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29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包括杆头本体,杆头本体有上壳,上壳两侧连接有侧板,杆头本体的一端设有臂杆连接结构,杆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装配座,所述侧板在靠近装配座处设有入管口,上壳的底面设有水管限位部,侧板在靠近臂杆连接结构处设有水管卡位部,水管卡位部与臂杆连接结构之间形成出管口,通过入管口,水管限位部、水管卡位部和出管口的设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水管与雨刮臂杆头之间固定方式的成本高、安装复杂和水管安装不牢固容易松脱的缺陷,同时也达到了将水管有效的隐藏在杆头本体内部的技术效果。头本体内部的技术效果。头本体内部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喷水雨刮器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刷器是安装在汽车风窗上的重要附件,它的作用是扫除风窗玻璃上妨碍视线的雨雪水渍和尘土,因此,它对于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喷水的雨刮臂因为可以将喷水口准确对准雨刮臂的摆动刮刷路径实现精准喷水,避免无效喷水带来的浪费,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雨刮器的雨刮臂由杆头装置和臂杆组成,杆头装置用于配用汽车雨刮器系统的刮水刷臂心轴,刮水刷臂心轴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杆头装置产生摆动,杆头部分前端连接臂杆,实现了雨刮器的摆动。市场上现有的喷水雨刮臂在水管上布置的相对复杂,特别是雨刮臂的杆头部位,需要借用多个额外固定水管的零件来固定水管,这样导致产品的成本高、安装复杂、和安装的水管不牢固容易松脱的问题,也不能做到水管有效的隐藏性不仅视觉不美观,甚至有可能因为雨刮臂的摆动摩擦磨损水管,使水管产生破裂。现有设计在水管与雨刮臂杆头之间固定方式的隐藏性、牢固性、安装便捷性和成本控制上都有缺陷,为此,需要设计出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喷水雨刮臂因为结构设计缺陷造成的对水管固定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包括杆头本体,杆头本体有上壳,上壳两侧连接有侧板,杆头本体的一端设有臂杆连接结构,杆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装配座,所述侧板在靠近装配座处设有入管口,上壳的底面设有水管限位部,侧板在靠近臂杆连接结构处设有水管卡位部,水管卡位部与臂杆连接结构之间形成出管口,通过入管口,水管限位部、水管卡位部和出管口的设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水管与雨刮臂杆头之间固定方式的成本高、安装复杂和水管安装不牢固容易松脱的缺陷,同时也达到了将水管有效的隐藏在杆头本体内部的技术效果。
[0005]进一步的,所述入管口与侧板下端面相交,入管口外部两侧相对设有凸筋,凸筋下端面与侧板下端面对齐,两个凸筋之间的距离小于入管口的宽度,凸筋的高度小于入管口高度的一半,通过凸筋的设置,可以将水管合理限制在入管口内,水管不至于活动到侧板下端面以下,从而避免产生磨损等各种问题,两侧相对设置的凸筋,也便于将水管置入入管口,不需要使水管从头插入入管口,易于装配。
[0006]进一步的,所述入管口为拱门型,入管口向杆头本体内部流线型延伸有入管通道,便于水管和入管口配合的紧密性,不容易对水管产生折弯导致干涉水管出水压力。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入管通道内壁设有箍管筋,箍管筋各面采用圆倒角过渡,箍管筋可以有效减少入管通道与水管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卡箍水管,使水管不易在水锤的冲击下产
生窜动,圆倒角的设计有效避免了水管与箍管筋的锐性接触,避免水管损伤。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水管限位部为限位筋,限位筋与侧板内壁之间的距离为4~8mm,限位筋可以和侧板内壁有效夹持水管,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配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筋为L型限位筋,L型限位筋的下端面不突出于侧板下端面,L型限位筋可以起到承托水管的作用,从而实现对水管四个方向的限位。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为上翘式曲面板,上翘式曲面板可以在不影响臂杆连接结构使用高度的情况下,使入管口的高度尽可能放低,更贴近装配座的安装表面,从而减少水管的暴漏。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壳在限位筋附近设有出模工艺孔,杆头装置为压铸成型工艺,在限位筋附近设置出模工艺孔,便于杆头装置在模具上出模。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模工艺孔为方孔,方孔的边长为2~10mm,方孔的设计满足压铸工艺习惯的同时,2~10mm的尺寸不影响杆头装置的强度要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管卡位部为卡筋,便于杆头本体采用模具工艺一体成型。
