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式电子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内设有负压腔,所述负压腔覆盖口部及鼻部,负压腔设有至少一用于在负压腔内形成负压的扇体,扇体的电源接口连接至控制电路,于扇体处覆盖有第一过滤装置,扇体启动后将负压腔内的空气经过滤后再排出至外界,在排气的过程中会同时将负压腔内的水汽也被排出,因此可以有效降低负压腔内的湿度,以缓解可能导致的呼吸困难,即使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使用也不会增加呼吸的负担。负压式的设计使人体呼出的气体必须经过过滤后再排出,而不会透过口罩的缝隙泄漏,如病人佩戴本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或细菌散播。效防止病毒或细菌散播。效防止病毒或细菌散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式电子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口罩,尤其是一种使用风扇将呼出气体排出并过滤的负压式电子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口罩是较为常用的防护用品,主要针对呼吸道疾病的防护。目前最为常用的的口罩设计是挂耳式的多层过滤外科口罩,其结构相对简单,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且该种口罩一般都会对吸入及呼出的气体都进行过滤,但是由于其封闭性较差,气体都可能透过空隙进出。而另一种密闭性相对较好的口罩,类似于防毒面具的结构,其一般为常压或增压式口罩,即使用风扇将外界的空气吸入至口罩内供人体呼吸。该类口罩存在的问题是,人体在呼出的气体中的湿度会较高,因此常压或增压式口罩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口罩内的空气湿度以及温度较高,导致使用的舒适度较差,甚至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如对于本身已经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而言,使用该类口罩可能不利于病情。而且针对上述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常压或增压式口罩而言,设计的原意或者使用需求都是针对普通人,即非病患者,当然对于在处于爆发呼吸道疾病的疫情期间,以上类型口罩会比较适用。但是在正常期间,正常人士较少佩戴口罩,反而是为了防止病毒或细菌的传播,需要患者佩戴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由于封闭性较差,病人呼出的空气可能会导致其周边人员遭受感染,而常压或增压式口罩会加重病人呼吸的负担,反而影响病情。目前市面上并无针对病人使用的呼吸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式电子口罩,通过在口罩内形成负压,将外界的空气吸入至口罩内,而人体呼出的空气将通过扇体并经过滤片向外排出。
[0004]负压式电子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内设有负压腔,所述负压腔覆盖口部及鼻部,负压腔设有至少一用于在负压腔内形成负压的扇体,扇体的电源接口连接至控制电路,于扇体处覆盖有第一过滤装置;扇体启动后使负压腔的空气经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再排出至外界,并在负压腔内形成负压,外界空气经负压腔中的间隙或负压腔与脸部的间隙进入负压腔供人体呼吸。
[0005]优选地,第一过滤装置为第一过滤片,第一过滤片覆盖于扇体的排气口处,第一过滤片外侧设有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的扣接安装于一座体上,座体的边缘可拆卸的安装于排气口处并将第一过滤片的边缘夹持以固定第一过滤片,所述盖体遮蔽第一过滤片,且盖体的边缘与座体内侧面之间有通气间隙。
[0006]优选地,所述盖体的内侧面设有扣接柱,座体的相应位置设有扣接孔,扣接柱与扣接孔配合实现安装;座体还设有用于承托盖体的支撑架。
[0007]优选地,所述负压腔至少设有两组扇体,所述扇体至少一组为排气扇,余下扇体为进气扇,所述所有排气扇的排气量大于所有进气扇的进气量。
[0008]优选地,所述罩体设有用于安装扇体的安装孔,所述扇体通过安装座扣接于安装孔内。
[0009]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所述罩体上设有用于嵌装连接支架的槽体。
[0010]优选地,所述负压腔的边缘与脸部贴合密封,且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扣接有第二过滤装置至少包括第二过滤片及用于安装第二过滤片的滤片支架,所述滤片支架设有进气腔,进气腔的外侧设置进气口,进气腔的内侧敞口且该敞口被第二过滤片覆盖。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替换为透明的可视面罩。
[0012]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池仓及调速电路,所述电池仓连接调速电路,调速电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扇体的电源接口。
