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射频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软件无线电、宽带仪表、5G通信和超宽带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其系统带宽速率指标不断提升,因此导致市场对于其中宽带放大器的线性度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为了处理高速率的峰均比信号,要求放大器能够实现高输出功率和低输出功率下的高线性度指标。
[0003]为了提高驱动放大器芯片的高输出功率和低输出功率下线性化指标,在进行芯片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均存在一些不足:
[0004](1)功率回退技术,即选用功率较大的晶体管或者采用多路大功率合成结构,让放大器工作在回退的线性放大区域获得高线性度指标,但是为了实现高输出功率和低输出功率下的高线性度,比如采用很大的晶体管尺寸,大大牺牲了放大器的直流功耗,放大器的效率很低。
[0005](2)包络跟踪技术,利用检波电路、偏置调节技术等跟踪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高低,根据输出功率的动态范围自动调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驱动级放大网络、驱动级偏置电路、级间匹配网络、功率级偏置电路、动态反馈网络和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所述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其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入端、驱动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和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出端分别与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和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作为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其第二输出端与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入端连接,其输入端分别与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出端和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C1、接地电容C2、电容C
17
、接地电阻R1、电阻R2和电感L1;所述电容C1的一端作为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接地电阻R1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2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
17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作为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并与电容C
17
的另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级放大网络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微带线TL1、微带线TL2、接地电阻R3、接地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接地电阻R8、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和电感L2;所述微带线TL1的一端作为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入端,并与微带线TL2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3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作为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出端,并分别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微带线T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4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4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以及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另一端和集电极供电电压V
C1
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间匹配网络包括电感L3、电感L4、接地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电感L3的一端作为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7和电感L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作为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级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电阻R9、电阻R
10
、电阻R
11
、接地电容C5和接地电容C6;所述电阻R
10
的一端分别与集电极供电电压V
C1
和接地电容C6连接;所述电阻R
10
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5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与
三极管Q5的基极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阻R
11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
11
的另一端作为驱动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级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
13
、三极管Q
14
、三极管Q
15
、接地电容C9、接地电容C
10
、电阻R
17
、电阻R
18
、电阻R
19
和电感L5;所述电感L5的一端作为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9和电阻R
18
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
13
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
10
、电阻R
19
的一端、三极管Q
14
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海峰,童伟,王测天,刘莹,胡柳林,廖学介,滑育楠,吴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