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包括撑开块,撑开块上一端开设有螺纹孔,以及与螺纹孔相邻的定位腔,还包括套筒,套筒一端设有与定位腔适配的定位块,套筒内套设有转轴,转轴上位于定位块的一侧设有第一挡块,转轴上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挡块,转轴上位于第一挡块的一端能与螺纹孔实现螺纹连接;还包括与套筒上远离定位块的一端同轴可拆卸连接的连杆,连杆上靠近套筒的一端沿套筒的轴向开设有开口;还包括转杆,转杆一端连接有能与第二挡块实现卡扣的套帽。本方案是在OLDF手术基础之上而构建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手术器械,其主要应用在斜侧方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用以维持椎间隙撑开。持椎间隙撑开。持椎间隙撑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公开了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斜侧方腰椎间融合术(OLIF)自从2012年被正式提出后,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退变性腰椎疾病。该术式通过左侧腰大肌和前方大血管鞘之间的天然间隙放置工作通道,从斜侧方入路完成手术处理.通过置入更大的椎间融合器撑开椎间隙达到椎管和椎间孔的间接减压作用、恢复椎间高度的目的。如今,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OLIF不适用于直接减压,对于严重椎管狭窄或合并椎间盘突出破裂的适应症有限。因此为了克服经典OLIF手术弊端,我们团队2016年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采用显微镜下斜侧方入路完成对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患者进行腹侧神经直接减压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我们将其称为斜侧方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OLDF)。由于解剖位置深在,需要从侧前方抵达椎体后缘进行直接减压,故手术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
[0003]由于OLDF手术体表手术切口小,通道长,解剖位置深在,此时在进行椎体后缘的椎间盘组织的摘除存在手术盲区,只能凭感觉抵达目标区域,往往无法将椎间盘处理得十分干净,尤其对于一些腰椎退变严重,椎间高度明显下降的患者,椎间隙空间狭小,处理椎间盘及终板则更为困难,很难清楚的看到椎间隙后方,因此,术中需要对椎间隙进行撑开并维持,给予后方足够的操作空间,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便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该装置是在OLDF手术基础之上而构建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手术器械,其主要应用在斜侧方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用以维持椎间隙撑开。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包括撑开块,撑开块具有与人体椎间隙结构相适配的外形,撑开块一端为楔形部,撑开块上远离楔形部的一端沿水平向开设有螺纹孔,撑开块上远离楔形部的一端还设有定位腔,还包括套筒,套筒一端设有与定位腔适配的定位块,套筒内套设有转轴,转轴上位于定位块的一侧同轴设有第一挡块,转轴上远离定位块的一端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挡块,转轴上位于第一挡块的一端能与螺纹孔实现螺纹连接;还包括与套筒上远离定位块的一端同轴可拆卸连接的连杆,连杆与套筒连接的一端为第一水平段,第一水平段上远离套筒的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倾斜段,第一倾斜段上远离第一水平段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倾斜段,第二倾斜段上远离第一倾斜段的一端水平延伸形成第二水平段,第二水段上设有把手,连杆上靠近套筒的一端沿套筒的轴向开设有开口;还包括转杆,转杆一端同轴连接有能与第二挡块实现卡扣的套帽,将转杆上套帽一端置于开口内的第二挡块上,转动转杆即可对转轴进行转动控制。
[0006]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0007]本装置在使用前,撑开块与套筒处于分离状态,撑开块设置有多种规格,手术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套筒上的定位块置入撑开块上的定位腔内,并使转轴上螺纹头一端与螺纹孔同轴对接,将定位块插入定位腔后,能利用套筒对撑开块的位置进行约束,防止转轴转动过程中,撑开块沿着转轴的轴向转动;将撑开块固定,将转杆上套帽一端置于开口内的第二挡块上,套帽与第二挡块卡合后,即可通过转动转杆对转轴实施转动控制,将撑开块与套筒组合完成后,撑开块、套筒、连杆形成一个整体;将组合后的本装置沿着前纵韧带后方平行插入缺损椎间盘区域,通过把手能对撑开块实施转动控制,将撑开块转动至适当位置后,再次利用转杆及套帽对转轴实施转动控制,使撑开块与套筒分离,将撑开块留在椎间隙内,保持椎间撑开状态,待椎间盘彻底处理干净及植骨床准备充分后,再利用转杆及套帽将撑开块与套筒重新组合,并将撑开块取出。