[0013]优选地,所述负压腔的边缘包覆有软垫。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扇体将负压腔内的空气经过滤后再排出至外界,在排气的过程中会同时将负压腔内的水汽也被排出,因此可以有效降低负压腔内的湿度,以缓解可能导致的呼吸困难,即使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使用也不会增加呼吸的负担。负压式的设计使人体呼出的气体必须经过过滤后再排出,而不会透过口罩的缝隙泄漏,如病人佩戴本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或细菌散播。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2是图1中A
‑
A剖面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中,1. 罩体,2. 负压腔,3. 扇体,4. 控制电路,5. 第一过滤片,6. 盖体,7. 座体,8. 通气间隙,9. 支撑架,10. 安装孔,11. 安装座,12. 连接支架,13. 槽体,14. 进气口,15. 第二过滤片,16. 滤片支架,17. 进气腔,18.进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至图3所示,负压式电子口罩,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内设有负压腔2,所述负压腔2覆盖口部及鼻部,负压腔2设有至少一用于在负压腔2内形成负压的扇体3,扇体3的电源接口连接至控制电路4,于扇体3处覆盖有第一过滤装置;扇体3启动后使负压腔2的空气经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再排出至外界,并在负压腔2内形成负压,外界空气经负压腔2中的间隙或负压腔2与脸部的间隙进入负压腔2供人体呼吸。扇体3将负压腔2内的空气经过滤后再排出至外界,在排气的过程中会同时将负压腔2内的水汽也被排出,因此可以有效降低负压腔2内的湿度,以缓解可能导致的呼吸困难,即使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使用也不会增加呼吸的负担。负压式的设计使人体呼出的气体必须经过过滤后再排出,而不会透过口罩的缝隙泄漏,如病人佩戴本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或细菌散播。
[0021]其中,第一过滤装置为第一过滤片5,第一过滤片5可以采用市面上较为通用的过滤材料制作,一般要求符合ASTM Level1标准。将第一过滤片5覆盖于扇体3的排气口处,为便于固定第一过滤片5并防止外界的污染物直接附着于第一过滤片5的外表面,在第一过滤
片5外盖体侧设有盖体6。6可拆卸的扣接安装于一座体7上,例如可以采用螺纹、卡扣等结构实现,一方面可以便于安装,另一方面可以便于第一过滤片5的拆卸与安装,具体为通过座体7的边缘将第一过滤片5的边缘夹持到排气口处以固定第一过滤片5。另外,盖体6遮蔽第一过滤片5,可以防止外界的污染物沾染第一过滤片5的外表面,但为保持通气,盖体6的边缘与座体7内侧面之间有通气间隙8。
[0022]为便于盖体6与座体7的安装,盖体6的内侧面设有扣接柱,座体7的相应位置设有扣接孔,扣接柱与扣接孔配合实现安装。同时座体7还设有用于承托盖体6的支撑架9,以防止盖体6被碰撞后脱落。
[0023]根据使用需要,负压腔2可设置两组扇体3或以上,扇体3可以全部设为排气扇,以增加负压腔2的负压。而本技术采用多个扇体3,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转换部分扇体3的转向,变为进气扇,因口罩内个配件之间的进气间隙有限,如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或需要呼吸急促时,需氧量将增加,而依靠口罩的间隙进气不能满足时,可改变部分扇体3为进气扇,但是为确保负压腔的负压,需要设定所有排气扇的排气量大于所有进气扇的进气量,可通过控制排气扇及进气扇的转速实现。
[0024]为了便于固定扇体3,罩体1设有用于安装扇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负压式电子口罩,包括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内设有负压腔(2),所述负压腔(2)覆盖口部及鼻部,负压腔(2)设有至少一用于在负压腔(2)内形成负压的扇体(3),扇体(3)的电源接口连接至控制电路(4),于扇体(3)处覆盖有第一过滤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电子口罩,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装置为第一过滤片(5),第一过滤片(5)覆盖于扇体(3)的排气口处,第一过滤片(5)外侧设有盖体(6),所述盖体(6)可拆卸的扣接安装于一座体(7)上,座体(7)的边缘可拆卸的安装于排气口处并将第一过滤片(5)的边缘夹持以固定第一过滤片(5),所述盖体(6)遮蔽第一过滤片(5),且盖体(6)的边缘与座体(7)内侧面之间有通气间隙(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电子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6)的内侧面设有扣接柱,座体(7)的相应位置设有扣接孔,扣接柱与扣接孔配合实现安装;座体(7)还设有用于承托盖体(6)的支撑架(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电子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腔(2)至少设有两组扇体(3),所述扇体(3)至少一组为排气扇,余下扇体(3)为进气扇,所述所有排气扇的排气量大于所有进气扇的进气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彦,
申请(专利权)人:智彦创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