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块已开发动态损失地质储量的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24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2
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复杂断块已开发动态损失地质储量的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属于油藏开发技术领域。所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含油面积区域内各层位的油水井注采关系,并以油水井注采关系为依据对所述含油面积区域按层位进行单井网格划分,得到多个单井网格;基于所述含油面积区域的动态损失储量成因,确定各个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根据每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确定各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基于所述各个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确定各类损失储量类型的总损失储量。本申请旨在更准确的获取复杂断块油藏的损失储量。失储量。失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杂断块已开发动态损失地质储量的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藏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复杂断块已开发动态损失地质储量的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复杂断块油藏具有纵向上油层多、高低渗储层间相互发育,平面上油砂体发育面积小、几何形态不规则且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多数采用三角形不规则井网开发。当前通用的损失储量评价方法是通过统计油层厚度来评价水驱储量控制与动用程度的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进行评价,该方法适应性较差,不能够真实反映复杂断块油藏的水驱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杂断块已开发动态损失地质储量的评价方法,旨在便于对复杂断块油藏进行评价判断,为开展油藏综合治理、编制年度部署开发方案奠定基础。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杂断块已开发动态损失地质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获取含油面积区域内各层位的油水井注采关系,并以油水井注采关系为依据对所述含油面积区域按层位进行单井网格划分,得到多个单井网格;
[0006]基于所述含油面积区域的动态损失储量成因,确定各个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
[0007]根据每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确定各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
[0008]基于所述各个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确定各类损失储量类型的总损失储量。
[0009]可选地,所述获取含油面积区域内各层位的油水井注采关系,包括:
[0010]基于各个采油井的生产和射孔情况,筛选出已射孔的采油井,并剔除仅射孔未生产的采油井;
[0011]以注水井为中心,搜索与所述注水井有关的至少一个采油井,形成初始油水井注采关系;
[0012]根据所述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距离、井位的空间分布和油层非均质性,确定所述初始油水井注采关系中待删除的部分,其中,所述待删除的部分为区域相交的部分;
[0013]删除所述初始油水井注采关系中区域相交的部分,以及所述初始油水井注采关系中存在断层、砂体边界和油水井间连通性不足的部分,得到所述油水井注采关系。
[0014]可选地,所述以油水井注采关系为依据对所述含油面积区域按层位进行单井网格划分,得到多个单井网格,包括:
[0015]根据所述油水井注采关系,将含油面积区域划分为规则注采井网区域、不规则注采井网区域、无注/无采井网区域和开发井网未控制区域;
[0016]以所述规则注采井网区域中的第一注水井为中心,将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相邻的采油井连线,以所述规则注采井网区域内相邻两口采油井的连线中点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连
线作为划分线,划分所述规则注采井网区域内的单井网格;
[0017]在所述不规则注采井网区域中注水井和采油井的连接方向上,所述注水井向外扩展三分之一井距,所述采油井向外扩展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井距,并以相邻两口采油井的连线中点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连线作为划分线,划分所述不规则注采井网区域内的单井网格;
[0018]将所述无注/无采井网区域内各个采油井的预设井距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的面积,作为所述无注/无采井网区域内的单井网格;
[0019]以砂体尖灭边界、有效储层边界、封闭断层边界和区域边界时作为划分依据,将所述开发井网未控制区域划分为多个小网格,并将所述多个小网格分别合并到与所述小网格相邻的已被划分好的单井网格中。
[0020]可选地,将所述含油面积区域划分为开发井网未控制区域、注采井网未控制区域、水驱未控制区域、水驱未动用控制区域和水驱已动用区域;
[0021]基于所述开发井网未控制区域、注采井网未控制区域、水驱未控制区域、水驱未动用控制区域和水驱已动用区域,确定所述含油面积区域的动态损失储量成因。
[0022]可选地,基于所述含油面积区域的动态损失储量成因,确定各个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包括:,
[0023]若单井网格内没有注水井或采油井,则判断该单井网格为开发井网未控制损失储量类型;
[0024]若单井网格内仅有一口注水井或一口采油井,则判断该单井网格为注采井网未控制损失储量类型;
[0025]若单井网格内不存在注水井或采油井因井况原因关闭,且该单井网格内存在注水井或采油井存在未射开的情况,则判断该单井网格为未射孔损失储量类型;
[0026]若单井网格内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砂体连通且该单井网格内注水井和采油井均射开,则先判断该单井网格属于静态注采不连通损失储量类型、动态注采不连通损失储量类型、水驱低效动用损失储量类型和水驱无效动用损失储量类型中的一种;
