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50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包括前置架,前置架的上下两端分别旋转有从辊轴和主辊轴,主辊轴的上方旋转有转轴,转轴的两侧旋转有转接盘,转轴的一端摆动有刮板,从辊轴的上方设有可利用重力自动对气模布滴胶的传动机构,前置架与涂布设备连接,且前置架安装于涂布设备的前端,转轴贯穿旋转于前置架的内侧,气模布贯穿滚轮的下端,气模布移动时,利用摩擦力,滚轮于卡环的内侧旋转,滚轮每旋转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模布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模布在进行加工时通常采用涂布设备,经涂布设备加工后纸外观暗淡而无光泽,须经超级压光或磨光处理,以使平滑光亮,而涂布设备在加工前需要在气模布的表面涂上一层特定功能的胶、涂料或油墨,并烘干后收卷,针对于前处理装置的技术启示;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CN202020561342.1一种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公开了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该专利技术舒展气缸和多个舒展竖板的设置能够使基布充分舒展;上、下除皱件的设置能够充分去除对不同厚度的基布表面的褶皱;多个伸展辊的设置能够使去皱后的基布充分伸展定型,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4]结合检索专利得知,前处理装置通常只能去除气模布表面褶皱,而涂布设备在对气模布进行压合加工前,需要在气模布表面涂覆胶水,方便后续压合加工,导致前处理装置在对气模布传送过程中无法定时定量对气模布表面进行滴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描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包括前置架,所述前置架的上下两端分别旋转有从辊轴和主辊轴,所述主辊轴的上方旋转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侧旋转有转接盘,所述转轴的一端摆动有刮板,所述从辊轴的上方设有可利用重力自动对气模布滴胶的传动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前置架与涂布设备连接,且前置架安装于涂布设备的前端,转轴贯穿旋转于前置架的内侧,气模布依次贯穿从辊轴和主辊轴的外侧,气模布的另一端与涂布设备连接,涂布设备带动气模布移动,进而从辊轴和主辊轴能够利用气模布的摩擦带动旋转。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和转接盘的配套设置,转轴旋转于转接盘两侧的上下两端,转轴呈横向排布,转轴的下端与主辊轴的上端间隔0.2

0.5cm,气模布贯穿转轴的下端,转轴整体于转接盘的一侧呈360
°
旋转,且转轴每旋转360
°
,刮板与气模布的一端旋转贴合一次。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卡环、滚轮、推杆、杠杆架、轴臂、套筒、圆球、伸缩杆、旋转轴承、上支架和下支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环贯穿于从辊轴的上方,滚轮旋转于卡环的下端,推杆镶嵌于滚轮的两侧,杠杆架铰接于卡环内部的两侧,轴臂和套筒分别摆动于杠杆架的两侧,圆球滑动于套筒的内部,伸缩杆滑动并延伸至套筒的外侧,旋转轴承铰接于套筒的内部,上支架和下
支架分别摆动于旋转轴承的两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环呈半圆弧状设置,半圆弧角度为40

60
°
,卡环的形状设置,能够方便环绕于从辊轴的上方,且卡环安装于前置架的内侧,滚轮于卡环的内侧呈360
°
旋转,滚轮与从辊轴的上端间隔0.2

0.5cm,方便气模布贴合于滚轮的外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轴臂摆动时,套筒呈同步水平摆动,圆球的直径大于伸缩杆的宽度,套筒静止时,圆球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静止于下支架的上端,同时伸缩杆呈倾斜5

15
°
状态。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旋转轴承和下支架组合呈横向“V”状,上支架的重量小于下支架重量50

100g,利用重量差,能够方便下支架带动上支架回位。
[0014]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滴胶漏斗、连杆、圆盘、卡块和折叠板,滴胶漏斗镶嵌于卡环内部的两侧,连杆镶嵌于滴胶漏斗内部的一侧,圆盘旋转于连杆的一侧,卡块摆动于圆盘的下端,折叠板滑动于卡块的两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滴胶漏斗的内部填充有胶水,且滴胶漏斗的下端设置有出口,出口贯穿至卡环的外侧,滴胶漏斗为塑胶或橡胶材质任意一种,滴胶漏斗的一侧与伸缩杆滑动贴合。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连杆设置于靠近伸缩杆的一侧,连杆呈横向“T”状设置,能够利用连杆的一侧,增加与伸缩杆的接触面积,且连杆的另一侧方便带动圆盘摆动。
[0017]进一步的,所述圆盘与滴胶漏斗内部出口呈垂直对应设置,卡块呈半圆弧状设置,半圆弧角度为50

