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色散耦合双共振腔混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229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大功率色散耦合双共振腔混频方法,用于产生大功率混频激光,其是在激光器双共振腔内的光路上,按布氏角设置至少一块色散耦合棱镜或光栅,将多谱线激光进行色散分光,然后直接实现大功率混频激光输出,或针对分光后的谱线分别进行光反馈,再实现大功率混频激光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棱镜与两个腔镜组成单通或双通倍频光路,克服了原有技术难于镀膜的缺点,并且结构简单,功率可达几瓦到几十瓦或更高,实现高效、大功率的色散耦合双共振混频激光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产生大功率可调谐激光技术,特别是涉及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介绍
大功率全固态激光器件,特别是可调谐混频激光器件由于具有结构紧凑、寿命长、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医疗、军事、显示、测量等领域,近年来成为激光领域最为活跃且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通常的固体激光器在谐振腔镜间放置一块激光晶体和1-2块非线性光学晶体,其中所述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是作为参量介质和耦合参量介质。泵浦光放置在一块谐振腔镜的前方(端面泵浦)或激光晶体的侧面(侧面泵浦)激励激光介质发出荧光,再利用非线性光学材料的非线性效应来得到和频、差频或参量输出,在谐振腔内产生不同波长的激光。传统激光技术通常利用腔镜和晶体的镀膜来获得所需要谱线的起振,当需要获得激光腔内多条谱线同时振荡时,就需要在谐振腔镜和晶体上同时对多条谱线进行镀膜,而且对于不同的波长,镀膜的要求也不相同。有些情况下,多谱线激光的波长非常接近,在镀膜上很难将其分开,对腔镜和晶体的镀膜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镀膜技术无法解决的。更重要的是,一般情况下多谱线镀膜的膜层厚度较厚,膜层质量和抗损伤阈值较低,即使技术上实现了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色散耦合双共振腔混频方法,用于产生大功率混频激光,其特征是:在激光器双共振腔内的光路上,按布氏角设置至少一块色散耦合棱镜或光栅,将多谱线激光进行色散分光,然后直接实现大功率混频激光输出,或针对分光后的谱线分别进行光反馈,再实现大功率混频激光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勇樊仲维张晶亓岩石昭辉房涛赵士勇裴博崔健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