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瞳孔成形装置。解决了现有瞳孔塑性较为困难的问题。它包括使得瞳孔缩小的塑形机构,所述的塑形机构包括多个虹膜夹和连接线,所述的虹膜夹包括夹齿部和供连接线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的虹膜夹具有张开便于夹齿部设于虹膜上下两侧的第一位置和通过夹齿部夹持虹膜的第二位置,不同的虹膜夹通过连接线相连接,不同虹膜夹夹持虹膜后由连接线固定限位并呈圆形或类圆形设置实现对瞳孔塑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虹膜夹和连接线的配合,能对因各种原因固定散大的瞳孔进行修复和塑形,恢复自然瞳孔大小,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改善瞳孔美观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瞳孔成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科手术使用的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瞳孔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在青光眼、眼外伤等手术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瞳孔变形散大,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和美观效果。目前解决瞳孔变形散大的主要方法是术中进行瞳孔缝合技术,但无论何种缝合技术,由于技术本身的限制,导致术中出血、虹膜晶体损伤、术后瞳孔形状不规则、瞳孔大小不能精准控制等并发症和问题。临床治疗效果差,急需一种完美的瞳孔成形术来解决临床瞳孔散大变形问题。
[0003]上述瞳孔缝合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缝合后瞳孔的形状大多不规则;2、瞳孔形状和大小无法精准预期;3、手术需要多个角膜切口和角膜穿通缝合,眼组织损失大;4、前房空间狭小手术操作相对困难,容易损伤角膜内皮,且手术时间长;5、术中损伤虹膜导致出血,和虹膜根部离断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瞳孔塑性较为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瞳孔成型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瞳孔成型装置,包括使得瞳孔缩小的塑形机构,所述的塑形机构包括多个虹膜夹和连接线,所述的虹膜夹包括夹齿部和供连接线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的虹膜夹具有张开便于夹齿部设于虹膜上下两侧的第一位置和通过夹齿部夹持虹膜的第二位置,不同的虹膜夹通过连接线相连接,不同虹膜夹夹持虹膜后由连接线固定限位并呈圆形或类圆形设置实现对瞳孔塑性。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线穿过不同虹膜夹的连接孔后通过打结固定限位虹膜夹的位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通过调节连接线的长度调节不同虹膜夹的收缩大小从而实现瞳孔塑性后对瞳孔直径大小的调节。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虹膜夹的夹齿部有两个且分别设于虹膜夹的两个支臂上,所述的支臂上设有弹性压力部,所述的弹性压力部具有驱动所述的虹膜夹具有趋于第二位置的运动趋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虹膜夹上的夹齿部与虹膜贴合面呈弧形设置,两个夹齿部在虹膜夹处于第一位置时张开且在虹膜夹处于第二位置时相互配合用于夹持虹膜,所述的支臂在靠近夹齿部处设有防滑丝。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支臂之间设有空腔,虹膜在虹膜夹处于第二位置时从两个夹齿部当中穿过插入空腔内。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臂上设有便于手术工具穿过的让位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虹膜夹的长度为1mm
‑
3mm,所述的夹齿部的高度为0.05
‑
0.15mm之间,所述的连接孔的孔径为100um
‑
300um,所述的虹膜夹采用与眼组织相容性好的弹性高分子材料一体成型。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虹膜夹植入装置和眼内缝线打结装置,所述的虹膜夹由虹膜夹植入装置植入眼内并通过眼内缝线打结装置将连接线打结。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虹膜夹植入装置为植入镊,所述的植入镊的端部设有弧形槽。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虹膜夹和连接线的配合,能对因各种原因固定散大的瞳孔进行修复和塑形,恢复自然瞳孔大小,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改善瞳孔美观度。