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防凝露的电子器件散热系统及水上机械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凝露的电子器件散热系统及水上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集成化和高频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征尺寸不断减小,单位容积的发热量不断增大,设备紧凑化的设计又使得散热更加困难,因此迫切需要解决高效散热技术难题。微细通道液冷散热技术是一种高效换热方式,与传统的风冷和大尺寸管道液体对流换热相比,微细通道因通道尺寸微小,使其在相同体积下具有很大的传热面积,换热效率和换热系数显著提升。然而,由于微细通道采用液冷方式,如果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就有可能导致液冷板表面温度过低,在环境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极大可能会在液冷板表面出现凝露现象,凝露不仅会对液冷板的材料带来腐蚀等问题,长期凝露还可能滋生细菌等,甚至很有可能对其冷却的电子元器件带来短路等更严重的问题。
[0003]现有的防凝露方法多是采用抽湿、吹风、表面加热和涂层等方式,然而抽湿、吹风和表面加热方法需要额外安装除湿器、风扇或电加热器等设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凝露的电子器件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用户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储水箱和液冷板;所述第一管路分别连接所述冷却器的出液口和所述用户端的进液口;所述第二管路分别连接所述用户端的出液口和所述冷却器的进液口;所述储水箱的进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储水箱的出液口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液冷板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且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形成冷却介质的循环回路;所述储水箱内部形成有容纳混合介质的容纳空间,所述混合介质为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内的冷却介质混合后形成的介质;所述储水箱出液口处的所述混合介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凝露的电子器件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置于所述储水箱进液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的路径上;所述第二阀体设置于所述储水箱进液口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的路径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凝露的电子器件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储水箱进液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的路径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储水箱进液口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的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海,邱志强,李邦明,肖颀,周宏宽,庞杰,杨小虎,赵振兴,邹振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