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拉伸限制变形量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585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拉伸限制变形量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动态变形领域,其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夹具、鱼骨拉伸试样和下夹具;上夹具与下夹具配合夹持鱼骨拉伸试样;鱼骨拉伸试样上依次设定有可变侧骨、连接段和不变侧骨;下夹具上设置有与可变侧骨、连接段和不变侧骨一一对应设置的可变凹槽、连接凹槽和固定凹槽,不变侧骨与固定凹槽配合;可变凹槽与可变侧骨之间预设有一定间隙,以满足连接段的拉伸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动态拉伸不同变形量实验,解决应变速率过快难以定量研究先进高强钢的缺点,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下夹具和鱼骨拉伸试样制备都较为简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拉伸限制变形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态变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拉伸限制变形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实现汽车轻量化,节能环保和安全性的目标,先进高强钢成为各国学者的研发热点之一。先进高强钢作为重要的汽车安全结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碰撞能力,即在高应变速率(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撞击时其变形速率为102~103s
‑1)变形下具备较高的能量吸收能力。故当前各大汽车厂在进行关键部件选材及结构设计时,十分关注材料在实际服役碰撞时的力学性能指标(如强塑积),并充分考虑动态变形下(应变速率>10
‑1s
‑1)的变形规律及机制。
[0003]但目前对于动态变形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对比初始组织和终态组织,揭示动态变形中存在的增塑机制;而对动态变形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结构和增塑机制的演变规律,由于应变速率过快难以定量研究,无法确定增塑机制对初始组织的作用过程及机理,从而难以对初始组织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拉伸限制变形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夹具、鱼骨拉伸试样和下夹具;所述上夹具与所述下夹具配合夹持所述鱼骨拉伸试样,以防止所述鱼骨拉伸试样在厚度方向运动;所述鱼骨拉伸试样上依次设定有可变侧骨、连接段和不变侧骨;所述下夹具上设置有与所述可变侧骨、所述连接段和所述不变侧骨一一对应设置的可变凹槽、连接凹槽和固定凹槽,其中,所述不变侧骨与所述固定凹槽配合,以实现对所述鱼骨拉伸试样在长度方向的固定;所述可变凹槽与所述可变侧骨之间预设有一定间隙,以满足所述连接段的拉伸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拉伸限制变形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具设置有观察口,用于观察连接段的变形过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拉伸限制变形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骨拉伸试样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段和第二夹持段,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段位于所述可变侧骨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拉伸限制变形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为平行段;所述可变侧骨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可变侧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段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夹持段之间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弯曲部。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辉张德良赵鑫王尚坤马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