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虹膜夹2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虹膜夹2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虹膜夹2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虹膜夹2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虹膜夹2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虹膜夹2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虹膜夹2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虹膜夹植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虹膜夹植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眼内缝线打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眼内缝线打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12为散大的瞳孔示意图。
[0028]附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塑形机构;2、虹膜夹;21、夹齿部;22、连接孔;23、支臂;24、弹性压力部;25、防滑丝;26、空腔;27、让位槽;3、连接线;4、虹膜夹植入装置;41、弧形槽;5、眼内缝线打结装置;6、虹膜;7、瞳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结合图2
‑
13所示,一种瞳孔成型装置,包括使得瞳孔缩小的塑形机构1,所述的塑形机构1包括多个虹膜夹2和连接线3,所述的虹膜夹2包括夹齿部21和供连接线3穿过的连接孔22,所述的虹膜夹2具有张开便于夹齿部21设于虹膜上下两侧的第一位置和通过夹齿部21夹持虹膜6的第二位置,不同的虹膜夹2通过连接线3相连接,不同虹膜夹2夹持虹膜后由连接线3固定限位并呈圆形或类圆形设置实现对瞳孔7塑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虹膜夹和连接线的配合,能对因各种原因固定散大的瞳孔进行修复和塑形,恢复自然瞳孔大小,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改善瞳孔美观度。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具体的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根据术前瞳孔形状,用虹膜夹植入装置植入4
‑
8个不等的虹膜夹,通过牵拉缝合预支的缝线(连接线),把散大的瞳孔塑型到3
‑
5mm不同的瞳孔直径大小,从而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本专利技术专利通过专用器械植入虹膜夹,可缩小因各种原因散大的瞳孔,并对不规则瞳孔有一定的塑形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美观效果。
[0031]所述的连接线3穿过不同虹膜夹2的连接孔22后通过打结固定限位虹膜夹2的位置。具体的说,通过调节连接线3的长度调节不同虹膜夹2的收缩大小从而实现瞳孔塑性后对瞳孔直径大小的调节。具体的说,当连接线的长度打结后,呈圆形或类圆形的虹膜夹在虹膜的作用下会拉,而连接线又将不同虹膜夹连接成为一体,因此,最终形成瞳孔的大小与连接线的长度相关,即通过调节连接线的长度可以算出瞳孔的直径大小,使得瞳孔塑型后可以预期,同时当连接线打结后呈环形设置能对虹膜夹进行固定。
[0032]所述虹膜夹2的夹齿部21有两个且分别设于虹膜夹2的两个支臂23上,所述的支臂23上设有弹性压力部24,所述的弹性压力部24具有驱动所述的虹膜夹2具有趋于第二位置的运动趋势。这样的能使得虹膜夹保持压紧状态,可靠固定虹膜。使用时张开弹性压力部就可以夹紧虹膜,结构简单,提供可靠预压力。
[0033]所述虹膜夹2上的夹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瞳孔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得瞳孔缩小的塑形机构(1),所述的塑形机构(1)包括多个虹膜夹(2)和连接线(3),所述的虹膜夹(2)包括夹齿部(21)和供连接线(3)穿过的连接孔(22),所述的虹膜夹(2)具有张开便于夹齿部(21)设于虹膜上下两侧的第一位置和通过夹齿部(21)夹持虹膜的第二位置,不同的虹膜夹(2)通过连接线(3)相连接,不同虹膜夹(2)夹持虹膜后由连接线(3)固定限位并呈圆形或类圆形设置实现对瞳孔塑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瞳孔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线(3)穿过不同虹膜夹(2)的连接孔(22)后通过打结固定限位虹膜夹(2)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瞳孔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连接线(3)的长度调节不同虹膜夹(2)的收缩大小从而实现瞳孔塑性后对瞳孔直径大小的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瞳孔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夹(2)的夹齿部(21)有两个且分别设于虹膜夹(2)的两个支臂(23)上,所述的支臂(23)上设有弹性压力部(24),所述的弹性压力部(24)具有驱动所述的虹膜夹(2)具有趋于第二位置的运动趋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瞳孔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夹(2)上的夹齿部(21)与虹膜贴合面呈弧形设置,两个夹齿部(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星,许淑霞,梁远波,张绍丹,乐融融,解彦茜,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