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楼加装平层电梯的电梯厅救援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62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楼加装平层电梯的电梯厅救援通道,包括建筑体及加装于建筑体外侧的外装电梯,建筑体从上至下由若干楼层构成;在外装电梯与建筑体之间具有电梯厅,电梯厅的数量具有若干个,且分别布置在各楼层的侧端;在各楼层靠近电梯厅一端均具有入户连廊,入户连廊的两侧为住户区,各住户区均开有与入户连廊相通的入户门;其中,在各电梯厅的厅底面均开设有上下对应的救援口以及盖设在救援口的盖板;该救援口位于靠近入户连廊的一侧,救援口一侧安装有可收纳式救援梯;通过上述设计,能够便于电梯的救援人员在任何时间可以随时到达电梯厅的位置,大大增加了安全性。大大增加了安全性。大大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楼加装平层电梯的电梯厅救援通道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楼加装平层电梯的电梯厅救援通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老房子加装电梯的开展,由于受条件的局限,越来越多的加装电梯只能从房子后面安装或从阳台安装,从阳台或客厅入户。因现有特种设备法定检验规定,任何电梯必须具备救援通道,也就是要求电梯的救援人员在任何时间可以随时到达电梯候梯厅前室位置。而目前的加装电梯平层入户基本是通过居民阳台入户进入到电梯候梯前室,这样电梯候梯前室是否可以满足电梯的救援人员在任何事件可以随时到达就很难得到保证。
[0003]然而,一旦电梯出现故障,外部电梯的救援人员是无法及时的进入用户家中进行救援,因此解决加装电梯后的应急救援问题成了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楼加装平层电梯的电梯厅救援通道,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楼加装平层电梯的电梯厅救援通道,包括:
[0006]建筑体及加装于所述建筑体外侧的外装电梯,所述建筑体从上至下由若干楼层构成;
[0007]在所述外装电梯与所述建筑体之间具有电梯厅,所述电梯厅的数量具有若干个,且分别布置在各所述楼层的侧端;
[0008]在各所述楼层靠近所述电梯厅一端均具有入户连廊,所述入户连廊的两侧为住户区,各所述住户区均开有与所述入户连廊相通的入户门;
[0009]其中,在各所述电梯厅的厅底面均开设有上下对应的救援口以及盖设在所述救援口的盖板;该救援口位于靠近所述入户连廊的一侧,所述救援口一侧安装有可收纳式救援梯;所述救援梯为柔性材质的救援梯,所述救援口底侧固定有用于容置所述救援梯的容纳腔体。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体的侧壁上固定有多个用于供所述救援梯挂设的固定挂钩。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与所述救援口铰接。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援口内侧周围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盖板的阻挡部。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与所述阻挡部紧密接触。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与所述电梯厅的厅底面表面呈一水平面。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上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上具有提手部。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梯厅布置于各所述楼层的一侧。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通过锁定件与所述救援口锁定。
[001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上转动连接有固定环。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该种基于建筑楼加装平层电梯的电梯厅救援通道,包括:建筑体及加装于所述建筑体外侧的外装电梯,所述建筑体从上至下由若干楼层构成;在所述外装电梯与所述建筑体之间具有电梯厅,所述电梯厅的数量具有若干个,且分别布置在各所述楼层的侧端;在各所述楼层靠近所述电梯厅一端均具有入户连廊,所述入户连廊的两侧为住户区,各所述住户区均开有与所述入户连廊相通的入户门;其中,在各所述电梯厅的厅底面均开设有上下对应的救援口以及盖设在所述救援口的盖板;该救援口位于靠近所述入户连廊的一侧,所述救援口一侧安装有可收纳式救援梯;所述救援梯为柔性材质的救援梯,所述救援口底侧固定有用于容置所述救援梯的容纳腔体;通过上述设计,能够便于电梯的救援人员在任何时间可以随时到达电梯厅的位置,大大增加了安全性;而且,通过柔性材质的救援梯与容纳腔体的配合使用,在不使用时,能够将救援梯收纳到容纳腔体中,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使用,从而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救援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图6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救援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建筑体;101、楼层;102、入户连廊;103、住户区;104、入户门;2、外装电梯;3、电梯厅;301、救援口;302、盖板;303、救援梯;304、容纳腔体;305、固定挂钩;306、阻挡部;307、凹槽;308、提手部;309、锁定件;310、固定环;311、限位结构;312、转轴;313、厅底面;314、活动盖;315、拉扯绳;316、卡接块;317、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建筑楼加装平层电梯的电梯厅3救援通道,包括:建筑体1及加装于所述建筑体1外侧的外装电
梯2,所述建筑体1从上至下由若干楼层101构成;在所述外装电梯2与所述建筑体1之间具有电梯厅3,所述电梯厅3的数量具有若干个,且分别布置在各所述楼层101的侧端;在各所述楼层101靠近所述电梯厅3一端均具有入户连廊102,所述入户连廊102的两侧为住户区103,各所述住户区103均开有与所述入户连廊102相通的入户门104;其中,在各所述电梯厅3的厅底面313均开设有上下对应的救援口301以及盖设在所述救援口301的盖板302;该救援口301位于靠近所述入户连廊102的一侧,所述救援口301一侧安装有可收纳式救援梯303;所述电梯厅3布置于各所述楼层101的一侧;
[0033]救援梯303为柔性材质的救援梯303,所述救援口301底侧固定有用于容置所述救援梯303的容纳腔体304;所述容纳腔体304的侧壁上固定有多个用于供所述救援梯303挂设的固定挂钩305;所述盖板302上转动连接有固定环310,其中,在盖板302上固定有限位结构311,固定环310通过转轴312与限位结构311转动连接,具有灵活使用的特点;
[0034]使用前,可预先将救援梯303一端通过固定绳与固定挂钩305固定,达到将救援梯303悬挂在救援口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楼加装平层电梯的电梯厅(3)救援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体(1)及加装于所述建筑体(1)外侧的外装电梯(2),所述建筑体(1)从上至下由若干楼层(101)构成;在所述外装电梯(2)与所述建筑体(1)之间具有电梯厅(3),所述电梯厅(3)的数量具有若干个,且分别布置在各所述楼层(101)的侧端;在各所述楼层(101)靠近所述电梯厅(3)一端均具有入户连廊(102),所述入户连廊(102)的两侧为住户区(103),各所述住户区(103)均开有与所述入户连廊(102)相通的入户门(104);其中,在各所述电梯厅(3)的厅底面(313)均开设有上下对应的救援口(301)以及盖设在所述救援口(301)的盖板(302);该救援口(301)位于靠近所述入户连廊(102)的一侧,所述救援口(301)一侧安装有可收纳式救援梯(303);所述救援梯(303)为柔性材质的救援梯(303),所述救援口(301)底侧固定有用于容置所述救援梯(303)的容纳腔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巍邓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子德森电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