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耦联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10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1
对于接头耦联件(1)提出:在软管内接头(3)上构造有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的筋条结构(4),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从筋条起点(6)持续延伸直到与该筋条起点在轴向上间隔开的筋条终点(7)并且在超过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接头耦联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软管的接头耦联件或接头连接件,其具有软管内接头,在该软管内接头上构造有筋条结构,该筋条结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筋条。

技术介绍

[0002]这种接头耦联件是已知的并且例如用于将软管紧固在配件上或另外的软管上。为此,将软管内接头插入到软管中并且从外部挤压或卷边,以便能够实现软管的力锁合或形状锁合的保持。为此,在软管内接头上可以构造有筋条结构,该筋条结构改进形状锁合。期望的是:接头耦联件不相对转动地保持在软管中,由此不在使用中由于软管在软管内接头上的滑动而产生不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单制成的接头耦联件,其以提高的密封性实现了软管在软管内接头上的改进的保持。
[0004]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特别是由此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开头所述类型的接头耦联件提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构造成环绕软管内接头超过180
°
、优选超过270
°
、特别优选超过360
°
或环绕软管内接头至少一圈,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的筋条起点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筋条的筋条终点在轴向上间隔开。本专利技术已发现: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筋条的这种构造能够实现充分偏离于软管内接头的旋转对称,从而可实现防扭转。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至少局部地相对于周向倾斜延伸。由此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上产生如下的力分量,该力分量有助于软管的防扭转或实现防扭转。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至少局部地相对于延伸穿过筋条的轴向倾斜地延伸。由此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上产生如下的力分量,该力分量有助于软管的轴向防拉出或实现轴向防拉出。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构成至少一个螺纹线。已经证实:这种形状特别有益于实现良好的轴向保持力和充分的防扭转。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筋条结构具有至少两个螺纹线、特别是一个多线头螺纹。由此可实现较陡峭的螺纹线,由此增强防扭转。
[0009]较缓斜的螺纹线具有如下的优点:可以沿着一个螺纹线构造的渗滤路径变得很长并且因此自主密封。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筋条结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筋条,该第二筋条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相交。第二筋条例如可以是相对于基体的周向倾斜延伸的、特别是反向盘旋的筋条或者可以是沿着基体的周界线环绕的筋条。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筋条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筋条,该另
外的筋条具有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反向的环绕部。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提供沿两个相反旋转方向的防扭转。
[0012]替代地或附加地,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可以设置第二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特别是因此替代地或附加地,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在开头所述类型的接头耦联件(其中筋条结构设置在基体上)上可以设定:基体在筋条结构的第一轴向区段中具有比在该筋条结构的第二轴向区段中更大的外周。由此可限定不同的轴向区段,在这些轴向区段中不同强度地挤压已套装的软管。这可以有益于在高密封性与大轴向保持力之间进行协调。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基体在筋条结构的第三轴向区段中具有比在第一轴向区段中更小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区段设置在第二轴向区段与第三轴向区段之间。由此可提供具有基体的最大外周的轴向区段。这可以有益于特别紧密地密封在软管与软管内接头之间的连接。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基体渐缩地构造。这例如可用于使软管内接头到软管中的插入变得简单。特别是可以设定:基体构造为锥形的、特别是沿套装方向扩展。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基体构造为凸肚的。由此可以在筋条结构的区域中,特别是与该筋条结构的轴向端部区域轴向间隔开地,构造周向最大部。例如可以设定:所述基体在筋条结构的所述区域中构造成双锥形的。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的筋条高度是恒定的。在此有益的是:在所有筋条区段中可以构造相同的保持力。特别是可以设定:筋条高度在整个筋条结构上是恒定的。由此,所有筋条区段可以相同地用于一个保持力。
[0017]替代地或附加地,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可以设置有第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特别是因此替代地或附加地,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对于开头所述类型的接头耦联件(其中筋条结构构造在基体上)或者对于根据前述设计方案之一的接头耦联件可以设定:筋条结构描画了包络线,并且在基体与该包络线之间的间距在轴向上变化。由此,例如可将简单设计的卷边套筒应用于:在复杂设计的基体的不同轴向区段中实现筋条结构不同深度地挤入已推上的软管中。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包络线在另外的轴向区段中与所述基体相交。由此可提供基本上或完全没有构造筋条的轴向区段。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包络线是柱筒。由此可使用例如柱筒形的或仅仅略微偏离柱筒形状的卷边套筒。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在至少一个筋条区段中具有带轴向偏转部的走向。由此可实现附加的防扭转。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在特别是与筋条起点和/或筋条终点间隔开的至少一个筋条区段中具有筋条高度最大值。由此可在第一筋条上构造一体成型部,这些一体成型部实现附加的防扭转。这些一体成型部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构造在其它所述筋条上。优选地,这些一体成型部限制在如下的周向区段上,该周向区段小于周长的四分之一或小于周长的八分之一。由此可构造凸耳形的一体成型部。这些一体成型部例如可以实现将筋条高度增大20%至75%。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在轴向端部上构造有优选锥形的套装辅助部。
在此特别是可以设定:筋条结构轴向插入到所述套装辅助部中或者所述套装辅助部构造为没有筋条。由此可以将筋条结构在轴向上构造得尽可能长或者使软管到筋条结构上的套装变得简单。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定:套装辅助部、例如已经提到的套装辅助部相对于承载所述筋条结构的基体、例如已经提到的基体具有增大的外周。在此有益的是:增大的外周提供附加的轴向止动,该附加的轴向止动与倾斜延伸的筋条区段一起实现或增强防扭转以及抵抗施加到软管上的轴向牵拉力的止动。
[0024]当软管内接头或整个接头耦联件由塑料材料特别是以注射成型制造时,可以实现成本特别低的制造。
附图说明
[0025]现在借助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的实施例通过单个或多个权利要求的特征互相组合和/或与单个或多个特征的组合获得。
[0026]附图中:
[0027]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头耦联件,其在柱形的基体上具有标准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软管的接头耦联件(1),该接头耦联件具有软管内接头(3),在该软管内接头上构造有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的筋条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构造成环绕所述软管内接头(3)超过180
°
、优选超过270
°
、特别优选超过360
°
或者环绕所述软管内接头至少一圈,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的筋条起点(6)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的筋条终点(7)在轴向上间隔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耦联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至少局部地相对于周向(8)倾斜延伸和/或相对于延伸穿过所述筋条(5)的轴向(9)倾斜延伸。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接头耦联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构成至少一个螺纹线(11)。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接头耦联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结构(4)具有至少两个螺纹线(11)、特别是具有一个多线头螺纹(13)。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接头耦联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结构(4)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筋条(17),该第二筋条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相交,特别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筋条(17)沿着基体(21)的周向(8)延伸或者相对于基体(21)的周向(8)倾斜延伸。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接头耦联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结构(4)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筋条(20),该至少一个另外的筋条具有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筋条(5)反向的环绕。7.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特别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耦联件(1),其中,所述筋条结构(4)构造在基体(2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1)在所述筋条结构(4)的第一轴向区段(22)中具有比在该筋条结构(4)的第二轴向区段(23)中更大的外周。8.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接头耦联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1)在所述筋条结构(4)的第三轴向区段(25)中具有比在第一轴向区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
申请(专利权)人:纽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