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太阳能电池串、电池组件和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包括多串子电池串和两个第一汇流条,多串所述子电池串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条,被分别粘贴在依次排列的多串所述子电池串的所述正极端和所述负极端,以使多串所述子电池串之间形成并联,进而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串;所述子电池串包括多个电池块,每个所述电池块均由电池片A和电池片B组成,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依次间隔分布,并分别于各自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具有相反的极性,且每个所述子电池串中的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之间通过第二汇流条依次串联。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电池串和电池组件发电效率高,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串、电池组件和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设备
,尤其涉及太阳能电池串、电池组件和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电池组件是一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目前,光伏行业的主流产品为常规组件,具备产品工艺成熟,工艺流程简单等优势。
[0003]一般情况下,常规组件通过汇流条串焊工艺形成电池串,其中汇流条由前一片电池片的受光面串焊至下一片电池片的背光面。这样一来,前后两片电池片之间需要有足够的安全间距,以使汇流条能够穿过。然而,如果两片电池片之间的间距太近,在对电池组件进行层压时,汇流条非常容易硌坏电池片,即损坏电池片;而如果两片电池片之间的间距太远,前后两片电池片之间的安全间距就会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有效发电面积得不到充分利用,严重浪费资源。
[0004]因此,常规组件的有效发电面积、工艺流程、生产成本等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0005]此外,也有人提出过电池片叠瓦技术,即:在不同的电池片之间通过邻近的边缘互相叠加进行串联,从而有效缩短了电池片之间的排布间距,使得太阳能组件的有效发电面积得到了充分发挥。
[0006]但是,在叠瓦组件中,后一片电池片的背光面的边缘栅线需要压在前一片电池片受光面的边缘栅线的顶部,同时二者之间通过导电银浆进行粘连。这就使得电池片之间存在台阶,在层压时容易发生裂片的风险,同时,电池片之间用于粘连的导电银浆的价格较高,大大增加了叠瓦电池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其中通过改变电池块中的电池片A和电池片B的排布结构,使得相邻的两片电池片的受光面或背光面的电性相反,在进行串联时,可以将第二汇流条同贴在受光面或背光面,从而将常规的串焊工艺改变为粘贴工艺,极大的降低了太阳能电池串的制作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极大的缩小两个电池片之间的排布间距,从而提高单位面积内的有效发电面积,第三,由于所有的电池片都处于同一水平面,降低了电池组件层压时的裂片风险。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其中基于太阳能电池串的改进,使得电池组件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降低,单位面积的有效发电面积增大,同时有效规避了在层压处理时出现的裂片的风险。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制作难度低,制造成本低,同时制造出来的电池组件具有良好的发电效果和较佳的结构稳定性,在层压时不易出现裂片的风险。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中在电池片A和电池片B的边缘栅线处通过汇流条粘贴进行串联,能够进一步减少汇流条的用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可以有效减少汇流条对电池片A和电池片B的遮挡,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单位面积内的有效发电面积,提高发电效率。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中首先对电池片A和电池片B进行切片和绝缘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压可变范围,便于电池组件与太阳能电站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0012]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以上至少一个优势,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包括:
[0013]多串子电池串,其中多串所述子电池串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并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正极端和负极端;以及
[0014]两个第一汇流条,被分别粘贴在依次排列的多串所述子电池串的所述正极端和所述负极端,以使多串所述子电池串之间形成并联,进而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串;
[0015]其中,所述子电池串包括多个电池块,每个所述电池块均由电池片A和电池片B组成,其中所述子电池串中的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依次间隔分布,并分别于各自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具有相反的极性,且每串所述子电池串中的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之间通过第二汇流条依次串联。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在所述子电池串的长度方向的宽度和厚度相同,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在所述子电池串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或不相同。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被实施为铜带、铝带或透明导电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相邻两所述电池块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汇流条被粘贴于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的主栅线处,实现串联。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汇流条被粘贴于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邻近的边缘栅线处,实现串联。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
[0022]光伏背板;
[0023]第一光伏封装胶膜层,被铺设于所述光伏背板的顶部;
[0024]前述太阳能电池串,被铺设于所述第一光伏封装胶膜层的顶部;
[0025]第二光伏封装胶膜层,被铺设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的顶部;以及
[0026]光伏前板,被铺设于所述第二光伏封装胶膜层的顶部;
[0027]其中所述第一光伏封装胶膜层和所述第二光伏封装胶膜层的材质相同。
[002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述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1,分别将一片电池片A和一片电池片B的第一侧面朝上放置,并对齐排列;
[0030]S12,用汇流条粘贴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的第一侧面的栅线,以将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串联成电池块;
[0031]S13,重复步骤S11和S12得到多个所述电池块,将多个所述电池块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朝上,并以步骤S11中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对齐排列的方式排布多个所述电池块,用汇流条粘贴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的第二侧面的栅线,将多个所述电池块串联得到子电池串;
[0032]S14,重复步骤S13得到多串所述子电池串,铺设第一光伏封装胶膜层至光伏背板的顶部,将得到的多串所述子电池串的受光面朝上、水平排列在所述第一光伏封装胶膜层的顶部,并通过汇流条并联多串所述子电池串,得到太阳能电池串;
[0033]S15,在所述太阳能电池串的顶部铺设第二光伏封装胶膜层,并在所述第二光伏封装胶膜层的顶部铺设光伏前板,得到叠片组件;以及
[0034]S16,层压处理所述叠片组件,得到电池组件;
[0035]其中所述第一侧面被实施为受光面或背光面,其中所述栅线被实施为主栅线或边缘栅线。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步骤S11中,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被实施为经过切片处理,并经过绝缘处理的切片电池。
[0037]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前述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S21,分别将一片电池片A和一片电池片B的第一侧面朝上放置,并对齐排列;
[0039]S22,用汇流条粘贴所述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串子电池串,其中多串所述子电池串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并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正极端和负极端;以及两个第一汇流条,被分别粘贴在依次排列的多串所述子电池串的所述正极端和所述负极端,以使多串所述子电池串之间形成并联,进而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其中,所述子电池串包括多个电池块,每个所述电池块均由电池片A和电池片B组成,其中所述子电池串中的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依次间隔分布,并分别于各自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具有相反的极性,且每串所述子电池串中的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之间通过第二汇流条依次串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在所述子电池串的长度方向的宽度和厚度相同,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在所述子电池串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或不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被实施为铜带、铝带或透明导电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相邻两所述电池块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条被粘贴于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的主栅线处,实现串联。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条被粘贴于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邻近的边缘栅线处,实现串联。7.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背板;第一光伏封装胶膜层,被铺设于所述光伏背板的顶部;如权利要1~6任一项所述太阳能电池串,被铺设于所述第一光伏封装胶膜层的顶部;第二光伏封装胶膜层,被铺设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的顶部;以及光伏前板,被铺设于所述第二光伏封装胶膜层的顶部;其中所述第一光伏封装胶膜层和所述第二光伏封装胶膜层的材质相同。8.权利要求7所述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1,分别将一片电池片A和一片电池片B的第一侧面朝上放置,并对齐排列;S12,用汇流条粘贴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的第一侧面的栅线,以将所述电池片A和所述电池片B串联成电池块;S13,重复步骤S11和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明,周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科泰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