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绢丝亚麻混纺面料、混纺工艺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亚麻纺织
,特别是涉及一种绢丝亚麻混纺面料、混纺工艺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绢丝和亚麻为两种性能较优良的天然纤维,其常被用于衣物面料的生产制造;而目前在纺织领域中,为了考虑成本,常采用单一纤维进行布料的生产,这将导致生产出的绢丝布料或亚麻布料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例如,绢丝布料的刚性低,且易导致布料版型差;亚麻布料的弹性低,且易导致布料的回复性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旨在将绢丝和亚麻两天然纤维的优势相互结合,采用高效率以及高质量的混纺工艺流程,最终得到能同时具备绢丝布料和亚麻布料两者优点的混纺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将绢丝和亚麻两天然纤维的优势相互结合,采用高效率以及高质量的混纺工艺流程,最终得到能同时具备绢丝布料和亚麻布料两者优点的混纺面料。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绢丝亚麻混纺面料,包括:绢丝亚麻混纺布;所述绢丝亚麻混纺布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交错编织制成;所述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一纬线的组成成分均包括第一亚麻纱线和第一绢丝纱线;所述第一经线与所述第一纬线的重量比为6.5~7.5:2.5~3.5。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绢丝亚麻混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制作混纺用条:设置第一原料重量数据、第一练条标准、第一并条标准、第二并条标准、第一精梳次数、第一煮练时间、第一水洗温度、第二水洗温度、第一漂白温度和第一漂白时长;基于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绢丝亚麻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绢丝亚麻混纺布;所述绢丝亚麻混纺布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交错编织制成;所述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一纬线的组成成分均包括第一亚麻纱线和第一绢丝纱线;所述第一经线与所述第一纬线的重量比为6.5~7.5:2.5~3.5。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绢丝亚麻混纺面料的绢丝亚麻混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作混纺用条:设置第一原料重量数据、第一练条标准、第一并条标准、第二并条标准、第一精梳次数、第一煮练时间、第一水洗温度、第二水洗温度、第一漂白温度和第一漂白时长;基于所述第一原料重量数据配置第一原料;基于所述第一练条标准、所述第一并条标准、所述第二并条标准、所述第一精梳次数、所述第一煮练时间、所述第一水洗温度、所述第二水洗温度、所述第一漂白温度、所述第一漂白时长和所述第一原料执行混纺用条制作流程,得到第一混纺用条;制作混纺用纱:设置第三并条标准和第一烧毛温度,基于所述第一混纺用条、所述第三并条标准和所述第一烧毛温度执行混纺用纱制作流程,得到第一混纺用纱;制作混纺面料:设置第一面料规格、第一面料张力和第一面料厚度;基于所述第一混纺用纱、所述第一面料规格、所述第一面料张力和所述第一面料厚度执行面料混纺流程,得到所述绢丝亚麻混纺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绢丝亚麻混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重量数据包括:第一原料重量比和第一原料重量值;所述第一原料包括:第一棉磅球和第一原麻;所述混纺用条制作流程包括:绢丝条制作流程和亚麻条制作流程;所述第一混纺用条包括:第一绢丝条和第一亚麻条;所述第一面料规格包括:面料宽度和面料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绢丝亚麻混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练条标准包括三道练条工序和四道练条工序;所述绢丝条制作流程包括:计算所述第一原料重量比与所述第一原料重量值的第一乘积,设定所述第一乘积为第一棉球重量值;按照所述第一棉球重量值配置所述第一棉磅球,对所述第一棉磅球进行延展处理,得到若干第一棉带;对若干所述第一棉带进行制条处理,得到若干第一棉条;按照所述第一练条标准对若干所述第一棉条进行练条处理,得到若干第二棉条;对若干所述第二棉条进行并条处理,得到若干第三棉条;对若干所述第三棉条进行延绞处理,得到所述第一绢丝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绢丝亚麻混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并条标准为二道并条工序;所述第二并条标准为三道并条工序;
所述亚麻条制作流程包括:计算所述第一原料重量值与所述第一棉球重量值的第一差值,设定所述第一差值为第一麻条重量值;按照所述第一麻条重量值配置所述第一原麻,基于所述第一煮练时间、所述第一水洗温度和所述第二水洗温度对所述第一原麻进行原麻预处理,得到若干第一待煮练麻条;基于所述第一漂白温度和所述第一漂白时长对若干所述第一待煮练麻条进行漂白煮练处理,得到若干第二煮练麻条;对若干所述第二煮练麻条进行联梳处理,得到若干第三联梳麻条;按照所述第一并条标准对若干所述第三联梳麻条进行并条处理,得到若干第四待精梳麻条;按照所述第一精梳次数对若干所述第四待精梳麻条进行精梳处理,得到若干第五精梳麻条;按照所述第二并条标准对若干所述第五精梳麻条进行所述并条处理,得到所述第一亚麻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绢丝亚麻混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煮练时间的取值范围为125min~135min;所述第一水洗温度的取值范围为75度~85度;所述第二水洗温度的取值范围为1度~5度;所述第一漂白温度的取值范围为85度~91度;所述第一漂煮时间的取值范围为85min~91min;所述原麻预处理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按照所述第一煮练时间对所述第一原麻进行碱水煮练处理,得到第二原麻;首先采用水温为所述第一水洗温度的第一温水对所述第二原麻进行第一水洗处理,然后采用水温为所述第二水洗温度的第一冷水对经过所述第一水洗处理后的所述第二原麻进行第二水洗处理,得到第三水洗麻;对所述第三水洗麻进行脱水处理,得到第四原麻;对所述第四原麻进行上油烘干处理,得到第五熟麻;对所述第五熟麻进行堆放开松处理,得到第六熟麻;对所述第六熟麻进行梳麻处理,得到若干所述第一待煮练麻条;所述漂白煮练处理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按照所述第一漂白温度和所述第一漂白时长对若干所述第一待煮练麻条进行漂白煮练,得到若干所述第二煮练麻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绢丝亚麻混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并条标准为三道并条工序,所述三道并条工序所对应的并条数量标准均为12条标准;所述12条标准为采用6根所述第一绢丝条与6根所述第一亚麻条进行并条;所述第一烧毛温度的取值范围为950度~980度;所述第一混纺用纱由所述第一亚麻纱线和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