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场总线驱动电路
[0001]本公开涉及总线驱动器电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例如根据诸如控制器局域网(CAN)或FlexRay之类的标准化总线系统驱动总线线路的总线驱动电路(收发机)的发射器部分。
技术介绍
[0002]在CAN或FlexRay等现场总线系统领域,最近的发展旨在提高数据速率。这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在实践中,典型的总线拓扑可能包括短截线和未正确端接的总线节点。由于阻抗不匹配,这些非均匀网络会受到信号反射的影响。在接收节点(发射器处于高欧姆状态)中,高输入电容会导致信号传播延迟,这可能会对网络中较高数据速率下的整体信号完整性生成负面影响。因此,希望在收发机正在接收数据时,总线驱动器电路的接收器部分的输入电容尽可能低。如果发射器正在发送数据,那么高输入电容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要小得多。
[0003]差分总线驱动器(例如CAN总线)的典型架构包括,例如,具有隔离体的DMOS共源共栅级(DMOS=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共源共栅级通常是永久开启的。从高到低差分总线电压(反之亦然)的转变由高侧和低侧开关控制。DMOS共源共栅级需要承受可能出现在总线端子上的高电压(例如大于40V)。二极管(例如MOS晶体管的本征体二极管)可用于防止反向电流流动。在某些应用中,MOS二极管直接连接到总线端子,这在电磁兼容性(EMC)性能和相对于两条差分总线线路对称的总线输入电容方面带来好处。然而,一些半导体技术不允许这样的电路拓扑。
[0004]在一些半导体技术中,共源共栅级和二极管的位置需要互换,这就带来了一个共源共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现场总线驱动器的发射器电路,包括:用于各自连接第一总线线路和第二总线线路的第一总线端子(CANH)和第二总线端子(CANL);用于接收电源电压(V
CC
)的第一供电端子和用于接收参考电压(V
GND
)的第二供电端子(GND);耦合在所述第一供电端子与所述第一总线端子(CANH)之间的第一切换电路,以及耦合在所述第二总线端子(CANL)与所述第二供电端子(GND)之间的第二切换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M
HS
)和第二晶体管(M
PC
),并且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M
LS
)和第四晶体管(M
NC
),以及其中所述发射器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系统,所述控制电路系统被配置为:基于发送信号(TXD),生成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M
HS
)和所述第三晶体管(M
LS
)的第一驱动信号(V
GS,HS
、V
GS,LS
)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M
PC
)和所述第四晶体管(M
NC
)的第二驱动信号(V
G,PMOS
、V
G,NMOS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系统被配置为生成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使得:响应于指示从隐性总线状态到显性总线状态的转变的所述发送信号(TXD),所述第二晶体管(M
PC
)和所述第四晶体管(M
NC
)导通,并且当所述发送信号(TXD)指示隐性总线状态、并且自所述发送信号(TXD)指示从显性总线状态转变为隐性总线状态起经过了特定的第一延时(T
DEL
)时,所述第二晶体管(M
PC
)和所述第四晶体管(M
NC
)关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耦合到所述第二晶体管(M
PC
)的第一二极管元件(M
D1
),并且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包括耦合到所述第四晶体管(M
NC
)的第二二极管元件(M
D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射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元件(M
D1
)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元件(M
D2
)各自由MOS晶体管实现,所述MOS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所述MOS晶体管的源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射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元件(M
D1
)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元件(M
D2
)由MOS晶体管的本征漏极体二极管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射器电路,还包括:第五晶体管(M
PC
'),耦合在所述第一总线端子(CANH)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子之间;和第六晶体管(M
NC
'),耦合在所述第二总线端子(CANL)与所述第二供电端子(GND)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射器电路,其中控制电路系统被配置为:生成用于所述第五晶体管(M
PC
')和所述第六晶体管(M
NC
')的第三驱动信号,使得所述第五晶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晶体管(M
HS
)和第三晶体管(M
LS
)同步导通和关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器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系统被配置为:生成用于所述第五晶体管(M
PC
')和所述第六晶体管(M
NC
')的第三驱动信号,使得所述第五晶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在所述第一晶体管(M
HS
)和所述第三晶体管(M
LS
)之后延迟预定时滞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射器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系统被配置为延迟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M
HS
)和所述第三晶体管(M
LS
)的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
GS,HS
、V
GS,LS
),使得所述第一晶体管(M
HS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