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097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污水反应池包括池体,池体的侧壁形成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池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与所述池体的侧壁形成一缓冲槽,缓冲槽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分隔板的顶部高于进液口且低于所述侧壁的顶部;或分隔板的顶部高于侧壁的顶部,分隔板伸出到侧壁上的伸出部分与侧壁上的挡水板连接,挡水板的顶部高于分隔板的顶部。本方案进水进入缓冲槽时可以消减进水动能,消能后,由缓冲槽的槽壁溢流出去,使水流由动力流变成重力流,由一个集中进水点变成线状进水点,使得反应池布水均匀,对反应池没有冲击和力的作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确定池内水流情况,且可以在反应池的任意位置加药而不受影响,也不易出现废水飞溅到池外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反应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污水反应池。

技术介绍

[0002]在废水处理工程中,离不开生化、物化反应,反应通常都在圆形或者方形池内完成。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一般废水收集后,经过泵直接打入反应池,反应池加入废水处理药剂,经过机械或者水力等搅拌,使药剂与废水充分接触反应。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废水经过泵直接打入反应池,废水是动力流,对反应池内的水流状态有冲击作用,这就带来了如下问题:
[0004](1)影响设计人员对池内水流状态的判断。
[0005](2)进水压力过大,会因为冲击产生水花四溅,工程上为了防止水流溅出,特地预留了水流的超高,但是进水泵压力过大,水流过大,甚至会飞出池外,影响安全和卫生。
[0006](3)需要谨慎考虑池内加药点,防止加药点与进水点距离太近,造成药剂被水花带出,但是这与加药点设计在离进水点较近的位置为宜相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反应池。
[00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反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侧壁形成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池体的侧壁形成一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分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进液口且低于所述侧壁的顶部;或所述分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侧壁的顶部,所述分隔板伸出到所述侧壁上的伸出部分与侧壁上的挡水板连接,所述挡水板的顶部高于所述分隔板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为L形且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一个顶角处,所述分隔板的两个板件与形成该顶角的两个侧壁垂直连接;所述挡水板为L形且与分隔板呈对角设置,所述挡水板的第一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分隔板的第一板件的宽度,所述第一板件与第一板体平行,所述挡水板的第二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分隔板的第二板件的宽度,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体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比第一板件的宽度大50

100mm,所述第二板体的宽度比第一板件的宽度大50

10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延伸到所述侧壁的顶部上方10

30mm,所述挡水板延伸到所述分隔板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英姜玉寿蔡高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工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