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野战清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76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野战清创车,包括清创车主体,输液架,臂托,所述清创车主体由支撑腿,清创水槽,置物板组成;所述清创水槽为漏斗状并设置于各支撑腿上部,沿一边设置有“T”形滑轨,所述置物板设置于各支撑腿下部;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4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强大,设计精巧,能够应对各种野外医疗环境,移动快速,能有效对肢体进行托举,减少医疗清洁用品在肢端的残留,保护创口,减少了感染的风险。减少了感染的风险。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野战清创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野战清创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医疗设备不断的更新,医疗设备功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体验,军队医院作为面向全军各种类军种的军官和士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就医的窗口,对于医疗设备往往具有极高的要求。作为军队医院除了需要面对日常的治疗和就诊,还需要时刻准备着面对突发的战备要求提供治疗支持,需日常参与各类战斗训练,更要面对野外恶劣的医疗环境。在医院日常的就诊处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外伤患者,这类患者创口的处理经常需要使用多种清洗液、消毒液,大量的生理盐水,在很多患者受伤入院后,自身无法将患肢托举至适宜冲洗的部位,盲目的抬高患者将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可能造成二次损伤,而因受伤肢端无法抬至适宜位置造成的冲洗不彻底将增大了继发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清创车,提供一种多功能,能够应对野外恶劣医疗环境,移动便捷,方便患者将患肢托举至适宜位置并对损伤部位进行全方位消毒,方便冲洗的野战清创车。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野战清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清创车主体1,输液架2,臂托3,所述清创车1主体由支撑腿4,清创水槽5,置物板26,组成;
[0005]所述清创水槽5为漏斗状并设置于各支撑腿4上部,沿一边设置有“T”形滑轨9,所述置物板26设置于各支撑腿4下部;所述输液架2由伸缩输液杆6,限位旋钮8和悬液挂钩7组成,所述伸缩输液杆6一端伸入支撑腿4内,并可在支撑腿4内上下移动,容纳伸缩输液杆6的支撑腿4的侧壁上开设有调节螺孔7,当伸缩输液杆6到达适宜位置时,所述限位旋钮8穿过调节螺孔7将伸缩输液杆6固定;所述臂托3由“C”形臂10,臂托主杆11,肢体支撑座12,滑座13组成,所述滑座13下部设置有与“T”形滑轨9相配合的滑槽14,所述滑座13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座限位旋钮14,当滑座13到达适宜位置时,旋拧滑座限位旋钮14可将滑座13固定,所述滑座13的顶部设置有主杆插接槽15,所述臂托主杆11顶部与肢体支撑座12相连接,所述臂托主杆11底部插接在主杆插接槽15内,所述滑座13上部外侧壁设置有主杆限位旋钮16,当主杆插接槽15内的臂托主杆11到达适宜位置时,调节主杆限位旋钮16可使臂托主杆11在该位置固定,所述“C”形臂10由臂托杆17,限位环18组成,所述臂托杆17为C形,其一端连接限位环18,另一端连接肢体支撑座12,所述限位环18套接在臂托主杆11上,可在臂托主杆11上滑动,其外侧壁设置有肢端限位旋钮19,当“C”形臂滑动至适宜位置时,旋拧肢端限位旋钮19可使“C”形臂在该位置固定。
[0006]所述支撑腿4底部设置有万向滑动轮20。
[0007]所述清创水槽5的一边上设置有置物台21,所述置物台21上设置有置物槽22。
[0008]所述清创水槽5的一边上设置有清创车扶手23,所述清创车扶手23为C形。
[0009]所述支撑腿4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盖挂钩24。
[0010]所述万向滑动轮20为万向带锁滑动轮。
[0011]所述支撑腿4的数量为4条。
