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历史建筑残留外墙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542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历史建筑残留外墙保护结构,涉及历史建筑保护技术领域。包括外侧竖向支撑装置和内侧竖向支撑装置,外侧竖向支撑装置与内侧竖向支撑装置通过横向支撑部件连接,外侧竖向支撑装置包括底架和立架,立架下侧与底架一侧连接,立架上侧与底架之间连接有稳定斜杆,立架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立架在滑槽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可在滑槽内滑动,若干支撑柱两端均设置有交剪式伸缩架,立架右侧设置有调节部件,立架前侧设置有定位组件该装置可通过等距同步调节的支撑柱与横向支撑部件对墙体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并可进行横向竖向的调节,进而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场景的历史建筑外墙。同场景的历史建筑外墙。同场景的历史建筑外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历史建筑残留外墙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历史建筑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历史建筑残留外墙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规划中制定措施,保存和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地区、建筑群和建筑物,甚至整座城镇。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对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对研究国家和民族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艺术、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历史,均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残留建筑的外墙一般具有不稳定的问题,因此需要保护结构对历史残留外墙进行保护。
[0003]在对历史遗留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时常需要对遗留建筑的外墙进行翻新操作,当前在翻新换砖操作中,需要在墙体的砖块缝隙中打孔,然后设置横向支撑与竖向支撑,然而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砖块尺寸大小不尽相同,现有的支撑保护结构不能够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砖块,不能适用于多种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历史建筑残留外墙保护结构,解决现有的保护结构不能进行调节,不能适用于多种场景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历史建筑残留外墙保护结构,包括外侧竖向支撑装置和内侧竖向支撑装置,所述外侧竖向支撑装置与所述内侧竖向支撑装置结构相同,所述外侧竖向支撑装置与所述内侧竖向支撑装置通过横向支撑部件连接,所述外侧竖向支撑装置包括底架和立架,所述立架下侧与所述底架一侧连接,所述立架上侧与所述底架之间连接有稳定斜杆,所述立架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立架在所述滑槽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若干支撑柱等距设置,若干支撑柱两端均设置有交剪式伸缩架,若干支撑柱通过交剪式伸缩架连接,所述立架右侧设置有调节部件,所述立架前侧设置有定位组件。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外侧竖向支撑装置与内侧竖向支撑装置配合使用,放置在墙体的两侧,进而方便后续横向支撑部件的安装,并对横向支撑部件提供良好的支撑力与稳定性,设置的横向支撑部件与墙体直接接触,对墙体进行支撑,设置的底架、立架和稳定斜杆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使得该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设置的滑槽使得支撑柱可以进行上下滑动,等距设置的支撑柱在滑槽内上下滑动时可实现各个支撑柱之间的距离调节,进而适应于不同尺寸砖块的墙体,设置的交剪式伸缩架使得每个支撑柱在运动时可实现同步等距运动,进而更加良好的适应不同的尺寸,设置的调节部件能够带动每个支撑柱实现等距同步运动,设置的定位组件对调节好后的支撑柱进行定位固定,进而为横向支撑部件的提供良好的支撑力。该装置可通过等距同步调节的支撑柱与横向支撑部件对墙体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并可进行横向竖向的调节,进而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场景的历史建筑外墙。
[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调节杆和摇杆,所述摇杆与所述调节杆上端连接,所述调节杆贯穿所述立架一侧,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立架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支撑柱垂直,所述调节杆分别贯穿若干所述支撑柱,所述调节杆与其中一个支撑柱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与其余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上侧设置有限位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摇杆方便操作人员转动调节杆,设置的调节杆在转动时可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支撑柱进行上下运动,该支撑柱通过交剪式伸缩架的作用进而带动所有的支撑柱同步运动,实