[0027]若单井网格内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因砂体相变或砂体叠切形成不渗透边界或不渗透隔夹层,导致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不连通,则判断该单井网格为静态注采不连通损失储量类型;
[0028]若单井网格内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因平面/层间的非均质性影响,导致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不连通,则判断该单井网格为动态注采不连通损失储量类型;
[0029]若单井网格内采油井含水率大于等于90%且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小于25%,则判断该单井网格为水驱低效动用损失储量类型;
[0030]若单井网格内采油井含水率大于等于90%且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大于等于25%,则判断该单井网格为水驱无效动用损失储量类型。
[0031]可选地,根据每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确定各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包括:
[0032]计算各个单井网格的原始地质储量和累积产油量;
[0033]判断各个单井网格是否为开发井网已控制;
[0034]若是,则该单井网格损失储量为单井网格的原始地质储量和累积产油量之差;
[0035]若否,则该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为单井网格原始地质储量。
[0036]可选地,所述计算各个单井网格的原始地质储量,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0037][0038]式中,N为原始地质储量,A为含油面积、So为初始含水饱和度、Bo为原油体积系数、ρo为原油密度和H为油层厚度。
[0039]可选地,所述各个单井网格的累积产油量采用产量劈分方法确定。
[004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杂断块已开发动态损失地质储量的评价装置,包括:
[0041]油水井注采关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含油面积区域内各层位的油水井注采关系;
[0042]单井网格划分模块,以油水井注采关系为依据对所述含油面积区域按层位进行单井网格划分,得到多个单井网格;
[0043]损失储量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含油面积区域的动态损失储量成因,确定各个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
[0044]损失储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确定各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
[0045]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断块已开发动态损失地质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含油面积区域内各层位的油水井注采关系,并以油水井注采关系为依据对所述含油面积区域按层位进行单井网格划分,得到多个单井网格;基于所述含油面积区域的动态损失储量成因,确定各个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根据每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确定各个所述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基于所述各个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确定各类损失储量类型的总损失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含油面积区域内各层位的油水井注采关系,包括:基于各个采油井的生产和射孔情况,筛选出已射孔的采油井,并剔除仅射孔未生产的采油井;以注水井为中心,搜索与所述注水井有关的至少一个采油井,形成初始油水井注采关系;根据所述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距离、井位的空间分布和油层非均质性,确定所述初始油水井注采关系中待删除的部分,其中,所述待删除的部分为区域相交的部分;删除所述初始油水井注采关系中区域相交的部分,以及所述初始油水井注采关系中存在断层、砂体边界和油水井间连通性不足的部分,得到所述油水井注采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油水井注采关系为依据对所述含油面积区域按层位进行单井网格划分,得到多个单井网格,包括:根据所述油水井注采关系,将含油面积区域划分为规则注采井网区域、不规则注采井网区域、无注/无采井网区域和开发井网未控制区域;以所述规则注采井网区域中的第一注水井为中心,将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相邻的采油井连线,以所述规则注采井网区域内相邻两口采油井的连线中点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连线作为划分线,划分所述规则注采井网区域内的单井网格;在所述不规则注采井网区域中注水井和采油井的连接方向上,所述注水井向外扩展三分之一井距,所述采油井向外扩展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井距,并以相邻两口采油井的连线中点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连线作为划分线,划分所述不规则注采井网区域内的单井网格;将所述无注/无采井网区域内各个采油井的预设井距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的面积,作为所述无注/无采井网区域内的单井网格;以砂体尖灭边界、有效储层边界、封闭断层边界和区域边界时作为划分依据,将所述开发井网未控制区域划分为多个小网格,并将所述多个小网格分别合并到与所述小网格相邻的已被划分好的单井网格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含油面积区域划分为开发井网未控制区域、注采井网未控制区域、水驱未控制区域、水驱未动用控制区域和水驱已动用区域;基于所述开发井网未控制区域、注采井网未控制区域、水驱未控制区域、水驱未动用控制区域和水驱已动用区域,确定所述含油面积区域的动态损失储量成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含油面积区域的动态损失储量成因,确定各个单井网格的损失储量类型,包括:,若单井网格内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春毕永斌马晓丽李丹周微顾潇田新民张梅刘晓彤张帆王迎华刘振林贾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