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5185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体、第一端电极以及第二端电极;陶瓷体包括多个介电层和内电极,还包括陶瓷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设置,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对设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第一端电极位于第一端面且覆盖上表面、下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部分表面,第二端电极位于第二端面且覆盖上表面、下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部分表面;内电极包括第一内电极、第二内电极和第三内电极,第一内电极的一端与第一端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端电极形成间隙,第二内电极的一端与第二端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端电极形成间隙,第三内电极分别与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介电层。提高了电容器的耐电压性能。器的耐电压性能。器的耐电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电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多层陶瓷电容器为了增加耐电压性能,通常采用串联设计,通常将电容器中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介电层和内电极的层叠方向上处于同一层面并且直接相对,由于其末端的间隔距离较小,尤其是角部位置的电场高度集中,容易在该位置发生击穿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由于距离较小的内电极间的相对位置,造成角部位置的电场高度集中,易发生击穿的问题,将第一内电极的末端与第二内电极的末端在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而不是直接相对,增大了内电极间的距离,避免电场集中,防止击穿烧毁,提高了多层陶瓷电容器的耐电压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体、第一端电极以及第二端电极;
[0005]所述陶瓷体包括多个介电层和多个内电极,且在至少间隔一个所述介电层之间设置有所述内电极,所述陶瓷体具有由所述多个层叠的介电层的侧面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体、第一端电极以及第二端电极;所述陶瓷体包括多个介电层和多个内电极,且在至少间隔一个所述介电层之间设置有所述内电极,所述陶瓷体具有由所述多个层叠的介电层的侧面形成的上表面、下表面、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且覆盖所述上表面、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部分表面,所述第二端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且覆盖所述上表面、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部分表面;所述内电极包括第一内电极、第二内电极和第三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包括第一内电极的第一端和第一内电极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第二内电极的第一端和第二内电极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端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端电极之间形成有间隙且相互绝缘,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端电极之间形成有间隙且相互绝缘,所述第三内电极与所述第一内电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介电层,所述第三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介电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体由多个所述介电层和多个所述内电极交替层叠而构成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介电层和所述内电极的层叠方向,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陶瓷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陶瓷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亨卓金丽安可荣刘伟峰何彦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