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76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加热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加热部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于支撑板的加热组件。加热部件所在位置能形成有与至少两个加热部件的间隔区域导通的气流通路。干手器包括:壳体;至少两个出风管道组件,与壳体导通,出风管道组件上开设有出风口,至少两个出风管道组件间隔设置;加热装置,加热部件邻近对应的出风管道组件设置,加热部件与出风口至少部分错开设置,至少两个加热部件的间隔区域与至少两个出风管道组件的间隔区域至少部分重合。气流通路连通在壳体和出风口之间。气流经过重合或部分重合的间隔区域到达出风口,加热组件的设置基本不会阻挡气流的流动,不会影响干手器的出风效果。响干手器的出风效果。响干手器的出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干手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技术介绍

[0002]干手器一般以加热型和高速风吹干型两类为主。加热为主的干手器,通常是加热功率比较大,在1000W以上,而电机功率很小,只有不到200W,这种干手器的典型特点是风温很高,依靠比较高温度的风,把手上的水带走,这种方式干手比较慢,一般在30秒以上。高速风型干手器的特点是风速非常高,可达到130米/秒以上,干手的速度在10秒左右,加热功率也比较低,只有几百瓦,其加热功能仅仅是为了保持舒适度,基本不影响干手的速度。但由于风速高所产生的噪音比较大。
[0003]干手器目前被广泛运用,一般应用在写字楼及公共场合,安装方式为挂壁式或水槽式。
[0004]其中,在现有技术中,高速风吹干型干手器通常很少设置加热装置。而包含加热装置的干手器,如公开号为CN203354447U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所披露在挂壁式结构的干手器,其发热丝结构为一个加热丝绕组,体积较大,且仅能针对某一整体区域进行加热,不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干手器。
[000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每一所述加热部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加热组件;
[0009]所述加热部件所在位置能够形成有与至少两个所述加热部件的间隔区域导通的气流通路。
[0010]在本方案中,加热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从而能够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加热,能够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结构(如干手器)中。另外,气流通路的存在,便于实现气体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减少流动阻力,减少对干手器出风效果的影响。例如,当将加热装置应用到干手器中,有利于在较少影响气流流动的基础上,实现加热。
[0011]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加热部件中的所述加热组件串联接入电路。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至少两个加热部件中的加热组件先串联然后接入电路,相较于各加热组件单独接入电路,该构造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走线较为简单,也有利于减少加热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
[0013]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缠绕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加热组件的内侧与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侧形成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气流通路。
[0014]在本方案中,气流通路可以仅在支撑板的一侧与加热组件之间形成,也可以在支
撑板的两侧与加热组件之间形成。其中,相较于前者,后者更有利于实现气体的流通,进而有利于保证包含该加热装置的干手器的出风效果。
[0015]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的内侧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形成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气流通路。
[0016]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缠绕在所述支撑板的外部,以使所述气流通路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
[001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加热部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也便于实现气体的流通,进而有利于保证包含该加热装置的干手器的出风效果。
[0018]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安装板,相邻的所述加热部件的所述安装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第二端。
[0019]在本方案中,一方面,安装板能够对加热组件和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加热装置的整体强度,另外也可以为其他附件提供安装载体,如下文所描述的保护元件和温度传感器等;另一方面,相邻的加热部件的安装板相连,有利于将这些加热部件连接为一体,便于安装。
[0020]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隔热元件,每一所述加热组件的外部罩设有所述隔热元件。
[0021]在本方案中,隔热元件能够防止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扩散到外部,既能够防止能源的浪费,提高加热效果,还能够减少甚至是防止对外部结构的损坏。
[0022]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安装板相插接,以使所述支撑板自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
[0023]所述隔热元件为套筒结构,所述隔热元件套设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二端,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隔热元件的内部。
[0024]在本方案中,支撑板和安装板相插接,两者的连接方式简单,且两者连接后能够提供较多的容置空间来设置连接组件。另外,隔热元件设置为套筒结构,既便于实现与安装板连接,也连接于实现与外部结构的连接。同时,将隔热元件设置在安装板的有加热组件的一端,也有利于减轻加热装置的重量,降低耗材。
[0025]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的靠近所述隔热元件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隔热元件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0026]在本方案中,加热组件与隔热元件之间形成有间隙,既能够防止加热组件与隔热元件之间产生摩擦而损坏加热组件,又有利于增大气流通路,进而有利于减少气流阻力。
[0027]优选地,所述隔热元件由云母制成。
[0028]在本方案中,云母的隔热性能、绝缘性能及化学稳定性均较好,有利于保证加热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9]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元件和保护元件;
[0030]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且用于当检测到温度超过阈值时,产生温度信号并用于将所述温度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用于作用于所述保护元件,以使所述加热组件由激活状态切换至非激活状态。
[0031]在本方案中,保护装置能够在检测到温度较高时,使加热组件切换至非激活状态,
从而能够将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有利于保证包括加热装置的干手器的整体安全性,也有利于提高干手器的使用寿命。
[0032]优选地,所述保护元件为温控开关或熔断丝。
[0033]在本方案中,熔断丝尺寸较小,对空间的需求较小,但熔断丝熔断后需要换。温控开关可以反复使用,但相较于熔断丝,尺寸较大些,对空间的需求也相对较大些。
[0034]优选地,所述保护元件位于所述保护元件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0035]或,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容置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容置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避让槽,所述保护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保护元件位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避让槽围成的空间内。
[0036]在本方案中,根据实际设置需求,保护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安装板上,也可以将保护元件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容置槽内。其中,避让槽和容置槽的配合,既能够降低安装板厚度的需求,又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
[003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
[0038]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连接结构;
[0039]至少两个支撑板,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每一所述加热部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部件所在位置能够形成有与至少两个所述加热部件的间隔区域导通的气流通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加热部件中的所述加热组件串联接入电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缠绕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加热组件的内侧与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侧形成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气流通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的内侧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形成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气流通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缠绕在所述支撑板的外部,以使所述气流通路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安装板,相邻的所述加热部件的所述安装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第二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隔热元件,每一所述加热组件的外部罩设有所述隔热元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安装板相插接,以使所述支撑板自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所述隔热元件为套筒结构,所述隔热元件套设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二端,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隔热元件的内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的靠近所述隔热元件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隔热元件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元件由云母制成。11.如权利要求6

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元件和保护元件;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且用于当检测到温度超过阈值时,产生温度信号并用于将所述温度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用于作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悦舟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