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壳体、输入轴、行星传动组件、内齿轮、离合器、制动器、二级传动组件及差速器,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行星传动组件连接,所行星传动组件通过所述离合器与所述内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行星传动组件通过所述制动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齿轮与所述二级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级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的动力通过输入轴输出至行星传动组件及内齿轮,再通过二级传动组件输出至差速器,以实现高速档和低速档两档变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离合器和制动器单独工作,从而实现换档过程平顺无冲击,无动力中断,且结构简单,动力传递效率高。率高。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传动系统普遍采用固定速比变速器,这种传动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但采用固定速比变速器时,对驱动电机提出较高的要求,既要在恒转矩区提供较高的瞬时转矩,又要在恒功率区提供较高的运行速度,以满足汽车加速、爬坡与高速行驶的要求。同时固定速比变速器在最高和最低车速的负荷条件下,驱动电机的效率下降的幅度较大,严重增加了电机、电控、电池的损耗。当电机达到极限转速后无法继续上升,所以最高车速受到制约。而且固定速比变速器在汽车高速行驶时,电机需要保持极高的转速,对噪音控制和续航里程方面都不利。
[0003]为此,两档自动变速器应运而生,其不仅提高了汽车行驶的最高车速,还可以使驱动电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域,相对固定速比变速器系统效率更高,因而可以使汽车获得更长的纯电动续航里程。此外,低速档可以在汽车起步时拥有更好的加速水平,而高速档在满足最高车速的同时降低了电机的工作转速,改善了整车NVH性能。然而,现有的两档自动变速器存在结构复杂,动力传递效率低,换档过程容易出现动力中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控制离合器和制动器单独工作实现换档过程平顺无冲击,无动力中断,且结构简单,动力传递效率高的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壳体、输入轴、行星传动组件、内齿轮、离合器、制动器、二级传动组件及差速器,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行星传动组件连接,所行星传动组件通过所述离合器与所述内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行星传动组件通过所述制动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齿轮与所述二级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级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的动力通过输入轴输出至行星传动组件及内齿轮,再通过二级传动组件输出至差速器,以实现高速档和低速档两档变速。
[0006]所述行星传动组件包括太阳轮、行星轮及安装所述行星轮的行星架,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输入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分别与所述太阳轮及内齿轮啮合。
[0007]所述内齿轮通过花键与所述二级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0008]所述离合器为湿式离合器,其设有钢片及摩擦片,所述离合器的钢片通过花键与所述行星架连接,所述离合器的摩擦片通过花键与所述内齿轮连接,当所述离合器的摩擦片与钢片相接触产生摩擦力时,所述行星架与所述内齿轮固定连接,而实现高速档变速。
[0009]所述制动器为湿式制动器,其设有钢片及摩擦片,所述制动器的摩擦片通过花键
与所述行星架连接,所述制动器的钢片通过花键与壳体连接,当所述制动器的摩擦片与钢片相接触产生摩擦力时,所述行星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而实现低速档变速。
[0010]所述二级传动组件包括二级主动轮及与之啮合的二级从动轮,所述二级主动轮通过花键与所述内齿轮连接,所述二级从动轮与所述差速器固定连接。
[0011]所述差速器包括行星齿轮及分别与行星齿轮连接的左驱动半轴和右驱动半轴,所述二级从动轮与所述差速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2]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通过花键连接。
[0013]所述太阳轮的齿数为Z1,所述内齿轮的齿数为Z2,所述内齿轮与所述太阳轮的齿数比a为Z2/Z1。
[0014]进一步地,低速档变速时,所述离合器不工作,所述制动器工作,所述行星传动组件的传动比i1=a;高速档变速时,所述离合器工作,所述制动器不工作,所述行星传动组件的传动比i2=1;倒档变速时,所述离合器不工作,所述制动器工作,所述行星传动组件的传动比i1=
‑
a;空档时,所述离合器和所述制动器均不工作。
[0015]本技术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现有两档自动变速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内齿轮,使驱动机构输出的动力通过输入轴输出至行星传动组件及内齿轮,再通过二级传动组件输出至差速器,以实现高速档和低速档两档变速。由于本技术的离合器和制动器单独工作,从而实现换档过程平顺无冲击,无动力中断,且结构简单,动力传递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