[0008]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本装置可以专用于其配套手术,首先在椎间插入合适大小的撑开块,通过把手对撑开块进行整体旋转,使其撑开椎间隙,而后将可拆卸的撑开块暂留在椎间隙内,维持椎间有效撑开状态,进而方便完成后方直接减压、终板处理等其它手术操作,同时有效避免了连杆及“T”形把手对后续手术操作视野形成干扰,提高了手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0010](2)本装置在插入椎间隙后,通过转动T形把手带动撑开块在椎间隙内发生旋转,这样即可借助一小部分的椎间盘空间撑开整个椎间隙,不需要等椎间盘彻底处理完再撑开,从而使得椎间盘处理相关操作拥有了更大的可视化视野;
[0011](3)本装置中的连杆部分采用多转角设计,巧妙避开了髂棘、手术通道、腰大肌、周围软组织等的干扰,“T”形把手部分作为外部的瞄准手柄,可为深部撑开装置本体插入方向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充分保障了撑开装置本体放置位置的精准性。
[0012]进一步,定位腔内靠近螺纹孔的一侧侧面与螺纹孔轴向的距离等于定位块上靠近转轴一侧的侧面与转轴轴向的距离。这样设置能通过定位块与定位腔的配合,实现转轴与螺纹孔的快速定位。
[0013]进一步,定位块的高度大于转轴上位于定位块的一端端面与套筒上相邻端面的距离。这样设置能通过定位块与定位腔的配合,先实现撑开块与套筒的初步组合,为两者之间的进一步螺纹连接提供基础。
[0014]进一步,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同轴布置。OLDF手术入路属于斜侧方入路,传统的撑开装置整体插入后需要倾斜放置在椎体间,本装置通过将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同轴布置,充分保证了撑开块的放置位置与椎体的前后径相平行,同时可使其紧贴前纵韧带平行放置,从而可以留给椎体后方充分的手术操作空间来完成椎间盘摘除及终板处理操作,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0015]进一步,转杆上远离套帽的一端设有手柄。
[0016]进一步,撑开块采用铝镁合金材质制成。铝镁合金材质能有效避免在旋转手柄过程中撑开块锐利部分对骨性终板造成损伤的风险,有效保障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实施例的西南等轴测立体
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0]图4是撑开块的西南等轴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套筒、连杆、转杆等部件的西南等轴测立体结构拆分状态示意图;
[0022]图6是套筒、连杆、转杆等部件的西北等轴测立体结构拆分状态示意图;
[0023]图7是套筒、转轴等部件的西南等轴测立体结构拆分状态示意图;
[0024]图8是套筒、转轴等部件的西北等轴测立体结构拆分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撑开块1、楔形部2、螺纹孔3、定位腔4、套筒5、定位块6、转轴7、第一挡块8、第二挡块9、连杆10、第一水平段11、第一倾斜段12、第二倾斜段13、第二水平段14、把手15、开口16、转杆17、套帽18、手柄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包括撑开块,撑开块具有与人体椎间隙结构相适配的外形,撑开块一端为楔形部,撑开块上远离楔形部的一端沿水平向开设有螺纹孔,撑开块上远离楔形部的一端还设有定位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套筒一端设有与定位腔适配的定位块,套筒内套设有转轴,转轴上位于定位块的一侧同轴设有第一挡块,转轴上远离定位块的一端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挡块,转轴上位于第一挡块的一端能与螺纹孔实现螺纹连接;还包括与套筒上远离定位块的一端同轴可拆卸连接的连杆,连杆与套筒连接的一端为第一水平段,第一水平段上远离套筒的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倾斜段,第一倾斜段上远离第一水平段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倾斜段,第二倾斜段上远离第一倾斜段的一端水平延伸形成第二水平段,第二水段上设有把手,连杆上靠近套筒的一端沿套筒的轴向开设有开口;还包括转杆,转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杰,宋超,林院,郑武,肖毓华,郑益新,俞云龙,田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