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307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其中,第一极片设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位于第一极片的同一表面或相背的表面,第二极片设有第三极耳;在放电过程中,第一极耳、第二极耳与第三极耳连接放电电路,或第一极耳或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连接放电电路;在充电过程中,第一极耳或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连接充电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放电过程中使用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或连接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能够达到降低电池内阻提高放大倍率的效果,同时在充电过程中使用第一极耳和第三极耳能够有效降低电池析锂的情况出现。的情况出现。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因其可支持大倍率放电而被广泛适用于移动电子产品中。随着移动电子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可支持大倍率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相关技术中将锂离子电池中的极耳设置在极片中间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可支持大倍率性能。但在相关技术中,将极耳设置在极片中间导致电池内阻降低,使锂离子电池恒流充电时间较长,导致锂电池出现严重析锂的问题。
[0003]可见,相关技术中存在着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出现严重析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出现严重析锂的问题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结构,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其中,
[0006]所述第一极片设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第一极片的同一表面或相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其中,所述第一极片设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第一极片的同一表面或相背的表面,所述第二极片设有第三极耳;在放电过程中,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三极耳连接放电电路,或者,所述第一极耳或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连接放电电路;在充电过程中,所述第一极耳或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连接充电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一涂片和第二涂片,所述第一涂片涂覆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涂片涂覆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第三涂片和第四涂片,所述第三涂片涂覆于所述第二集流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四涂片涂覆于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片的表面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极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片的表面设有第三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涂片涂覆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邻;所述第一极耳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片涂覆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邻,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正发彭冲李俊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