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包括:设置二氧化碳吸收机;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舱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确定是否启动二氧化碳吸收机吸收二氧化碳,包括: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启动二氧化碳吸收机,利用二氧化碳吸收罐内的钠石灰与二氧化碳结合;在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5%时,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停止工作。二氧化碳吸收机与制氧机组及空调机组连接并联动工作,在降低对制氧机组和空调机组容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舱内热量和冷量的流失、空调机组的工作容量以及舱体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舱内治疗状态恒定温度范围的保持,提高了舱体对于路面条件恶劣条件的适应性、机动性和应用范围。机动性和应用范围。机动性和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方舱优化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利用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战争环境多为地处高原地带,交通不便,发生局部冲突或战争后,伤病员很难快速后送。该方舱集ICU和高原病救治为一体的富氧治疗医疗方舱应运而生,该医疗方舱可由军用汽车底盘运输至救治地点,采用高原制氧机产生高浓度氧气,最高可将舱内氧浓度提高至28.1%,相当于将海拔高度降低3000m,接近于平原状态的氧含量,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达到高原急重症疾病的现场抢救和紧急治疗的目的。但是由于患者因代谢会产生二氧化碳,如不能及时排出,必然造成二氧化碳在治疗舱内的聚集,甚至会超过GB/T 17094
‑
1997《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规定的医用房间0.1%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要求,对患者的治疗和愈后产生不利影响。普通病房均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方法,以减少二氧化碳的集聚。但在富氧治疗医疗方舱进行患者救治时,为保持舱内氧浓度稳定,减少高浓度氧气的排出,应尽量减少舱内空气的换气次数。
[0003]现有富氧治疗医用方舱的设计原理主要是基于提高舱体内的供氧浓度或空气压力,来实现对于高原病的快速治疗。因伤病员在进行富氧治疗的过程中,同时代谢排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现有富氧治疗医用方舱设计方案均采用增加换气次数的方法予以解决,从而存在如下技术缺点:
[0004]1、进行舱内换气时,按标准要求至少要达到2次/小时,对于ICU病房应达到4次/小时,高频次的舱内换气,必然导致舱内原有未消耗高浓度氧气的排出,补充入低氧气浓度含量的空气,造成不必要的氧气浪费;为保持舱内设定氧浓度的稳定,需快速补充高浓度的氧气,因此对于制氧机制氧量要求提高,相应制氧机的体积和重量也会大幅增加;
[0005]2、在高原环境下,冬季和夏季常处于冷热的极端温度条件下,同时早晚温差较大,舱内换气次数的增加,必然加大舱内热量或冷量的流失,不利于在治疗状态保持舱内温度的稳定,为满足舱内温度要求,需大幅提高空调机组的工作容量,造成空调体积和耗电量增加。
[0006]由于现有富氧治疗装置均在高原机动状态下运行,路面条件恶劣,供电容量有限,对于装置的机动性和能源消耗限制较大,现有以增加换气次数降低二氧化碳积累的技术方法,必然限制富氧治疗装置的最大救治能力和装置的机动性,不利于应用场景的拓展和救治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来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在不增加舱内换气次数的前提下降低舱内二氧化碳的集聚浓度,专利技术适用于富氧治疗医用方舱的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
量的方法,用于医疗方舱的二氧化碳吸收机利用采用钠石灰作为吸收剂,在循环风机的强制对流下,吸收部分舱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在保证舱内二氧化碳浓度符合医用房间要求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舱体的换气次数,同时保持了舱内氧浓度的稳定,有效减少了对高原制氧量的需求。同时对于高原地带冬、夏和早、晚温差较大的特殊外部环境,为保持舱内的温湿度条件恒定,利用二氧化碳吸收机减少舱内空气换气次数,减少冷、热源的损耗,大幅降低舱体对于空调制热容量和制冷容量的要求,进而降低舱体所配空调机组的体积和重量,确保富氧治疗医疗方舱的机动性,同时减少舱体对于外部供电的电量需求。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设置二氧化碳吸收机;
[0010]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舱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确定是否启动二氧化碳吸收机吸收二氧化碳。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包括:过滤器系统、进出风系统、二氧化碳传感器(2)、强制通风风机(5)、钠石灰吸收罐(7)以及联动控制系统,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2)与所述联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向所述联动控制系统提供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所述联动控制系统与所述钠石灰吸收罐(7)以及强制通风风机(5)连接,从而动态调节通风换气次数和二氧化碳吸收量;所述过滤器系统与所述进出风系统连接,分别用于降低进风处的气体中杂质含量和出风处的气体中杂质含量;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过滤器包括初效过滤器(1)以及高效过滤器(10),分别与所述进出风系统的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进出风系统包括进风风道(3)、排风机出风口(6)、排风风道(9)以及排风口(11)组成。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4)。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钠石灰吸收罐(7)顶端设有吸收罐密封盖(8)。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舱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确定是否启动二氧化碳吸收机吸收二氧化碳包括:
