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35份、聚氨酯弹性体5~25份、增塑剂10~30份、增粘树脂30~50份、抗氧剂0~1份、吸水高分子2~30份和多酚类仿生材料1~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各组分配合,采用一定量的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聚氨酯弹性体配合使用,兼顾保证提高粘性和内聚强度,使压敏胶保持对皮肤的优异粘接性,且不残胶;引入一定量的吸水高分子及多酚类仿生材料,兼顾改善热熔压敏胶的耐水耐汗性以及保证对皮肤无致敏性和刺激性。敏性和刺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
,尤其是涉及一种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用品领域,压敏胶被用于医疗用品材料的粘结,又可作为药物释放与皮肤贴合的载体,主要应用包括水胶体敷料贴、西药贴、膏药贴、创口贴、输液贴、医疗绷带、防护服复合胶等。
[0003]传统市售医用压敏胶产品种类主要有天然橡胶类、丙烯酸酯类、有机硅类。天然橡胶类压敏胶,多为溶剂型产品,安全性低、透气性差、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致敏性严重。丙烯酸酯类压敏胶也多为溶剂型产品,制备过程不环保,残余单体的存在会降低其生物相容性。硅橡胶类压敏胶存在与皮肤粘附性差、载药量低、成本高等问题。
[0004]热熔压敏胶(HMPSA)主要是由热塑性弹性体、增粘树脂、增塑剂、抗氧剂等混合制成,组分及制备过程无溶剂,由于其环保、生物相容性好、工艺简单高效、使用性能良好,目前在医疗领域推广迅速。但目前市售产品依然存在粘性不稳定,特别是耐汗性不佳,即贴合皮肤遇水、汗、组织液后粘性下降的问题。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耐水耐汗性不佳等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在医用热熔压敏胶中的应用。
[0009]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
[0011]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35份、聚氨酯弹性体5~25份、增塑剂10~30份、增粘树脂30~50份、抗氧剂0~1份、吸水高分子2~30份和多酚类仿生材料1~10份。
[0012]本专利技术的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通过各组分配合,可提高压敏胶对皮肤的粘性和服帖性,并且在同时提高粘性和内聚强度的基础上,达到在皮肤上不残胶的效果;通过引入一定量的吸水高分子,可提高吸水率,使压敏胶具有吸收粘接界面液体的性质,保持粘接界面少液体甚至无液体,减少液体对粘接界面粘接力的影响;加入多酚类仿生材料,一方面提高在湿环境中与粘接表面的粘接力,另一方面提高压敏胶相容性,保证对皮肤无致敏性和刺激性。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水高分子为含羧基、羟基和酰胺基团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高分子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吸水高分子包括天然吸水高分子、半合成吸水高分子和合成吸水高分子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天然吸水高分子包括纤维素、淀粉、壳聚
糖、海藻酸盐和明胶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半合成吸水高分子包括羧基化或羟基化的淀粉、羧基化或羟基化的纤维素和羧基化或羟基化的壳聚糖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合成吸水高分子包括丙烯酸类聚合物、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基甲基醚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水高分子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进一步的,所述吸水高分子的粒径<10μm。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酚类仿生材料包括酪氨酸基仿生材料、贻贝仿生材料和单宁仿生材料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酪氨酸基仿生材料是指含单酚羟基的仿生材料,所述贻贝仿生材料是指含邻苯二酚的仿生材料,所述单宁仿生材料是指含邻苯三酚的仿生材料。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酚类仿生材料为贻贝仿生材料。进一步的,所述贻贝仿生材料为盐酸多巴胺。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粘树脂为氢化树脂。进一步的,所述增粘树脂包括松香树脂、萜烯树脂、萜烯酚树脂、碳五石油树脂、碳九石油树脂、碳五碳九共聚石油树脂和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各自改性衍生物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粘树脂为氢化碳五石油树脂和氢化松香树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氢化碳五石油树脂的软化点为80~140℃;所述氢化松香树脂的软化点80~120℃,酸值10~250mg/g。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包括SIS、SBS、SEBS和SEPS中的任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的含量为14wt%~40wt%,二嵌段的含量为0wt%~70wt%,200℃/5kg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1~35g/min。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包括聚醚类聚氨酯弹性体和/或聚酯类聚氨酯弹性体。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的软化温度为80~120℃,200℃/5kg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50~500g/min。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塑剂包括环烷油、石蜡油和聚异丁烯油中的任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石蜡油和聚异丁烯油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石蜡油40℃下动态粘度为10~120mm/s,闪点>200℃;所述聚异丁烯油的粘均分子量为500~5000。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硫代二丙酯类抗氧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任意一种所述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a)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增塑剂、聚氨酯弹性体和抗氧剂于140~170℃混合均匀,剪切融化,得到融化物料;
[0025](b)将步骤(a)得到的融化物料与增粘树脂、吸水高分子于140~170℃混合均匀,并抽真空20~60min,得到混合物料;
[0026](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料降温至100~120℃,加入多酚类仿生材料,充氮气搅拌15~20min,得到热熔压敏胶。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任意一种所述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在医用压敏胶中的应用。
[0028]本专利技术的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医用压敏胶中的耐汗性不佳,即贴合皮肤遇水、汗、组织液后粘性下降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压敏胶撕开后在皮肤上的残留问题,同时解决了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性等问题。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医用压敏胶的制备包括:将所述热熔压敏胶涂布于基材表面,然后在涂胶面覆盖离型层或直接收卷。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1)本专利技术的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通过各组分配合,采用一定量的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聚氨酯弹性体配合使用,兼顾保证提高粘性和内聚强度,使压敏胶保持对皮肤的优异粘接性,且不残胶;
[0032](2)本专利技术引入一定量的吸水高分子,可保持粘接界面较为干爽,改善热熔压敏胶的耐水耐汗性;再进一步引入多酚类仿生材料,不仅提高了浸泡前剥离力,还降低了浸泡后剥离力的下降程度,保证不脱落,且可提高压敏胶相容性,保证对皮肤无致敏性和刺激性;
[0033](3)本专利技术的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对皮肤具有优异的粘接性和服帖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35份、聚氨酯弹性体5~25份、增塑剂10~30份、增粘树脂30~50份、抗氧剂0~1份、吸水高分子2~30份和多酚类仿生材料1~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苯乙烯嵌段共聚物15~25份、聚氨酯弹性体10~20份、增塑剂25~30份、增粘树脂35~45份、抗氧剂0.5~0.8份、吸水高分子5~15份和多酚类仿生材料3~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与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的重量比为1﹕(0.2~1.5)。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高分子为含羧基、羟基和酰胺基团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高分子材料;优选的,所述吸水高分子包括天然吸水高分子、半合成吸水高分子和合成吸水高分子中的任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吸水高分子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5.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酚类仿生材料包括酪氨酸基仿生材料、贻贝仿生材料和单宁仿生材料中的任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多酚类仿生材料为贻贝仿生材料;优选的,所述贻贝仿生材料为盐酸多巴胺。6.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耐水耐汗热熔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树脂为氢化树脂;优选的,所述增粘树脂包括松香树脂、萜烯树脂、萜烯酚树脂、碳五石油树脂、碳九石油树脂、碳五碳九共聚石油树脂和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各自改性衍生物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洁,吴立霞,汪加胜,唐舫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鹿山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