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20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浮圈,涉及充气浮圈技术领域,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贯穿至其另一端的孔洞,所述孔洞内部的一端皆设置有限位圈,所述气囊一端的四角处皆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气囊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孔洞和限位圈,由于孔洞的内直径是限位圈内直径的三倍,使用者直接坐在限位圈上,使限位圈对使用者产生向上的托力,从而减缓了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支撑,使其对使用者体力的消耗较小,提高了使用率,且利用限位圈缩短了孔洞向下延伸的内直径,使用者受充气浮圈内部的弧形结构影响向下滑动,并滑至限位圈的表面,并抵在限位圈表面,提高浮动支撑的安全性。支撑的安全性。支撑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浮圈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浮圈
,具体为一种充气浮圈。

技术介绍

[0002]充气浮圈,又叫救生浮,一般由泡沫塑料制成,在海上温度或气候变化时,能保持其浮性和耐久性。
[0003]使用者坐在充气浮圈的圈内时,使用者全程需靠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搭在充气浮圈上,才能保证充气浮圈对使用者的浮动支撑,然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有限,从而使其对使用者体力的消耗较大,降低了使用率,当针对初学者或不会游泳的使用者使用时,由于自身对水的恐惧影响,使用者在使用充气浮圈时,会受自身重力影响产生下沉力,当充气浮圈内圈较大时,使用者容易受充气浮圈内部弧形结构的影响向下滑动,从而降低了其对使用者浮动支撑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浮圈,以解决使用者坐在充气浮圈的圈内时,使用者全程需靠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搭在充气浮圈上,才能保证充气浮圈对使用者的浮动支撑,然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有限,从而使其对使用者体力的消耗较大,降低了使用率,当针对初学者或不会游泳的使用者使用时,由于自身对水的恐惧影响,使用者在使用充气浮圈时,会受自身重力影响产生下沉力,当充气浮圈内圈较大时,使用者容易受充气浮圈内部弧形结构的影响向下滑动,从而降低了其对使用者浮动支撑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气浮圈,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贯穿至其另一端的孔洞,所述孔洞内部的一端皆设置有限位圈,所述气囊一端的四角处皆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气囊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孔洞的内直径是限位圈内直径的三倍,当使用者使用充气浮圈时,可直接坐在限位圈的位置,从而使限位圈对使用者产生向上的托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支撑,使其对使用者体力的消耗较小,提高了使用率。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组件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远离气囊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柱,每两组所述支柱远离固定条的一端皆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和支柱皆通过固定条与气囊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利用扶手更好的搭在充气浮圈上,保证了充气浮圈使用的安全性和使用者使用的稳定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孔洞的内直径是限位圈内直径的三倍,所述限位圈的内部填充有气体。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圈缩短了孔洞向下延伸的内直径,使用者受充气浮圈内部的弧形结构影响向下滑动,并滑至限位圈的表面,并抵在限位圈表面,从而提高
了其对使用者浮动支撑的安全性。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限位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凹槽和限位槽,对气囊的变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其的变形程度更大,更好的适应水流流动,避免了充气浮圈翻倒。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囊呈“8”字型结构,且气囊的内部填充有压缩空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呈“8”字型结构的气囊,使该充气浮圈可针对两个人同时使用。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孔洞和限位圈,由于孔洞的内直径是限位圈内直径的三倍,当使用者使用充气浮圈时,可直接坐在限位圈的位置,从而使限位圈对使用者产生向上的托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支撑,使其对使用者体力的消耗较小,提高了使用率;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限位圈,利用限位圈缩短了孔洞向下延伸的内直径,使用者受充气浮圈内部的弧形结构影响向下滑动,并滑至限位圈的表面,并抵在限位圈表面,从而提高了其对使用者浮动支撑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结构主体;2、气囊;3、孔洞;4、限位圈;5、辅助组件;501、固定条;502、支柱;503、扶手;6、凹槽;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3]一种充气浮圈,如图1和2所示,包括结构主体1,结构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气囊2,气囊2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贯穿至其另一端的孔洞3,孔洞3内部的一端皆设置有限位圈4,由于孔洞3的内直径是限位圈4内直径的三倍,当使用者使用充气浮圈时,可直接坐在限位圈4的位置,从而使限位圈4对使用者产生向上的托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支撑,使其对使用者体力的消耗较小,提高了使用率,气囊2一端的四角处皆设置有辅助组件5,气囊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6。
[0024]请参阅图1和2,辅助组件5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条501,固定条501远离气囊2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柱502,每两组支柱502远离固定条501的一端皆设置有扶手503,扶手503和支柱502皆通过固定条501与气囊2固定连接,使用者利用扶手503更好的搭在充气浮圈上,保证了充气浮圈使用的安全性和使用者使用的稳定性。
[0025]请参阅图1和2,孔洞3的内直径是限位圈4内直径的三倍,限位圈4的内部填充有气
体,利用限位圈4缩短了孔洞3向下延伸的内直径,使用者受充气浮圈内部的弧形结构影响向下滑动,并滑至限位圈4的表面,并抵在限位圈4表面,从而提高了其对使用者浮动支撑的安全性。
[0026]请参阅图1和2,凹槽6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限位槽7,利用凹槽6和限位槽7,对气囊2的变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其的变形程度更大,更好的适应水流流动,避免了充气浮圈翻倒。
[0027]请参阅图1和2,气囊2呈“8”字型结构,且气囊2的内部填充有压缩空气,利用呈“8”字型结构的气囊2,使该充气浮圈可针对两个人同时使用。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由于孔洞3的内直径是限位圈4内直径的三倍,当使用者使用充气浮圈时,可直接坐在限位圈4的位置,从而使限位圈4对使用者产生向上的托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支撑,使其对使用者体力的消耗较小,提高了使用率,且利用限位圈4缩短了孔洞3向下延伸的内直径,使用者受充气浮圈内部的弧形结构影响向下滑动,并滑至限位圈4的表面,并抵在限位圈4表面,从而提高了其对使用者浮动支撑的安全性,利用凹槽6和限位槽7,对气囊2的变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其的变形程度更大,更好的适应水流流动,避免了充气浮圈翻倒。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技术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浮圈,包括结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气囊(2),所述气囊(2)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贯穿至其另一端的孔洞(3),所述孔洞(3)内部的一端皆设置有限位圈(4),所述气囊(2)一端的四角处皆设置有辅助组件(5),所述气囊(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5)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条(501),所述固定条(501)远离气囊(2)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柱(502),每两组所述支柱(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欧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