70
°
,卡块与滴胶漏斗内部出口滑动贴合,卡块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折叠板滑动于凹槽的内部,折叠板呈两段摆动设置,折叠板静止时呈“一”状设置,卡块摆动时,折叠板整体呈倒置“V”状,能够利用折叠板减少胶水对卡块的阻力。
[0018]有益效果:
[0019]1.气模布贯穿滚轮的下端,气模布移动时,利用摩擦力,滚轮于卡环的内侧旋转,滚轮每旋转360
°
,推杆的一侧能够挤压至轴臂一侧一次,进而轴臂通过杠杆架同步摆动,套筒同步摆动,由于伸缩杆呈倾斜状态,同时利用惯性,套筒内部伸缩杆呈向上倾斜滑动,使得圆球能够移动至下支架的一侧;
[0020]2.而圆球在向上倾斜滑动时,圆球辅助上支架向上摆动,而下支架在失去圆球重量挤压后,上支架通过旋转轴承带动下支架向上摆动,由于重力,在短暂向上摆动后,下支架迅速向下摆动,进而能够带动上支架向下回位,使得圆球和伸缩杆能够回位;
[0021]3.伸缩杆摆动时挤压至滴胶漏斗的一侧,滴胶漏斗的一侧变形凹槽,同时连杆呈水平滑动,连杆带动圆盘摆动,同时卡块摆动;
[0022]4.卡块摆动时,滴胶漏斗内部胶水通过出口掉落至气模布的上端,而滴胶漏斗在短暂变形后回味,同时利用卡块的重力,能够辅助圆盘回味,使得卡块对滴胶漏斗内部出口进行封闭,从而使得传动机构能够对自动定时对气模布的两侧进行滴胶,方便后续加工。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卡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杠杆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圆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1

7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31]1‑
前置架,101

主辊轴,102

从辊轴,2

转接盘,201

转轴,202

刮板,3

卡环,301

滚轮,302

推杆,4

杠杆架,401

轴臂,40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架(1),所述前置架(1)的上下两端分别旋转有从辊轴(102)和主辊轴(101),所述主辊轴(101)的上方旋转有转轴(201),所述转轴(201)的两侧旋转有转接盘(2),所述转轴(201)的一端摆动有刮板(202);转轴(201),前置架(1)与涂布设备连接,且前置架(1)安装于涂布设备的前端,转轴(201)贯穿旋转于前置架(1)的内侧;从辊轴(102)和主辊轴(101),气模布依次贯穿从辊轴(102)和主辊轴(101)的外侧,气模布的另一端与涂布设备连接;转接盘(2),转轴(201)旋转于转接盘(2)两侧的上下两端,转轴(201)呈横向排布,转轴(201)的下端与主辊轴(101)的上端间隔0.2

0.5cm,气模布贯穿转轴(201)的下端,转轴(201)整体于转接盘(2)的一侧呈360
°
旋转,且转轴(201)每旋转360
°
,刮板(202)与气模布的一端旋转贴合一次;传动机构,从辊轴(102)的上方设有可利用重力自动对气模布滴胶的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卡环(3)、滚轮(301)、推杆(302)、杠杆架(4)、轴臂(401)、套筒(402)、圆球(403)、伸缩杆(404)、旋转轴承(5)、上支架(501)和下支架(502),卡环(3)贯穿于从辊轴(102)的上方,滚轮(301)旋转于卡环(3)的下端,推杆(302)镶嵌于滚轮(301)的两侧,杠杆架(4)铰接于卡环(3)内部的两侧,轴臂(401)和套筒(402)分别摆动于杠杆架(4)的两侧,圆球(403)滑动于套筒(402)的内部,伸缩杆(404)滑动并延伸至套筒(402)的外侧,旋转轴承(5)铰接于套筒(402)的内部,上支架(501)和下支架(502)分别摆动于旋转轴承(5)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高耐磨复合气模布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3)呈半圆弧状设置,半圆弧角度为40

60
°
,且卡环(3)安装于前置架(1)的内侧;推杆(302),推杆(302)的一侧与轴臂(401)的一侧滑动挤压,推杆(302)分别设置于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江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