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584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麦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两个不同品种小麦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2)将F1代小麦种子播种,收获时对小麦单穗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穗种子为F2代小麦种子;(3)F2~F5代重复步骤(2)的方法,得到F6代小麦种子;(4)将F6代小麦种子播种,对小麦单株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株种子为F7代小麦种子;(5)F7代重复步骤(4)的方法,得到F8代小麦种子,F8代小麦种子通过自交稳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快速选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小麦品种,并优于现有技术的品种。并优于现有技术的品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育种
,尤其涉及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学名:Triticumaestivum L.)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物质燃料。
[0003]小麦一直是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品种之一,人民的生活离不开面粉,农作物的种植离不开小麦,然而产量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小麦育种过程为自然杂交或者自交,直至培育出新品种,但是这种方法育种时间长、效率低,导致育种重复率低,育种结果不稳定,使小麦育种进程发展受限,所以为了减少育种工作,选用合适的杂交父本、母本和合适的杂交方法尤为重要。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法简单,能有效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逐步对小麦的单穗、单株进行选择,有效选育出了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选取两个不同品种小麦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
[0009](2)将F1代小麦种子播种,收获时对小麦单穗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穗种子为F2代小麦种子;
[0010]步骤(2)中小麦单穗的选择标准为:选择所有植株中具有以下5种性状数量中至少2种的小麦单穗:抗病、中矮秆、中早熟、千粒重≥35g和穗粒数≥34粒;
[0011](3)F2~F5代重复步骤(2)的方法,得到F6代小麦种子;
[0012](4)将F6代小麦种子播种,对小麦单株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株种子为F7代小麦种子;
[0013]步骤(4)中小麦单株的选择标准为:选择所有单株中具有以下5种性状数量中至少3种的小麦单株:高抗病、矮秆、早熟、千粒重≥36g和穗粒数≥36粒;
[0014](5)F7代重复步骤(4)的方法,得到F8代小麦种子,F8代小麦种子通过自交稳定。
[0015]优选的,步骤(2)所述抗病为抗条锈病、抗白粉病和抗赤霉病中的至少一种。
[0016]优选的,步骤(2)所述中矮秆的株高≤80cm。
[0017]优选的,步骤(2)所述中早熟为全生育期≤200天。
[0018]优选的,步骤(4)所述高抗病为抗条锈病、抗白粉病和抗赤霉病。
[0019]优选的,步骤(4)所述矮秆为株高≤75cm。
[0020]优选的,步骤(4)所述早熟为全生育期≤180天。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通过2~4代自交稳定。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可快速选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小麦品种,且各项性状均要优于现有技术的品种。
[0024]2、本专利技术小麦选育的方法效率高,操作过程简单,可适用于不同地区小麦的选育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1)选取两个不同品种小麦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
[0027](2)将F1代小麦种子播种,收获时对小麦单穗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穗种子为F2代小麦种子;
[0028]步骤(2)中小麦单穗的选择标准为:选择所有植株中具有以下5种性状数量中至少2种的小麦单穗:抗病、中矮秆、中早熟、千粒重≥35g和穗粒数≥34粒;
[0029](3)F2~F5代重复步骤(2)的方法,得到F6代小麦种子;
[0030](4)将F6代小麦种子播种,对小麦单株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株种子为F7代小麦种子;
[0031]步骤(4)中小麦单株的选择标准为:选择所有单株中具有以下5种性状数量中至少3种的小麦单株:高抗病、矮秆、早熟、千粒重≥36g和穗粒数≥36粒;
[0032](5)F7代重复步骤(4)的方法,得到F8代小麦种子,F8代小麦种子通过自交稳定。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所述抗病为抗条锈病、抗白粉病和抗赤霉病中的至少一种。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所述中矮秆的株高≤80cm。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所述中早熟为全生育期≤200天。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所述高抗病为抗条锈病、抗白粉病和抗赤霉病。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所述矮秆为株高≤75cm。
[0038]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所述早熟为全生育期≤180天。
[003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5)中通过2~4代自交稳定;优选通过3代自交稳定。
[004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41]实施例1
[0042]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步骤如下:
[0043](1)选取绵杂麦638、蜀麦126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
[0044](2)将F1代小麦种子播种,收获时对小麦单穗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穗种子为F2代小麦种子;
[0045]步骤(2)中小麦单穗的选择标准为:选择所有植株中具有以下5种性状数量中至少2种的小麦单穗:抗病(抗条锈病、抗白粉病和抗赤霉病中的至少一种)、中矮秆(株高≤80cm)、中早熟(全生育期≤200天)、千粒重≥35g和穗粒数≥34粒;
[0046]本次共选取了75株单穗,具体见表1;
[0047]表1
[0048][0049](3)F2~F5代重复步骤(2)的方法,得到F6代小麦种子;
[0050](4)将F6代小麦种子播种,对小麦单株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株种子为F7代小麦种子;
[0051]步骤(4)中小麦单株的选择标准为:选择所有单株中具有以下5种性状数量中至少3种的小麦单株:高抗病(抗条锈病、抗白粉病和抗赤霉病)、矮秆(株高≤75cm)、早熟(全生育期≤180天)、千粒重≥36g和穗粒数≥36粒;
[0052]本次共选取了26株单穗,具体见表2;
[0053]表2
[0054][0055](5)F7代重复步骤(4)的方法,得到F8代小麦种子,F8代小麦种子通过2代自交稳定。
[0056]实施例2
[0057]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步骤如下:
[0058](1)选取中科麦47、川辐8号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
[0059](2)将F1代小麦种子播种,收获时对小麦单穗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穗种子为F2代小麦种子;
[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两个不同品种小麦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2)将F1代小麦种子播种,收获时对小麦单穗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穗种子为F2代小麦种子;步骤(2)中小麦单穗的选择标准为:选择所有植株中具有以下5种性状数量中至少2种的小麦单穗:抗病、中矮秆、中早熟、千粒重≥35g和穗粒数≥34粒;(3)F2~F5代重复步骤(2)的方法,得到F6代小麦种子;(4)将F6代小麦种子播种,对小麦单株进行选择,选择得到的小麦单株种子为F7代小麦种子;步骤(4)中小麦单株的选择标准为:选择所有单株中具有以下5种性状数量中至少3种的小麦单株:高抗病、矮秆、早熟、千粒重≥36g和穗粒数≥36粒;(5)F7代重复步骤(4)的方法,得到F8代小麦种子,F8代小麦种子通过自交稳定。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江陶蒲宗君郑建敏邓清燕刘培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