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包括承力机构;所述承力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且承力机构的底部与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环,且安装板的右端与连接环的左端固定连接,安装板的前后两端均匀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的背面与安装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踩踏机构,且安装板的底部与踩踏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安装板底部的轴心处均匀设置有浮力机构,所述浮力机构的顶部与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承力机构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放置板,且承力机构的底部与放置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卡接块,且放置板的内壁与卡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炎炎夏季是溺水事件的高发季节,而城市河流、公园湖泊、郊区水库以及海滨场所是溺水事件的高发场所。在上述特定季节特定场合发生的溺水事件,溺水人多为主观自愿下水戏水,因体力不支或者突然身体不适(如抽筋等)而导致最终溺亡;此外,施救者的死亡比例高,施救风险较大。这是由于一方面施救时急于救人,导致短时间体力消耗过度而虚脱,或抽筋,使施救者丧失运动能力而呛水身亡;另一方面,由于溺水人溺水时的求生本能和恐慌心理,使得溺水者的挣扎拉拽等动作严重干扰,并束缚了施救者施救过程,同时使得施救者随同溺水人下沉溺亡。综上分析可知,缺乏便捷迅速的水面救援装置是夏季溺水事件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提供快速救援装备并非彻底解决溺水问题的最优方案,例如如何使得救援人员高效省力地到达救援地点(节省体力),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提前下展开施救(安全可靠)也应该是救援装备必须具备的特征,现提出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解决了使用者在水面体力不支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包括承力机构;所述承力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且承力机构的底部与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环,且安装板的右端与连接环的左端固定连接,安装板的前后两端均匀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的背面与安装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踩踏机构,且安装板的底部与踩踏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安装板底部的轴心处均匀设置有浮力机构,所述浮力机构的顶部与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所述承力机构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放置板,且承力机构的底部与放置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卡接块,且放置板的内壁与卡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所述踩踏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板,且踏板的顶部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且连接板的顶部与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柱,且安装板的顶部与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所述承力机构包括承力板,所述承力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伸缩柱,且承力板的底部与伸缩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柱的底部设置有挤压弹簧,且伸缩柱的底部与挤压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弹簧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柱,且挤压弹簧的底部与固定柱的
内壁固定连接。
[0010]所述浮力机构包括收纳杆,所述收纳杆的底部设置有卡接筒,所述收纳杆的底部与卡接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卡接筒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且卡接筒的底部与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且固定环的底部与伸缩杆的顶部相接触,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浮力球,且伸缩杆的底部与浮力球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1]所述卡接筒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板,且卡接筒的内壁与连接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左端设置有卡接环,且连接板的左端与卡接环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接环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紧固螺栓,且卡接环的内壁与紧固螺栓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固定环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挤压环,且固定环的内壁与挤压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踩踏机构,可以使得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多个使用者使用一个设备的情况出现,大大提高了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的使用范围,且通过踩踏机构可以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可以通过踩踏机构进行支撑,大大降低了使用者在水中消耗的能量,且通过在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上设置对称式的踩踏机构,可以大大降低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的倾倒概率。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承力机构,可以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可以通过承力机构进行支撑,大大降低了使用者在水中消耗的能量,且通过承力机构内部设置的挤压弹簧和伸缩柱可以使得承力机构在进行支撑使用者时可以有一个缓冲力,进而大大降低了承力机构的损伤,大大提高了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5]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浮力机构,可以大大提高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的使用效果,通过浮力机构内部设置的伸缩杆可以实现浮力球与承力机构距离的调节,进而使得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的浮力效果的改变,通过浮力机构内部设置的卡接环对伸缩杆进行调节,使得浮力球在水中的深度进行调节,进而调节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的浮力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踩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承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浮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浮力机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承力机构1、安装板2、连接环3、扶手4、踩踏机构5、浮力机构6、放置板7、卡接块8、承力板11、固定柱12、伸缩柱13、挤压弹簧14、连接柱51、安装板52、连接板53、踏板54、收纳杆61、卡接筒62、固定环63、伸缩杆64、浮力球65、卡接环66、连接板67、紧固螺栓68、挤压环6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使用图1
‑
图6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进行如下说明。
[0024]如图1
‑
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包括承力机构1;承力机
构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2,且承力机构1的底部与安装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安装板2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环3,且安装板2的右端与连接环3的左端固定连接,安装板2的前后两端均匀设置有扶手4,扶手4的背面与安装板2的前端固定连接,安装板2的底部对称设置有踩踏机构5,且安装板2的底部与踩踏机构5的顶部固定连接,安装板2底部的轴心处均匀设置有浮力机构6,浮力机构6的顶部与安装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设置浮力机构6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的支撑力。
[0025]承力机构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放置板7,且承力机构1的底部与放置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放置板7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卡接块8,且放置板7的内壁与卡接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设置承力机构1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该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的使用效果。
[0026]踩踏机构5包括踏板54,踏板54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板53,且踏板54的顶部与连接板53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53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52,且连接板53的顶部与安装板52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板52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柱51,且安装板52的顶部与连接柱51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踩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包括承力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机构(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2),且承力机构(1)的底部与安装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环(3),且安装板(2)的右端与连接环(3)的左端固定连接,安装板(2)的前后两端均匀设置有扶手(4),所述扶手(4)的背面与安装板(2)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对称设置有踩踏机构(5),且安装板(2)的底部与踩踏机构(5)的顶部固定连接,安装板(2)底部的轴心处均匀设置有浮力机构(6),所述浮力机构(6)的顶部与安装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机构(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放置板(7),且承力机构(1)的底部与放置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7)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卡接块(8),且放置板(7)的内壁与卡接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机构(5)包括踏板(54),所述踏板(54)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板(53),且踏板(54)的顶部与连接板(5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3)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52),且连接板(53)的顶部与安装板(5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52)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柱(51),且安装板(52)的顶部与连接柱(51)的底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水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机构(1)包括承力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鑫,
申请(专利权)人:李泽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