[0019]参阅图1,本技术的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包括壳体10、输入轴20、行星传动组件30、内齿轮40、离合器50、制动器60、二级传动组件70及差速器80。该变速器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传动系统,可实现换档过程平顺无冲击,无动力中断,且可提高动力传递效率和车辆驾驶的舒适性。
[0020]如图2所示,壳体10呈中空状,在壳体10内设有输入轴20、行星传动组件30、内齿轮40、离合器50、制动器60、二级传动组件70及差速器80。为了便于变速器的组装,该壳体10可由多个子壳体拼接而成,例如,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安装输入轴20、行星传动组件30、内齿轮40、离合器50、制动器60、二级传动组件70及差速器80,然后再将多个子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输入轴20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90连接,其输出端与行星传动组件3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90为电机,该驱动机构90通过花键(图中未示出)与输入轴20的输入端连接。
[0021]如图1及图2所示,行星传动组件30分别与输入轴20的输出端、内齿轮40、离合器50及制动器60连接,其用于将输入轴20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内齿轮40或二级传动组件70。具体地,该行星传动组件30包括太阳轮31、行星轮32及行星架33,其中,太阳轮31设于行星架33
的中部,其轴向与输入轴20的轴向相同,该太阳轮31与输入轴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行星轮32设有多个,多个行星轮32分别间隔均匀地设于行星架33上,并分别与太阳轮31及内齿轮40啮合。本实施例中的行星轮32的数量为三个,当然,行星轮32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行星架33用于安装行星轮32,该行星架33还分别与离合器50及制动器60连接。本实施例中,三个行星轮32分别通过行星轴安装于行星架33上,且行星架33分别通过花键与离合器50及制动器60连接。
[0022]如图1及图2所示,内齿轮40设于行星传动组件30的外周,其分别与行星传动组件30、离合器50及二级传动组件70连接,用于将行星传动组件30的动力传递至二级传动组件70。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内齿轮40呈圆环状,其轴向与输入轴20的轴向相同,在内齿轮40的内侧设有内齿圈,其用于与行星轮32啮合,在内齿轮40靠近驱动机构90的一端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用于与二级传动组件70连接。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变速器包括壳体(10)、输入轴(20)、行星传动组件(30)、内齿轮(40)、离合器(50)、制动器(60)、二级传动组件(70)及差速器(80),所述输入轴(20)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90)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行星传动组件(30)连接,所行星传动组件(30)通过所述离合器(50)与所述内齿轮(40)固定连接,所述行星传动组件(30)通过所述制动器(60)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内齿轮(40)与所述二级传动组件(7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级传动组件(70)的输出端与所述差速器(8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90)输出的动力通过输入轴(20)输出至行星传动组件(30)及内齿轮(40),再通过二级传动组件(70)输出至差速器(80),以实现高速档和低速档两档变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传动组件(30)包括太阳轮(31)、行星轮(32)及安装所述行星轮(32)的行星架(33),所述太阳轮(31)与所述输入轴(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32)分别与所述太阳轮(31)及内齿轮(40)啮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40)通过花键与所述二级传动组件(70)的输入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50)为湿式离合器,其设有钢片及摩擦片,所述离合器(50)的钢片通过花键与所述行星架(33)连接,所述离合器(50)的摩擦片通过花键与所述内齿轮(40)连接,当所述离合器(50)的摩擦片与钢片相接触产生摩擦力时,所述行星架(33)与所述内齿轮(40)固定连接,而实现高速档变速。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齿轮输出的两档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伟,李想,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