[0014]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入管口,水管限位部、水管卡位部和出管口的设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水管与雨刮臂杆头之间固定方式的成本高、安装复杂和水管安装不牢固容易松脱的缺陷,同时也达到了将水管有效的隐藏在杆头本体内部的技术效果。
[0015]2.本专利技术所述入管口与侧板下端面相交,入管口外部两侧相对设有凸筋,凸筋下端面与侧板下端面对齐,两个凸筋之间的距离小于入管口的宽度,凸筋的高度小于入管口高度的一半,通过凸筋的设置,可以将水管合理限制在入管口内,水管不至于活动到侧板下端面以下,从而避免产生磨损等各种问题,两侧相对设置的凸筋,也便于将水管置入入管口,不需要使水管从头插入入管口,易于装配。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入管口为拱门型,入管口向杆头本体内部流线型延伸有入管通道,便于水管和入管口配合的紧密性,不容易对水管产生折弯导致干涉水管出水压力。
[0017]4.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入管通道内壁设有箍管筋,箍管筋各面采用圆倒角过渡,箍管筋可以有效减少入管通道与水管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卡箍水管,使水管不易在水锤的冲击下产生窜动,圆倒角的设计有效避免了水管与箍管筋的锐性接触,避免水管损伤。
[0018]5.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上壳为上翘式曲面板,上翘式曲面板可以在不影响臂杆连接结构使用高度的情况下,使入水口的装配高度尽可能放低,从而减少水管的暴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面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反面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说明:1.上壳,11.水管限位部,12.出模工艺孔,2.侧板,21.入管口,211.入管通道,212.箍管筋,22.水管卡位部,23.凸筋,3.臂杆连接结构,4.装配座,5.出管口。
[002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
[0022]如图1至图2所示,设计出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包括杆头本体,杆头本体有上壳1,上壳1两侧连接有侧板2,杆头本体的一端设有臂杆连接结构3,臂杆连接结构3用于连接雨
刮器的臂杆,杆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装配座4,装配座用于配用雨刮器系统的刮水刷臂心轴,所述侧板2在靠近装配座4处设有入管口21,上壳1的底面设有水管限位部11,侧板2在靠近臂杆连接结构3处设有水管卡位部22,水管卡位部22与臂杆连接结构3之间形成出管口5。
[0023]使用时,按需选用直径在4~8mm之间的软水管卡入入管口21,绕经水管限位部11,由出管口5通出,通过入管口21,水管限位部11、水管卡位部22和出管口5的设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水管与雨刮臂杆头之间固定方式的成本高、安装复杂和水管安装不牢固容易松脱的缺陷,同时也达到了将水管有效的隐藏在杆头本体内部的技术效果。
[0024]以上实施方式中,列举出2种实施例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为适配8mm的水管,提供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包括杆头本体,杆头本体有上壳1,上壳1两侧连接有侧板2,杆头本体的一端设有臂杆连接结构3,臂杆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包括杆头本体,杆头本体有上壳(1),上壳(1)两侧连接有侧板(2),杆头本体的一端设有臂杆连接结构(3),杆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装配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在靠近装配座(4)处设有入管口(21),上壳(1)的底面设有水管限位部(11),侧板(2)在靠近臂杆连接结构(3)处设有水管卡位部(22),水管卡位部(22)与臂杆连接结构(3)之间形成出管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管口(21)与侧板(2)下端面相交,入管口(21)外部两侧相对设有凸筋(23),凸筋(23)下端面与侧板(2)下端面对齐,两个凸筋(23)之间的距离小于入管口(21)的宽度,凸筋(23)的高度小于入管口(21)高度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刮臂杆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管口(21)为拱门型,入管口(21)向杆头本体内部流线型延伸有入管通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崎黄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云睿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