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担架自收放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14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担架自收放设备,包括:车体,具有车厢空间,车厢空间底壁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机构;担架本体,担架本体底部设有能与第一驱动件配合的第一传动件,第一驱动件旋转能带动担架本体沿前后方向移动;担架本体底部安装有可折叠的支腿;限位机构,用于将担架本体限位在车厢空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驱动件的旋转以及和第一传动件的配合,实现对担架本体自动收放,而不需要人工抬进去或者大力推进去,方便操作;可折叠的支腿则方便担架本体单独使用时,可抬高使用和移动,且方便放入车厢内;限位机构则提高担架本体在车厢内的稳定性。提高担架本体在车厢内的稳定性。提高担架本体在车厢内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担架自收放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担架自收放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担架作为一种运输工具,方便对人体进行转移。搬运人体时,通常需要通过担架将人体运至车厢内,以便进行长途转移。目前通常是两人将担架抬入车厢内放下,但是由于车厢具有一定高度,两个人抬进车厢较为麻烦,另外车架在车厢内位置也不稳定,上坡时容易有溜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担架自收放设备,能够实现担架的自动收纳且位置稳定。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担架自收放设备,包括:车体,具有车厢空间,所述车厢空间底壁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机构;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底部设有能与第一驱动件配合的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旋转能带动担架本体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担架本体底部安装有可折叠的支腿;限位机构,用于将担架本体限位在车厢空间内。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担架自收放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第一驱动件的旋转以及和第一传动件的配合,实现对担架本体自动收放,而不需要人工抬进去或者大力推进去,方便操作;可折叠的支腿则方便担架本体单独使用时,可抬高使用和移动,且方便放入车厢内;限位机构则提高担架本体在车厢内的稳定性。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车厢空间前端的抵靠块,所述抵靠块用于供担架本体前端抵靠,所述抵靠块后侧铰接有钩块,所述钩块一端设有凸起的钩部,所述担架本体前端设有与钩部对应的钩槽,所述钩部嵌入钩槽以对担架本体进行限位。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钩块与抵靠块之间设有拉绳,以拉住钩块使其能保持水平状态,所述钩部凸起于钩块后端下部,且所述钩部后侧设有斜面,以使担架本体朝前运动时能顶起钩块。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弹性件;所述支腿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支腿沿前后方向间隔设有两组,同组的两个支腿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腿具有张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支腿上端铰接于担架本体底部以实现张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切换;第一连杆,一端铰接于担架本体底部,另一端设有限位块;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支腿中部铰接;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接,用于对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施加拉力;其中所述支腿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限位块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其中一个方向上的相对转动,同时所述弹性件对第二连杆施加其与限位块紧抵的作用力;且所述支腿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第
一连杆与担架本体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与支腿的铰接点三点共线;所述车厢空间底壁设有用于容纳折叠状态的支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弹性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上端开口设置。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收叠机构,所述收叠机构包括:收线辊,沿自身轴线转动安装于担架本体,所述收线辊两端延伸出担架本体左右侧并安装有传动轮;连接绳,一端与第一连杆相连,另一端连接于收线辊;其中所述容纳槽内安装有收线驱动机构,所述传动轮进入容纳槽并与收线驱动机构配合后能带动收线辊转动,并收卷连接绳,以拉动第一连杆运动,使支腿从张开状态朝折叠状态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橇板,所述橇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橇板铰接于支腿以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所述橇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其位于滚轮上方以避免与地面接触;所述橇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其位于滚轮下方以与地面接触。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橇板固设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中部与支腿铰接,且所述连接杆在铰接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固位孔和第二固位孔,所述支腿设有一能与第一固位孔或第二固位孔对齐的对位孔,所述支腿上弹性活动安装有一穿设于对位孔的卡柱,当对位孔与第一固位孔或第二固位孔对齐时,所述卡柱在弹性力作用下插入第一固位孔或第二固位孔,以实现所述橇板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位置固定;所述支腿背向橇板的一侧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支腿之间有间距,所述卡柱活动穿设于安装块,所述卡柱周壁安装有圆环,所述圆环位于安装块与支腿之间,所述卡柱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位于圆环和安装块之间,用于推动卡柱插入第一固位孔或第二固位孔。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块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第一挂杆,所述第二连杆安装有第二挂杆,所述弹性件为两端分别挂接于第一挂杆和第二挂杆的拉簧。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设有供拉簧活动的第一让位和第二让位。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背向限位块的一侧设有供第二连杆部分嵌入的避让槽。