[0012]所述肢体支撑座12上包裹有一次性臂托套25。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输液架的输液杆设计为可伸缩隐藏在本技术的一个支撑腿内,既干净整洁,又同时满足各类医疗条件下本技术需悬挂输液瓶,清洗液的需要,节省人工,卫生方便,本技术的臂托可沿清创水槽的边缘滑动,并可上下调节高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清洗的需要,避免患者的二次伤害,清洁用水能及时的落下,不存留在受损的肢端,避免了清洁过程中造成的污染,C形的臂托杆设计能在患者损伤部位不便于抬起时,方便消毒钳对其进行消毒,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此类创口的清洁,不积存清洁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消毒冲洗用液体,一次性臂托套的设计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置物板和置物台的设计方便医护人员存放各类医疗用品,本技术专利设计精巧,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6]图2为臂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中。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多功能野战清创车,包括清创车主体1,输液架2,臂托3,所述清创车1主体由支撑腿4,清创水槽5,置物板26,组成;
[0020]所述清创水槽5为漏斗状并设置于各支撑腿4上部,沿一边设置有“T”形滑轨9,
[0021]所述置物板26设置于各支撑腿4下部;
[0022]所述输液架2由伸缩输液杆6,限位旋钮8和悬液挂钩7组成,所述伸缩输液杆6一端伸入支撑腿4内,并可在支撑腿4内上下移动,容纳伸缩输液杆6的支撑腿4的侧壁上开设有调节螺孔7,当伸缩输液杆6到达适宜位置时,所述限位旋钮8穿过调节螺孔7将伸缩输液杆6固定;
[0023]所述臂托3由“C”形臂10,臂托主杆11,肢体支撑座12,滑座13组成,所述滑座13下部设置有与“T”形滑轨9相配合的滑槽27,所述滑座13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座限位旋钮14,当滑座13到达适宜位置时,旋拧滑座限位旋钮14可将滑座13固定,所述滑座13的顶部设置有
主杆插接槽15,所述臂托主杆11顶部与肢体支撑座12相连接,所述臂托主杆11底部插接在主杆插接槽15内,所述滑座13上部外侧壁设置有主杆限位旋钮16,当主杆插接槽15内的臂托主杆11到达适宜位置时,调节主杆限位旋钮16可使臂托主杆11在该位置固定,所述“C”形臂一端连接限位环18,另一端连接肢体支撑座12,所述限位环18套接在臂托主杆11上,可在臂托主杆11上滑动,其外侧壁设置有肢端限位旋钮19,当“C”形臂滑动至适宜位置时,旋拧肢端限位旋钮19可使“C”形臂在该位置固定。
[0024]所述支撑腿4底部设置有万向滑动轮20。
[0025]所述清创水槽5的一边上设置有置物台21,所述置物台21上设置有置物槽22。
[0026]所述清创水槽5的一边上设置有清创车扶手23,所述清创车扶手23为C形。
[0027]所述支撑腿4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盖挂钩24。
[0028]所述万向滑动轮20为万向带锁滑动轮。
[0029]所述支撑腿4的数量为4条。
[0030]所述肢体支撑座12上包裹有一次性臂托套25。
[0031]实施例2
[0032]一种多功能野战清创车,包括清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野战清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清创车主体(1),输液架(2),臂托(3),所述清创车主体(1)由支撑腿(4),清创水槽(5),置物板(26),组成;所述清创水槽(5)为漏斗状并设置于各支撑腿(4)上部,沿清创水槽(5)的一边设置有“T”形滑轨(9),所述置物板(26)设置于各支撑腿(4)下部;所述输液架(2)由伸缩输液杆(6),限位旋钮(8)和悬液挂钩(7)组成,所述伸缩输液杆(6)一端伸入支撑腿(4)内,并可在支撑腿(4)内上下移动,容纳伸缩输液杆(6)的支撑腿(4)的侧壁上开设有调节螺孔(17),当伸缩输液杆(6)到达适宜位置时,所述限位旋钮(8)穿过调节螺孔(17)将伸缩输液杆(6)固定;所述臂托(3)由“C”形臂(10),臂托主杆(11),肢体支撑座(12),滑座(13)组成,所述滑座(13)下部设置有与“T”形滑轨(9)相配合的滑槽(27),所述滑座(13)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座限位旋钮(14),当滑座(13)到达适宜位置时,旋拧滑座限位旋钮(14)可将滑座(13)固定,所述滑座(13)的顶部设置有主杆插接槽(15),所述臂托主杆(11)顶部与肢体支撑座(12)相连接,所述臂托主杆(11)底部插接在主杆插接槽(15)内,所述滑座(13)上部外侧壁设置有主杆限位旋钮(16),当主杆插接槽(15)内的臂托主杆(11)到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佳王学勇冷辉商辉李岩徐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二九二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