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284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属于树脂粉尘吸附技术领域,包括直线送料器、振动室、吸附处理室,振动室通过吸附管与吸附处理室连接,吸附处理室的内部设置有喷吹管,喷吹管的一端设置有电磁脉冲阀,喷吹管的下端排列设置有若干除尘滤袋,位于除尘滤袋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载板与第二载板,第一载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且第一传动齿轮的表面啮合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幅度提升除尘率,解决了现在吸附装置内的滤袋底部与箱体之间仍存在很大的间隔,在进行吸附过滤时,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仍然会通过滤袋底部与箱体之间的间隔被排送到装置外,存在装置吸附除尘的除尘率不够高的问题。除尘的除尘率不够高的问题。除尘的除尘率不够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粉尘吸附
,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上的定义,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树脂的生产原料,对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和炎症;同时还要注意树脂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长期吸入高浓度的树脂粉尘,会引起肺部的病变。大部分树脂都具有共同的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易燃,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危险,因此,操作人员要改善操作环境,将操作区域与非操作区域有意识地划开,尽可能自动化、密闭化,安装通风设施等。
[0003]振动盘是一种自动定向排序的送料设备,当振动盘在输送环氧树脂颗粒时,环氧树脂颗粒相互之间难免发生碰撞,产生粉尘,在振动前行过程中,粉尘悬浮在振动盘上方,这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在振动盘上方产生粉尘,使操作人员操作不便,在作业时需要相关的吸附除尘装置相配合,但现在吸附装置内的滤袋底部与箱体之间仍存在很大的间隔,在进行吸附过滤时,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仍然会通过滤袋底部与箱体之间的间隔被排送到装置外,存在装置吸附除尘的除尘率不够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电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包括直线送料器、振动室、吸附处理室,所述振动室通过吸附管与吸附处理室连接,所述吸附处理室的内部设置有喷吹管,所述喷吹管的一端设置有电磁脉冲阀,所述喷吹管的下端排列设置有若干除尘滤袋,位于所述除尘滤袋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载板与第二载板,所述第一载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且第一传动齿轮的表面啮合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二载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且第二传动齿轮的表面啮合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用于控制吸附处理室内的第一载板的摆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用于控制吸附处理室内的第二载板的摆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处理室内还设置有高度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位于第二载板的上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处理室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机箱与第二驱动机箱,所述第一驱动机箱与第二驱动机箱上均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驱动机箱上的电机的驱动端与机箱内的第一驱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箱上的电机的驱动端与机箱内的第二驱动齿
轮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处理室的下端设置有灰斗和承重脚,所述吸附处理室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抽气机,所述灰斗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室内包括有料斗、振动盘、底盘、振动控制器,所述振动盘安装于底盘的上方,所述料斗为螺旋型料斗,所述料斗配合安装在振动盘的上方,所述振动控制器设置于振动室内部的一侧,所述振动控制器与振动盘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直线送料器设置于振动室的外侧,且直线送料器的一端与料斗的出料端相连。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板位于第二载板的上方,且第一载板的下端与第二载板的上端相贴合。
[0011]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吸附处理室内最右侧的除尘滤袋的长度要长于其他除尘滤袋的长度,位于所述吸附处理室内最右侧的除尘滤袋的下端与第二载板相贴合,所述第一载板的上端与其他的除尘滤袋相贴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除尘滤袋分别与第一载板、第二载板贴合,使得第一载板、第二载板以上的空间为含尘空气唯一可通过的空间,以保证含尘空气只会经过除尘滤袋,从而大幅度提升除尘率,由高度传感器感知积灰量,当积灰过多时,可通过第二驱动齿轮带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时调节第二载板向下摆动,第一载板的控制过程同理,从而使得堆积在第一载板、第二载板上的积灰落在第一载板、第二载板的下方,即灰斗内,同时也可通过电磁脉冲阀、喷吹管的配合,将除尘滤袋上的粉尘吹落至灰斗内,完成此番操作后,再将第一载板、第二载板摆动上调,使其与除尘滤袋贴合,继续执行吸附作业,解决了现在吸附装置内的滤袋底部与箱体之间仍存在很大的间隔,在进行吸附过滤时,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仍然会通过滤袋底部与箱体之间的间隔被排送到装置外,存在装置吸附除尘的除尘率不够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吸附处理室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吸附处理室内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控制调节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振动室的内部视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吸附装置的结构图。
[0014]图中:1、直线送料器;2、振动室;3、吸附处理室;4、吸附管;5、抽气机;6、喷吹管;7、电磁脉冲阀;8、除尘滤袋;9、高度传感器;10、第一载板;11、第一传动齿轮;12、第一驱动齿轮;13、第一驱动机箱;14、第二载板;15、第二传动齿轮;16、第二驱动齿轮;17、第二驱动机箱;18、承重脚;19、灰斗;20、料斗;21、振动盘;22、底盘;23、振动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6]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包括直线送料器1、振动室2、吸附
处理室3,振动室2通过吸附管4与吸附处理室3连接,振动室2负责将树脂颗粒输送至直线送料器1上,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由吸附处理室3通过吸附管4进行吸附做过滤处理;如图2、3所示,吸附处理室3的内部设置有喷吹管6,喷吹管6的一端设置有电磁脉冲阀7,喷吹管6的下端排列设置有若干除尘滤袋8,位于除尘滤袋8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载板10与第二载板14,第一载板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11,且第一传动齿轮11的表面啮合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12,第二载板1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15,且第二传动齿轮15的表面啮合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16,吸附处理室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机箱13与第二驱动机箱17,第一驱动机箱13与第二驱动机箱17上均设置有电机,第一驱动机箱13上的电机的驱动端与机箱内的第一驱动齿轮12连接,第二驱动机箱12上的电机的驱动端与机箱内的第二驱动齿轮16连接;第一驱动齿轮11用于控制吸附处理室3内的第一载板10的摆动,第二驱动齿轮15用于控制吸附处理室3内的第二载板14的摆动,吸附处理室3内还设置有高度传感器9,高度传感器9位于第二载板14的上方,吸附处理室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抽气机5,其中,第一载板10位于第二载板14的上方,且第一载板10的下端与第二载板14的上端相贴合,位于吸附处理室3内最右侧的除尘滤袋8的长度要长于其他除尘滤袋8的长度,位于吸附处理室3内最右侧的除尘滤袋8的下端与第二载板14相贴合,第一载板10的上端与其他的除尘滤袋8相贴合;具体使用时,由抽气机5利用吸附管4将振动室2内的粉尘空气吸进吸附处理室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送料器(1)、振动室(2)、吸附处理室(3),所述振动室(2)通过吸附管(4)与吸附处理室(3)连接,所述吸附处理室(3)的内部设置有喷吹管(6),所述喷吹管(6)的一端设置有电磁脉冲阀(7),所述喷吹管(6)的下端排列设置有若干除尘滤袋(8),位于所述除尘滤袋(8)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载板(10)与第二载板(14),所述第一载板(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11),且第一传动齿轮(11)的表面啮合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12),所述第二载板(1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15),且第二传动齿轮(15)的表面啮合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16),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1)用于控制吸附处理室(3)内的第一载板(10)的摆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5)用于控制吸附处理室(3)内的第二载板(14)的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处理室(3)内还设置有高度传感器(9),所述高度传感器(9)位于第二载板(14)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树脂粉尘扩散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处理室(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机箱(13)与第二驱动机箱(17),所述第一驱动机箱(13)与第二驱动机箱(17)上均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驱动机箱(13)上的电机的驱动端与机箱内的第一驱动齿轮(1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湘成于善冬侯立志薄维志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北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