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彩色滤膜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涉及显示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滤膜层直接制备在生长了发光材料层、阴极层和阻隔封装层的驱动背板像素电极上,通过固化温度的降低在保证固化效果的同时保证了发光材料层等膜层的性能,大幅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化工艺制备减少了片间的对位工艺误差,降低了工艺难度及设备成本投入,提升了显示面板分辨率。而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由于减少了封装胶膜层,使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大幅下降,显示面板更加轻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层增透层叠加制备增透射层,可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显示效果。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彩色滤膜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彩色滤膜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由于具有轻薄、可弯折、低功耗、高色域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种高性能显示领域当中,尤其适合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应用中。
[0003]目前,OLED显示面板在实现彩色显示的过程中采用高温彩色滤膜分立制备及贴附工艺,具体的工艺如下:先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s,TFT)驱动背板像素电极上生长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层;再在阴极层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形成阻隔封装层,阻隔封装层用于阴极层和发光材料层环境水氧阻隔防止损坏;在阻隔封装层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通过图形化工艺制备出滤膜层,滤膜层包括多个滤膜层子单元,以及位于滤膜层子单元之间的黑矩阵。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通过滤膜层后,滤膜层将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射光滤出红、绿、蓝三色光,从而实现红、绿、蓝子像素功能;滤膜层再通过封装胶固定在阻隔封装层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从而形成OLED发光显示面板。
[0004]上述制备OLED发光显示面板的固化工艺温度较高,通常高达200℃,会引起显示面板中发光材料层性能严重退化,甚至造成发光材料层失效,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与寿命;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分立制备,贴附时需要采用片间对位工艺,对位装配的对位误差会影响显示分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彩色滤膜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降低固化温度,保证了发光材料层等膜层的性能,大幅提升显示面板的寿命;另一方面采用一体化工艺制备,减少了片间的对位工艺误差,降低了工艺难度及设备成本投入,提升了显示面板分辨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彩色滤膜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将光刻胶涂布在驱动背板像素电极表面,依次进行第一图案化和第一低温固化,形成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300;若干所述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300围设形成红光显示区域、绿光显示区域和蓝光显示区域;所述第一低温固化的温度为75~90℃;
[0009]在设置有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300的驱动背板像素电极表面设置红光滤膜401,依次进行第二图案化和第二低温固化,保留位于红光显示区域的红光滤膜401,去除位于绿光显示区域和蓝光显示区域的红光滤膜401,得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低温固化的温度为75~90℃;
[0010]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所述第一面板表面进行第一沉积,得到第一
增透层401a;
[0011]在所述第一增透层401a表面设置绿光滤膜402,依次进行第三图案化和第三低温固化,保留位于绿光显示区域的绿光滤膜402,去除位于红光显示区域和蓝光显示区域的绿光滤膜402,得到第二面板;所述第三低温固化的温度为75~90℃;
[0012]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所述第二面板表面进行第二沉积,得到第二增透层402a;
[0013]在所述第二增透层402a表面设置蓝光滤膜403,依次进行第四图案化和第四低温固化,保留位于蓝光显示区域的蓝光滤膜403,去除位于红光显示区域和绿光显示区域的蓝光滤膜403,得到第三面板;所述第四低温固化的温度为75~90℃;
[0014]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所述第三面板表面进行第三沉积,得到第三增透层403a;
[0015]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所述第三增透层403a表面进行第四沉积,形成增透保护层500,得到显示面板900。
[0016]优选地,所述驱动背板像素电极包括驱动背板100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背板100表面的多个像素电极101;
[0017]每个所述像素电极101的表面依次设置有发光材料层、阴极层202和阻隔封装层203。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图案化、第二图案化、第三图案化和第四图案化的方法为曝光掩模。
[0019]优选地,所述红光滤膜401、绿光滤膜402和蓝光滤膜403的厚度独立为1.2~2.5μm。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沉积、第二沉积、第三沉积和第四沉积的功率独立为0.2~1.0kW,工作气压独立为0.5~5Pa,沉膜温度独立为80~100℃。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增透层401a的厚度为
[0022]优选地,所述第二增透层402a的厚度为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三增透层403a的厚度为
[0024]优选地,所述增透保护层500的厚度为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法采用的低温固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抽真空装置21、红外固化装置22和热板加热装置23;所述红外固化装置22和热板加热装置23相对设置。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彩色滤膜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将滤膜层直接制备在生长了发光材料层、阴极层和阻隔封装层的驱动背板像素电极上,通过固化温度的降低在保证固化效果的同时保证了发光材料层等膜层的性能,大幅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寿命;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化工艺制备减少了片间的对位工艺误差,降低了工艺难度及设备成本投入,提升了显示面板分辨率。而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由于减少了封装胶膜层,使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大幅下降,显示面板更加轻薄。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层增透层叠加制备增透射层,增透射层为典型发光波长的1/4时,即可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低温固化装置的示意图;
[0030]图1~3中,100为驱动背板,101为像素电极,201a为红光OLED材料制备的发光材料层,201b为绿光OLED材料制备的发光材料层,201c为蓝光OLED材料制备的发光材料层,202为阴极层,203为阻隔封装层,300为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401为红光滤膜,402为绿光滤膜,403为蓝光滤膜,401a为第一增透层,402a为第二增透层,403a为第三增透层,500为增透保护层,400为彩色滤膜,900为显示面板;
[0031]20为低温固化装置,21为抽真空装置,22为红外固化装置,23为热板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彩色滤膜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将光刻胶涂布在驱动背板像素电极表面,依次进行第一图案化和第一低温固化,形成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300;若干所述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300围设形成红光显示区域、绿光显示区域和蓝光显示区域;所述第一低温固化的温度为75~90℃;
[0034]在设置有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300的驱动背板像素电极表面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彩色滤膜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刻胶涂布在驱动背板像素电极表面,依次进行第一图案化和第一低温固化,形成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300);若干所述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300)围设形成红光显示区域、绿光显示区域和蓝光显示区域;所述第一低温固化的温度为75~90℃;在设置有低温彩色滤膜隔离柱(300)的驱动背板像素电极表面设置红光滤膜(401),依次进行第二图案化和第二低温固化,保留位于红光显示区域的红光滤膜(401),去除位于绿光显示区域和蓝光显示区域的红光滤膜(401),得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低温固化的温度为75~90℃;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所述第一面板表面进行第一沉积,得到第一增透层(401a);在所述第一增透层(401a)表面设置绿光滤膜(402),依次进行第三图案化和第三低温固化,保留位于绿光显示区域的绿光滤膜(402),去除位于红光显示区域和蓝光显示区域的绿光滤膜(402),得到第二面板;所述第三低温固化的温度为75~90℃;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所述第二面板表面进行第二沉积,得到第二增透层(402a);在所述第二增透层(402a)表面设置蓝光滤膜(403),依次进行第四图案化和第四低温固化,保留位于蓝光显示区域的蓝光滤膜(403),去除位于红光显示区域和绿光显示区域的蓝光滤膜(403),得到第三面板;所述第四低温固化的温度为75~90℃;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所述第三面板表面进行第三沉积,得到第三增透层(403a);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龙,张建华,李喜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