现每个支撑柱之间距离的调节操作,设置的限位块防止调节杆沿自身轴线上下运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支撑部件包括横杆和第一螺母,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横杆贯穿所述通槽,所述横杆可在所述通槽沿支撑柱的轴线滑动,所述第一螺母螺接于所述横杆的两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横杆插设在通槽内时对墙体进行支撑,设置的通槽使得横杆的受到的墙体重力传递至支撑柱上,且能够使得横杆进行左右滑动,适应不同尺寸的砖块,设置的第一螺母对横杆起到固定作用,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稳定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螺纹柱和第二螺母,所述螺纹柱一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底架上侧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上端与所述立架连接,所述定位条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螺纹柱贯穿所述定位槽,所述螺纹柱通过第二螺母与所述定位槽固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螺纹柱与第二螺母配合工作,将螺纹柱定位在定位条的固定位置,当支撑柱调节好间距后,提升支撑柱的稳定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立架内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分别贯穿若干所述支撑柱,所述导杆分别与若干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导杆可提升支撑柱在上下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小支撑柱的晃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立架两侧均设置有保护盒,所述交剪式伸缩架处于所述保护盒内侧,所述保护盒一侧设置有LED灯带。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保护盒能够对交剪式伸缩架提供防护效果,防止其因外界因素造成损坏,设置的LED灯带能够发出闪光,具有警示的效果。
[0017]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设置的外侧竖向支撑装置与内侧竖向支撑装置配合使用,放置在墙体的两侧,进而方便后续横向支撑部件的安装,并对横向支撑部件提供良好的支撑力与稳定性,设置的横向支撑部件与墙体直接接触,对墙体进行支撑,设置的底架、立架和稳定斜杆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使得该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设置的滑槽使得支撑柱可以进行上下滑动,等距设置的支撑柱在滑槽内上下滑动时可实现各个支撑柱之间的距离调节,进而适应于不同尺寸砖块的墙体,设置的交剪式伸缩架使得每个支撑柱在运动时可实现同步等距运动,进而更加良好的适应不同的尺寸,设置的调节部件能够带动每个支撑柱实现等距同步运动,设置的定位组件对调节好后的支撑柱进行定位固定,进而为横向支撑部件的提供良好的支撑力。该装置可通过等距同步调节的支撑柱与横向支撑部件对墙体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并可进行横向竖向的调节,进而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场景的历史建筑外墙;
[0019]2.通过设置的摇杆方便操作人员转动调节杆,设置的调节杆在转动时可带动与其
螺纹连接的支撑柱进行上下运动,该支撑柱通过交剪式伸缩架的作用进而带动所有的支撑柱同步运动,实现每个支撑柱之间距离的调节操作,设置的限位块防止调节杆沿自身轴线上下运动;
[0020]3.通过设置的横杆插设在通槽内时对墙体进行支撑,设置的通槽使得横杆的受到的墙体重力传递至支撑柱上,且能够使得横杆进行左右滑动,适应不同尺寸的砖块,设置的第一螺母对横杆起到固定作用,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立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交剪式伸缩架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历史建筑残留外墙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竖向支撑装置(1)和内侧竖向支撑装置(2),所述外侧竖向支撑装置(1)与所述内侧竖向支撑装置(2)结构相同,所述外侧竖向支撑装置(1)与所述内侧竖向支撑装置(2)通过横向支撑部件(3)连接,所述外侧竖向支撑装置(1)包括底架(101)和立架(102),所述立架(102)下侧与所述底架(101)一侧连接,所述立架(102)上侧与所述底架(101)之间连接有稳定斜杆(103),所述立架(102)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04),所述立架(102)在所述滑槽(104)内水平设置有若干支撑柱(105),所述支撑柱(105)可在所述滑槽(104)内滑动,若干支撑柱(105)等距设置,若干支撑柱(105)两端均设置有交剪式伸缩架(106),若干支撑柱(105)通过交剪式伸缩架(106)连接,所述立架(102)右侧设置有调节部件(4),所述立架(102)前侧设置有定位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残留外墙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4)包括调节杆(41)和摇杆(42),所述摇杆(42)与所述调节杆(41)上端连接,所述调节杆(41)贯穿所述立架(102)一侧,所述调节杆(41)与所述立架(102)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41)与所述支撑柱(105)垂直,所述调节杆(41)分别贯穿若干所述支撑柱(105),所述调节杆(41)与其中一个支撑柱(105)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杨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