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智能控制辅助除尘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智能控制辅助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干法熄焦利用惰性气体在干熄炉内与红焦换热冷却焦炭,吸收红焦显热后的惰性气体将热量传递给预热锅炉产生蒸汽,被冷却的惰性气体经除尘后再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内循环利用。干法熄焦能够提高焦炭强度和降低焦炭反应性,有利于高炉操作,同时将红焦里的热量回收利用产生蒸汽,也解决了湿法熄焦污染环境的弊病。干法熄焦环保效果的好坏主要体现在环境除尘效果,环境除尘效果不好,对外污染大,干法熄焦的环保效果就难以体现。
[0003]干法熄焦除尘系统分为工艺除尘和环境除尘两部分。工艺除尘是对保护设备而设置的,环境除尘用于控制并收集干法熄焦系统在装焦、排焦、运焦过程及炉顶放散区放散过程中产生的烟尘。该部分的烟尘通过除尘风机吸入地面除尘站进行除尘。
[0004]干熄焦装焦过程中接焦料斗内产生的粉尘主要由装入装置连通的环境除尘负压管吸走。由于焦炭装入过程较快,在装入装置上下锥段瓶颈处形成相对密闭的断面,下部产生的烟尘无法通过集尘管道相连通的环境除尘负压管吸走,除部分由预存室负压吸收外(该部分在开盖时能形成150Pa左右的负压,但在焦炭下降过程中,由于热浮力原因只能形成50Pa左右的负压),其余部分则由装入装置水封内外沿之间的缝隙冒出,设计上该部分有石棉布密封,通常只能使用1个月左右就损坏,在焦炭落入干熄炉过程中容易出现焦粉由损坏的石棉缝隙处外逸,形成二次烟尘污染大气。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智能控制辅助除尘系统,包括装入装置(11)和接焦料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焦料斗(1)设置在装入装置(11)上,所述接焦料斗(1)内部形成腔室(109),所述接焦料斗(1)上设置除尘翻板(101),所述除尘翻板(101)将接焦料斗(1)分隔成翻板上腔(102)和翻板下腔(104),所述除尘系统(2)包括对翻板上腔(102)进行除尘的上吸尘系统(3)和对翻板下腔(104)进行除尘的下吸尘系统(4),所述上吸尘系统(3)和下吸尘系统(4)均与一集尘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智能控制辅助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智能控制辅助除尘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接焦料斗(1)两侧的前除尘通道(202)和后除尘通道(203),所述上吸尘系统(3)与下吸尘系统(4)在对应接焦料斗前侧的位置与所述前除尘通道(202)连通,所述上吸尘系统(3)与下吸尘系统(4)在对应接焦料斗后侧的位置与后除尘通道(20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智能控制辅助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系统(2)还包括外部除尘系统(5),所述外部除尘系统(5)包括外风通道和外除尘口,所述外风通道一端设置集尘管(9),所述外风通道与集尘管(9)连接,所述外部除尘系统(5)还设置外部吸尘调节阀(6),所述外部吸尘调节阀(6)连通外部除尘系统(5)和集尘管(9)。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智能控制辅助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除尘通道(202)内设置前中间隔板(304),所述前中间隔板(304)将前除尘通道(202)分隔成前上风道(302)和前下风道(402),所述后除尘通道(203)内设置后中间隔板(305),所述后中间隔板(305)将后除尘通道(203)分隔成后上风道(301)和后下风道(3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智能控制辅助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尘系统(3)和下吸尘系统(4)分别设有后吸尘调节阀(7)和前吸尘调节阀(8)进行流量控制,所述前吸尘调节阀(8)由前下吸尘调节阀(801)和前上吸尘调节阀(803)组成,所述后吸尘调节阀(7)由后下吸尘调节阀(701)和后上吸尘调节阀(703)组成,所述的前下吸尘调节阀(801)与前下风道(402)对应,所述的前上吸尘调节阀(803)与前上风道(302)对应;所述的后下吸尘调节阀(701)与后下风道(302)对应,所述的后上吸尘调节阀(703)与后上风道(301)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智能控制辅助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通道包括外前风道(502)和外后风道(501),所述外除尘口设置在接焦料斗(1)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皓瑞,崔平,栾义涛,郑文锋,于进江,张宝龙,郭浩,陈晓龙,孙迎辉,黄家儒,陈秀林,张茂志,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阀门一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