体限位模块与肢体支撑模块和瘤体限位模块与手臂支撑模块的伸缩球头杆不少于两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肢节部为柔性的医用橡胶材质构成,且肢节部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滑动部卡合在肢节部的卡槽外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具有相同的结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有的瘤体限位模块,肢节部沿瘤体边界线外侧路线依次贴合,并首尾相连,构成封闭的回路,可以对瘤体进行限位,防止患肢侧躯体移动时,瘤体产生变形和位移,便于对瘤体的位置、深度和大小等信息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有利于促进手术的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2)可以对患肢侧躯体提供可靠支撑,便于在手术过程中将患处完全暴露在医生的视野范围内,有利于手术的实施,同时保证患肢侧手臂与躯体在术后恢复期间处于分离状态,对患肢侧手臂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定,防止患肢过度运动导致缝合口裂开,有利于缝合口的恢复;(3)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连接模块整体的倾斜角度,改变手臂处和腰腹部支撑点的位置,从而可以改善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肢体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肢节部的安装结构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肢节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限位器的安装结构分解图。
[0017]图中:1、肢体支撑模块;11、腰托;12、束腹带;13、第一限位机构;131、固定齿牙板;132、卡合齿牙板;133、弹性卡片;134、卡座;135、按钮;136、球窝套筒;2、瘤体限位模块;21、肢节部;22、连接头;23、滑动部;24、固定座;3、连接模块;31、支撑杆;32、连接盒;33、限位器;34、弹性片;4、手臂支撑模块;5、伸缩球头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0019]实施例1如图1

7所示,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包括肢体支撑模块1、瘤体限位模块2、连接模块3、手臂支撑模块4和伸缩球头杆5,肢体支撑模块1通过连接模块3与手臂支撑模块4连接,瘤体限位模块2通过医用胶带沿瘤体外边界路径黏贴在患肢侧皮肤外表面,且肢体支撑模块1和手臂支撑模块4均通过伸缩球头杆5与瘤体限位模块2连接。
[0020]肢体支撑模块1包括腰托11、束腹带12和第一限位机构13,腰托11通过束腹带12与患者腰腹部相贴合,且腰托11下端与患肢侧髋骨上端相抵触,第一限位机构13安装于腰托11远离躯体一侧的中线位置。
[0021]瘤体限位模块2包括肢节部21、连接头22、滑动部23和固定座24,肢节部21通过连接头22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滑动部23安装于相邻肢节部21的交界处,并与肢节部21滑动连接,固定座24安装于滑动部23的端面。
[0022]连接模块3包括支撑杆31、连接盒32、限位器33和弹性片34,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包括肢体支撑模块、瘤体限位模块、连接模块、手臂支撑模块和伸缩球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支撑模块通过连接模块与手臂支撑模块连接,所述瘤体限位模块通过医用胶带沿瘤体外边界路径黏贴在患肢侧皮肤外表面,且肢体支撑模块和手臂支撑模块均通过伸缩球头杆与瘤体限位模块连接;所述肢体支撑模块包括腰托、束腹带和第一限位机构,所述腰托通过束腹带与患者腰腹部相贴合,且腰托下端与患肢侧髋骨上端相抵触,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安装于腰托远离躯体一侧的中线位置;所述的瘤体限位模块包括肢节部、连接头、滑动部和固定座,所述肢节部通过连接头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滑动部安装于相邻肢节部的交界处,并与肢节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滑动部的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包括支撑杆、连接盒、限位器和弹性片,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第一限位机构连接,且支撑杆与连接盒之间通过限位器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安装于支撑杆的内侧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下瘤体的摘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支撑模块包括臂托、固定带和第二限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素琴
申请(专利权)人:鄢陵县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