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支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给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支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国际上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燃烧技术,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循环流化床锅炉获得了迅速发展。它与层燃锅炉、室燃锅炉相比具有燃料适用性广、燃烧效率高、环保性能好、负荷调节灵活、灰渣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所以,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对充分利用劣质煤、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点是宽筛分的煤粒在适当的气流作用下,在床中一面翻腾运动,一面燃烧,它既不同于煤粉锅炉的燃烧方式,也不同于层燃炉的燃烧方式,它是一种沸腾燃烧。而在实际运行当中,给煤问题一直困扰着锅炉正常运行,所以,人们设计了锅炉给煤装置。
[0003]但是现有的锅炉给煤装置还存在着在进行给煤的过程中不方便对煤块的大小进行筛选工作,不方便在工作中清理煤块中的碎末和不方便在对给煤装置进行支撑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煤块进行敲击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支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包括上料桶(1),动力电机(2),支撑杆(3),导送板(4),遮挡板(5),可旋转撞击杆结构(6),可振动筛选架结构(7),可插接清理架结构(8),可支撑收集架结构(9),支撑块(10),送料桶(11),收集漏斗(12),粉碎固定板(13),粉碎电机(14),螺旋上料管(15)和清理孔(16),所述的动力电机(2)螺栓连接在上料桶(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3)螺栓连接在上料桶(1)的内部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导送板(4)的左侧螺栓连接在上料桶(1)的右侧下部;所述的遮挡板(5)的下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导送板(4)的上端前面和上端后面;所述的支撑块(10)分别螺栓连接在上料桶(1)的上端左侧;所述的支撑块(10)还螺栓连接在送料桶(11)的下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送料桶(11)设置在上料桶(1)的上端左侧;所述的收集漏斗(12)螺栓连接在上料桶(1)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粉碎固定板(13)螺栓连接在送料桶(1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粉碎电机(14)螺栓连接在粉碎固定板(1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螺旋上料管(15)设置在上料桶(1)的内部中间位置且左侧键连接在动力电机(2)的输出轴外壁;所述的清理孔(16)开设在上料桶(1)的下端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该便于支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中所述的可旋转撞击杆结构(6)安装在粉碎电机(14)的输出轴外壁且设置在送料桶(1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振动筛选架结构(7)安装在送料桶(11)的内部底端;所述的可插接清理架结构(8)安装在清理孔(16)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支撑收集架结构(9)安装在上料桶(1)的下端;所述的可旋转撞击杆结构(6)包括旋转管(61),连接座(62),连接管(63),连接软管(64)和撞击杆(65),所述的连接座(62)从上到下依次螺栓连接在旋转管(6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管(63)一端分别胶接在连接软管(64)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管(63)另一端分别螺纹连接在连接座(62)的外壁和撞击杆(65)的外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支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振动筛选架结构(7)包括筛选板(71),筛选孔(72),锥形块(73),振动电机(74),固定座(75)和缓冲弹簧(76),所述的筛选孔(72)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筛选板(71)的内部;所述的锥形块(73)分别螺栓连接在筛选板(71)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振动电机(74)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筛选板(71)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振动电机(74)的下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座(75)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弹簧(76)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座(75)的下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支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插接清理架结构(8)包括插接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陈斌,杨益臣,王康连,魏延东,秦茂宏,
申请(专利权)人: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