[001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担架本体与车体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车体的正视图;
[0019]图4是车体的侧视图;
[0020]图5是图4的A处放大视图;
[0021]图6是张开状态的担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折叠状态的担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担架本体的侧视图;
[0024]图9是翘板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图8的B处放大视图;
[0026]图11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角度的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担架本体100、铰接座110、第一传动件120、扶手130、钩槽131;
[0032]支腿200、滚轮210、对位孔220、安装块230、连接块231、卡柱240、圆环241、压簧242、橇板250、连接杆260、第一固位孔261、第二固位孔262;
[0033]第一连杆300、限位块310、第一挂杆320、安装座321、第一让位330、避让槽340、安装孔350;
[0034]第二连杆400、铰接轴401、第二挂杆410、连接孔411、第二让位420、拉簧430;
[0035]收线辊500、连接绳510、连轴520、传动轮530;
[0036]车体600、车厢空间610、安装槽620、第一驱动件621、抵靠块630、容纳槽640、搭块641、盖板650、下沉槽660、收线驱动机构6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担架自收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600),具有车厢空间(610),所述车厢空间(610)底壁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槽(620),所述安装槽(620)内安装有第一驱动件(621),所述第一驱动件(621)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机构;担架本体(100),所述担架本体(100)底部设有能与第一驱动件(621)配合的第一传动件(120),所述第一驱动件(621)旋转能带动担架本体(100)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担架本体(100)底部安装有可折叠的支腿(200);限位机构,用于将担架本体(100)限位在车厢空间(6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自收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车厢空间(610)前端的抵靠块(630),所述抵靠块(630)用于供担架本体(100)前端抵靠,所述抵靠块(630)后侧铰接有钩块(700),所述钩块(700)一端设有凸起的钩部(710),所述担架本体(100)前端设有与钩部(710)对应的钩槽(131),所述钩部(710)嵌入钩槽(131)以对担架本体(100)进行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担架自收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块(700)与抵靠块(630)之间设有拉绳(800),以拉住钩块(700)使其能保持水平状态,所述钩部(710)凸起于钩块(700)后端下部,且所述钩部(710)后侧设有斜面,以使担架本体(100)朝前运动时能顶起钩块(7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自收放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杆(300)、第二连杆(400)和弹性件;所述支腿(200)底部设有滚轮(210),所述支腿(20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有两组,同组的两个支腿(20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腿(200)具有张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支腿(200)上端铰接于担架本体(100)底部以实现张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切换;第一连杆(300),一端铰接于担架本体(100)底部,另一端设有限位块(310);第二连杆(400),一端与第一连杆(300)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支腿(200)中部铰接;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300)、第二连杆(400)连接,用于对第一连杆(300)和第二连杆(400)施加拉力;其中所述支腿(200)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杆(400)与第一连杆(300)的限位块(310)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杆(400)与第一连杆(300)其中一个方向上的相对转动,同时所述弹性件对第二连杆(400)施加其与限位块(310)紧抵的作用力;且所述支腿(200)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杆(300)与担架本体(100)的铰接点、所述第一连杆(300)与第二连杆(400)的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400)与支腿(200)的铰接点三点共线;所述车厢空间(610)底壁设有用于容纳折叠状态的支腿(200)、第一连杆(300)、第二连杆(400)、弹性件的容纳槽(640),所述容纳槽(640)上端开口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担架自收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部绍明余江玲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