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误吸智能预判设备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01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脑卒中患者误吸智能预判设备及其方法,属于检测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刺激机构,调节机构,限位机构和控制系统,刺激机构包括壳体及吸气泵、气体存放室、制冷器、冷气存放室和刺激头,所述刺激头设置在冷气存放室内,并通过伸缩驱动器驱动伸出过孔进行刺激操作,调节机构包括升降柱、支撑板、滑板、水平推杆、固定座和旋转推杆。通过刺激机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刺激;通过调节机构将刺激机构进行空间位置的调整,保证刺激操作的准确度;通过控制系统对调节机构的控制,使刺激机构可自动适应患者位置变化,进行准确的刺激操作,最终实现自动完成监控,还可对患者口部、咽喉区域进行监控,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呕吐行为和误吸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卒中患者误吸智能预判设备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脑卒中患者误吸智能预判设备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吞咽障碍、意识障碍等情况,误吸是吞咽障碍最常见且最需要处理的并发症;食物或水、口腔内分泌物等误吸入气管、肺部,可以引起窒息、肺炎等病理生理过程,其不仅可以导致患者重症感染的发生,而且大大增加患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风险。
[0003]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防误吸手段主要是通过人工密切监测进行的,如人工监测患者胃肠功能变化(每4小时记录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和体征1次),对于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还需监测其胃残余液量变化(每4小时抽吸胃残留液1次,观察总量、颜色和性状)等。
[0004]上述方法操作过程复杂,程序繁琐,需要医护人员不定时频繁进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目前的监测手段亦无法实现全时段持续动态监测,患者仍有可能在监测间期出现误吸,导致治疗的延误及病情的加重。
[0005]因此,急需提出一种检测设备,可以智能监测患者咽喉部位的肌体反应,从而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脑卒中患者误吸智能预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一块平板,刺激机构,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刺激,包括呈弧形的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吸气泵、气体存放室、制冷器、冷气存放室和刺激头,所述壳体的弧形与人体颈部相适形,弧形的凸起面设置有进气口,弧形的凹陷面设置有过孔,所述吸气泵的进气端与进气口连通,所述吸气泵的排气端与气体存放室连通,所述制冷器的一端与气体存放室,所述制冷器的另一端与冷气存放室连通,所述冷气存放室与气体存放室连通,所述刺激头设置在冷气存放室内,并通过伸缩驱动器驱动伸出过孔进行刺激操作,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刺激机构的空间位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底板上的升降柱、设置在升降柱顶部的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滑板、设置在支撑板另一侧的水平推杆、设置在滑板上的固定座和设置在滑板另一侧的旋转推杆,所述滑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推杆的固定端与支撑板固定,所述水平推杆的活动端与滑板固定,所述壳体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翻转推杆的固定端与滑板固定,所述翻转推杆的活动端与壳体滑动连接,限位机构,用于对人体肢体进行限位固定,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限位带,控制系统,用于对刺激机构和调节机构的控制,实施对患者的刺激操作和反应信息的收集,以及对危险情形的报警,包括扫描仪、高清监控器、PLC控制器、显示器和报警器,所述扫描仪用于对患者的头像进行扫描成像,确定患者头部的形状和位置,所述高清监控器用于对人体刺激反应的摄像监控,所述PLC控制器用于分析患者头部形状和位置,并驱动刺激机构和调节机构以进行刺激操作,同时,还用于对监控器收集信息的分析处理,并向报警器发生报警指令,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高清监控器的监控信息和各执行机构的动作信息,所述报警器用于接收报警信息,并发出报警信号,所述PLC控制器与高清监控器、显示器、报警器、刺激机构和调节机构电性连通,所述高清监控器与显示器电性连通,所述高清监控器还用于对患者口部、咽喉区域进行摄像监控,所述PLC控制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嘉璐梁丁文姜颖周林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