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13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包括上模、下弹性件、下升降框和下模,其中: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上模具有成型凸起;下模上开有内成型槽和升降槽,升降槽包覆在内成型槽外,内成型槽的底部开有压痕槽,下升降框通过下弹性件安装在升降槽内,下弹性件可沿竖直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下升降框运动到最下方时下升降框的上表面和内成型槽的底面形成成型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结构简单,当上模完成对下模的冲压后,下弹性件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带动下升降框并带动膜板向上运动移动出成型槽,膜板的四周被升降框支撑,膜板的压痕部分向下凸起,进而便于观察膜板压痕。膜板压痕。膜板压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冲压相关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压痕类膜片在各气、液动元器件里有较多的应用。一些电子产品内部也存在一些压痕类膜片板,由于薄膜板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塑性,且大部分薄膜板为透明或类透明材料,在冲压后是否形成所需压痕,不便于观察压痕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包括上模、下弹性件、下升降框和下模,其中:
[0005]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上模具有成型凸起;
[0006]下模上开有内成型槽和升降槽,升降槽包覆在内成型槽外,内成型槽的底部开有压痕槽,下升降框通过下弹性件安装在升降槽内,下弹性件可沿竖直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下升降框运动到最下方时下升降框的上表面和内成型槽的底面形成成型槽;
[0007]为了便于观察压痕是否合格,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压痕槽的深度大于下升降框的厚度;
[0008]下弹性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弹簧或其他可以发生竖向弹性形变的部件。
[0009]为了避免冲压完成后下升降框上的膜板相对下升降框发生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包括上限位框和上弹性件,上限位框通过上弹性件安装在上模上,上限位框与下升降框相对,上弹性件可以在竖直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上弹性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弹簧或其他可以发生竖向弹性形变的部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当冲压完成后,上模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使上限位框和下升降框之间形成限位空间。
[0011]为了便于观察压痕,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当下升降框不受外力时,在下弹性件作用力下下升降框的下表面位于下模上表面上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可拆线安装在下升降框和下模之间,限位件用于将升降框固定在下模上,便于将待冲压模板放置到成型槽中。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限位件为限位销,下模上开有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与升降槽连通,下升降框上开有第二限位孔,限位销可拆卸安装在同轴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中,便于限位件的安装和拆卸。
[0014]为了便于脱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压痕槽内涂有脱模润滑层。
[0015]为了进一步便于观察压痕,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脱模润滑层内有颜料,该颜料可以为红色、绿色或其他比较明显颜色的颜料,该颜料可以水洗,该颜料与润滑剂混
合后涂在压痕槽内形成有颜色的润滑层,当脱模后形变的压痕处粘附有颜色的脱模润滑剂,进而便于观察压痕。
[0016]当压痕形变较小时,为了便于观察压痕,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下模侧面还设有放大镜片。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放大镜片包括第一放大镜片和第二放大镜片,第一放大镜片和第二放大镜片设在下模相邻的两侧面,进而可以从两个方向观察压痕,便于用户从多个方向对比压痕大小。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结构简单,当上模完成对下模的冲压后,下弹性件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带动下升降框并带动膜板向上运动移动出成型槽,膜板的四周被升降框支撑,膜板的压痕部分向下凸起,进而便于观察膜板压痕。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合模时剖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模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如图1

4所示的一种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包括上模1、上限位框2、下弹性件3、上弹性件4、下升降框5和下模6,其中:
[0030]上模1位于下模6上方,上模具有成型凸起10;
[0031]下模6上开有内成型槽60和升降槽61,升降槽61包覆在内成型槽60外,内成型槽60的底部开有压痕槽62,下升降框5通过下弹性件3安装在升降槽61内,下弹性件3可沿竖直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下升降框5运动到最下方时下升降框5的上表面和内成型槽60的底面形成成型槽,在本实施例中,下弹性件3为弹簧;
[0032]压痕槽62与成型凸起10相对;
[0033]压痕槽62的深度大于下升降框5的厚度。
[0034]上限位框2通过上弹性件4安装在上模1上,上弹性件4可沿竖直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上限位框2与下升降框5相对,上限位框2包覆在成型凸起10外部,且成型凸起10的外壁与上限位框2之间具有一定形变距离,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弹性件、下升降框和下模,其中: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上模具有成型凸起;下模上开有内成型槽和升降槽,升降槽包覆在内成型槽外,内成型槽的底部开有压痕槽,下升降框通过下弹性件安装在升降槽内,下弹性件可沿竖直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下升降框运动到最下方时下升降框的上表面和内成型槽的底面形成成型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限位框和上弹性件,上限位框通过上弹性件安装在上模上,上限位框与下升降框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当冲压完成后,上模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使上限位框和下升降框之间形成限位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薄膜表面压痕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当下升降框不受外力时,在下弹性件作用力下下升降框的下表面位于下模上表面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振伟张保臣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裕众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