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591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6
一种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截骨钳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一、第二钳体的前端设置夹持部,后端为握柄,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第一钳体前端的夹持部设置为宽度大于钳体的夹持板,夹持板上设置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导向孔,第二钳体的前端对称设置两个向前延伸的夹持指,两夹持指之间的空间间距与条形导向孔的延伸长度相同,夹持指、夹持板之间的相向面上均分别设置咬合齿,第一钳体的握柄上铰接一锁紧螺杆,锁紧螺杆的延伸端穿过第二钳体上设置的过孔后螺纹配合一锁紧螺母。其能为大转子延长截骨术进行截骨导向,简化手术操作流程,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固定股骨,防止股骨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大幅振动。防止股骨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大幅振动。防止股骨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大幅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

技术介绍

[0003]人体股骨大转子区解剖参数:大转子全长(65.15
±
7.41)mm,大转子突 (11.61
±
3.12)mm,梨状窝深(18.79
±ꢀ
1.74)mm,大转子宽(33.36
±
4.25)mm。大转子与股骨外侧皮质向上延长线夹角(大转子夹角)为 16.38
°±
4.04
°
;小转子水平股骨干横径为(31.05
±
3.57)mm;小转子水平股骨干前后径为(27.63
±
2.96)mm;小转子下5cm股骨干横径为(26.36
±
3.22)mm;小转子下5cm股骨干前后径为 (25.59
±
2.75)mm。
[0004]全髓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末期髓关节疾病的“金标准”,但因术后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在脱位等并发症导致的髓关节翻修术也逐渐增加。髓关节翻修术操作复杂,具有手术视野显露、完整取出股骨假体、彻底清楚残余的骨水泥鞘、精确处理狭窄的股骨远端髓腔、矫正股骨近端的畸形及重建髓关节功能等技术难点。采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extendedtroehanteric osteotomy,ETO)具有极佳的术野暴露,能更容易取出残留假体以及骨水泥,有利于纠正股骨近端畸形,并且可以更加直接的对股骨远端髓腔进行处理。除此之外,截骨块滋养动脉及附着肌肉的保留,且截骨块与骨床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使截骨块更易于愈合,这些都是其它截骨术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大转子延长截骨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上述困难。
[0005]目前,传统的大转子延长截骨术斜形截骨起自股骨大粗隆上缘,长度根据术前X线片决定,一般自大转子顶点以远大约9cm以上,斜向下方至水平截骨面,而后90
°
转向,改由后向前的水平截骨,水平截骨的宽度约为股骨干皮质骨周径的1/3,截骨块与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共同构成“肌



肌”结构。具体的手术步骤为:先在股骨后外侧区域标记所需截骨的范围;再用骨钻沿标记线进行全皮层的间隔钻穿;然后用骨刀、摆锯或环钻徒手依次连接各个钻孔;最后完成髋关节大转子延长截骨。但是,传统大转子延长截骨术也存在诸多问题:1)徒手截骨时,摆锯容易跳动,使截骨面不平整,甚至偏离预先设定的截骨线。2)没有器械把持固定股骨近端,使得截骨时股骨振幅较大。3)截骨前需先用骨钻沿标记线钻孔标记,手术操作步骤多,手术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其能为大转子延长截骨术进行截骨导向,简化手术操作流程,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固定股骨,防止股骨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大幅振动。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截骨钳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所述第一、第二钳体的前端设置夹持部,后端为握柄,第一钳体、第二钳
体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所述第一钳体前端的夹持部设置为宽度大于钳体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上设置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导向孔,且该条形导向孔垂直于第一钳体的轴向,所述第二钳体的前端对称设置两个向前延伸的夹持指,两夹持指之间的空间间距与条形导向孔的延伸长度相同,所述夹持指、夹持板之间的相向面上均分别设置咬合齿,所述第一钳体的握柄上铰接一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的延伸端穿过第二钳体上设置的过孔后螺纹配合一锁紧螺母。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上设置铰接槽,所述锁紧螺杆一端插入铰接槽中通过铰接销铰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相向一侧设置铰接座,所述锁紧螺杆通过铰接销与铰接座铰接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的前端由向外弯曲的弧形过渡至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第一钳体之间设置让位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钳体的前端对称设置两个弧形过渡段,所述夹持指位于弧形过渡段的前端,所述弧形过渡段均向外弯曲。
[0012]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导向孔的延伸长度为100~110mm,条形导向孔的宽度为2~3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后端的握柄上分别设置手握环。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长度为140~160mm,横截面长度为10~12mm,宽度为4~6mm。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截骨钳在使用时,第一钳体上的夹持板与第二钳体上的夹持指分别从两侧夹持股骨,使夹持板上的条形导向孔与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线吻合,在进行截骨操作时,摆锯可直接沿条形导向孔完成股骨截骨,使摆锯在整个截骨过程中始终被限制在条形导向孔内,防止因摆锯在截骨过程中发生跳动,而导致截骨面不平整,以及避免摆锯偏离预先设定的截骨线。当本截骨钳夹持在股骨上后,可通过锁紧螺杆上的锁紧螺母锁紧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张开角度,使截骨钳通过咬合齿固定在股骨近端,起到固定股骨的作用,防止股骨在摆锯截骨时振幅过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且锁紧螺杆铰接在第一钳体上,使条形导向孔和锁紧螺母均位于医生的视野范围内,便于操作。此外,使用本截骨钳在截骨前不需要用骨钻钻孔标记,从而简化手术操作流程,缩短手术时间。
[0016]所述第一钳体的前端由向外弯曲的弧形过渡至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第一钳体之间设置让位孔,既能提高第一钳体与夹持板的连接强度,又能通过让位孔减少术野遮挡。
[0017]所述第二钳体的前端对称设置两个弧形过渡段,所述夹持指位于弧形过渡段的前端,所述弧形过渡段均向外弯曲,使两个夹持指之间留有足够的术野空间,且通过弧形过渡段过渡至夹持指可以增加韧性。
[001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至图4,一种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截骨钳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所述第一、第二钳体的前端设置夹持部,后端为握柄,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让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前后两端的张开角度相同,使前端夹持部的张开角度能大于股骨的直径,从而保证夹持部可以夹持住股骨。所述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的长度为140~160mm,横截面长度为10~12mm,宽度为4~6mm,使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的横截面呈矩形,提高强度,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折断的情况。所述第一钳体1前端的夹持部设置为宽度大于钳体的夹持板3,该夹持板3用于固定股骨正对医护人员的一侧,所述夹持板3上设置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导向孔4,且该条形导向孔4垂直于第一钳体1的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截骨钳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所述第一、第二钳体的前端设置夹持部,后端为握柄,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前端的夹持部设置为宽度大于钳体的夹持板(3),所述夹持板(3)上设置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导向孔(4),且该条形导向孔(4)垂直于第一钳体(1)的轴向,所述第二钳体(2)的前端对称设置两个向前延伸的夹持指(5),两夹持指(5)之间的空间间距与条形导向孔的延伸长度相同,所述夹持指(5)、夹持板(3)之间的相向面上均分别设置咬合齿(6),所述第一钳体(1)的握柄上铰接一锁紧螺杆(7),所述锁紧螺杆(7)的延伸端穿过第二钳体(2)上设置的过孔后螺纹配合一锁紧螺母(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上设置铰接槽(9),所述锁紧螺杆(7)一端插入铰接槽(9)中通过铰接销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截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源曾小燕张利祥蔡有军周圆圆刘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