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的引线定位装置及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397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的引线定位装置,有机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电容器芯组和引线,引线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工装本体、第二定位工装本体和定位插板,第一定位工装本体设有第一竖向通孔,第一竖向通孔两端以外的位置分别设有下沉平台,两个下沉平台的上方共同形成外壳安装空间,下沉平台上设有引线限位通孔,第一竖向通孔的侧壁上设有插板通孔,第二定位工装本体设有第二竖向通孔,定位插板穿过两个插板通孔,第二定位工装本体置于定位插板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工装本体、第二定位工装本体和定位插板,能够实现对引线的高精度定位,且不需要弯折引线,更好地保护了引线。更好地保护了引线。更好地保护了引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的引线定位装置及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的引线定位装置及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机薄膜电容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线路中,对于引线插装式的产品,其引线间距及引线相对外壳边缘的距离均会影响产品能否在PCB板上得到正确安装。如果产品引线位置的尺寸公差控制不当,出现偏差过大,将会导致产品无法插板电装。
[0003]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引线在电容器内部主要是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在电容器芯组的电极上的,引线与电容器芯组形成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所以,引线的间距主要受到电容器芯组长度及引线焊接位置的影响,而引线与电容器外壳边缘的距离则主要受电容器芯组与电容器外壳之间的位置及距离的影响。
[0004]由于引线最终伸出产品本体之外,所以,真正考核的引线间距及引线与电容器外壳边缘的距离实际为最终露在产品外面的引线的间距以及其与电容器外壳边缘的距离,而这个间距及距离则会受到电容器芯组在电容器外壳内的装配位置以及后续灌封操作过程电容器芯组位置偏移量的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的引线定位装置,所述有机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电容器芯组和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的引线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工装本体、第二定位工装本体和定位插板,所述第一定位工装本体为长方体形且设其横向的长边方向为X向、横向的宽边方向为Y向,所述第一定位工装本体设有第一竖向通孔,所述第一定位工装本体上位于所述第一竖向通孔的X向两端以外的位置分别设有下沉平台,两个所述下沉平台的上方共同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电容器外壳的外壳安装空间,所述下沉平台上设有竖向且用于对所述引线限位的引线限位通孔,所述第一竖向通孔在Y向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横向的所述定位插板穿过的插板通孔,所述插板通孔的上部孔壁高于所述下沉平台的表面;所述第二定位工装本体为长方体形并置于所述外壳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定位工装本体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容器芯组的第二竖向通孔,所述第二竖向通孔在X向的两端孔壁上设有竖向且用于对所述引线限位的限位凹槽,所述定位插板穿过两个所述插板通孔,所述第二定位工装本体置于所述定位插板的上方,两个所述限位凹槽分别与两个所述引线限位通孔相互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的引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工装本体在X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缺口,所述第二定位工装本体在X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把手,两个所述把手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缺口且位于两个所述下沉平台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的引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工装本体在X向两端的下部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侧表面设有竖向且用于对所述引线进行导向的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与所述引线限位通孔对应且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有机薄膜电容器加工的引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工装本体上位于所述外壳安装空间四角腔壁的位置分别设有竖向的扩展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有机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卫军王诚付林余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