[0015]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启动二氧化碳吸收机,利用二氧化碳吸收罐内的钠石灰与二氧化碳结合,达到降低舱内二氧化碳浓度的目的;在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5%时,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停止工作,以节省钠石灰用量。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与制氧机组以及空调机组连接并联动工作,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还包括:
[0017]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舱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之前,所述医疗放舱进入富氧治疗模式,根据富氧治疗方案,输入舱内预计达到氧气浓度或等效海拔高度;
[0018]根据现场海拔高度和氧浓度预测量,分别计算舱内所需供氧量和换气次数,分别设定全空气处理机组送风量、排风模块排风量和制氧机制氧量;
[0019]设置氧气传感器检测频率为2次/分钟,计算5分钟氧浓度均值;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频率为2次/分钟,计算5分钟二氧化碳浓度均值;
[0020]按照预设值启动全空气处理机组、排风模块,保持舱内换气和温湿度状态;
[0021]判断氧浓度传感器检测值是否达到设定氧气浓度,如果达到则不启动制氧机组,如果没有达到,则启动制氧机组,将氧气流量调节阀调至最大流量状态。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启动二氧化碳吸收机吸收二氧化碳后持续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均值是否持续低于0.5%,如果是则关闭二氧化碳吸收机组,并执行如下步骤,如果不是则直接执行如下步骤:
[0023]监测氧气浓度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0.2%,如果是,则调节氧气流量阀,减少制氧机供氧,如果不是,则判断氧浓度均值未达到设定值时间是否大于等于0.5小时,如果是,则调节全空气处理机组运行状态,步进减小换气次数,并且实施步骤1,如果不是,则实施步骤2。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步骤1包括监测全空气处理机组换气次数是否大于等于1次/小时,如果是,则延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二氧化碳吸收机;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舱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确定是否启动二氧化碳吸收机吸收二氧化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包括:过滤器系统、进出风系统、二氧化碳传感器(2)、强制通风风机(5)、钠石灰吸收罐(7)以及联动控制系统,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2)与所述联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向所述联动控制系统提供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所述联动控制系统与所述钠石灰吸收罐(7)以及强制通风风机(5)连接,从而动态调节通风换气次数和二氧化碳吸收量;所述过滤器系统与所述进出风系统连接,分别用于降低进风处的气体中杂质含量和出风处的气体中杂质含量;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所述过滤器包括初效过滤器(1)以及高效过滤器(10),分别与所述进出风系统的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连接;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所述进出风系统包括进风风道(3)、排风机出风口(6)、排风风道(9)以及排风口(11)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石灰吸收罐(7)顶端设有吸收罐密封盖(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舱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确定是否启动二氧化碳吸收机吸收二氧化碳包括: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启动二氧化碳吸收机,利用二氧化碳吸收罐内的钠石灰与二氧化碳结合,达到降低舱内二氧化碳浓度的目的;在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5%时,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停止工作,以节省钠石灰用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与制氧机组以及空调机组连接并联动工作,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降低医疗方舱能耗和制氧量的方法还包括: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机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勇,何昆仑,王卫东,曹德森,刘志猛,乔龙学,董灿,姜辉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