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84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排水晒田,将农田晾晒成旱地;通过深翻耕分别将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翻出后分开堆放;在中层土壤上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后回填使其作为新的底层土壤,再旋耕混匀;在表层土壤上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后回填在新的底层土壤上并作为新的中层土壤,再旋耕混匀;在底层土壤上施加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后回填在新的中层土壤上并作为新的表层土壤,再旋耕混匀;表层土壤深度为H1,中层土壤深度为H2,底层土壤深度为H3,5≤H1<10cm,10≤H2<20cm,20≤H3≤40cm。该治理方法对土壤进行分层治理,具有稳定的修复效果。具有稳定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壤的自净、解毒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如果土壤中的外来污染物总量超过了土壤的缓冲限度,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丧失,造成的污染后果将不可逆转。从污染物种类超标情况看,其中多种重金属污染物的超标情况处于严峻的状态,重金属污染物不仅会引起土壤退化、污染周围水体,还会通过食物的吸收和积累,迁移到人体内,为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预见的伤害。
[0003]目前的修复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很多种方法,如改土法(客土法、深翻法、换土法等)、电动修复法、热处理法和玻璃化技术等,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淋洗法(萃取法)和化学钝化剂修复法。现有的针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修复效果不稳定,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适宜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存在很大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此治理方法通过深耕翻土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分层治理,具有稳定的治理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排水晒田,将农田晾晒成旱地;
[0008]通过深翻改土方法分别将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翻出后分开堆放;
[0009]在中层土壤上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并混匀后回填使其作为新的底层土壤;
[0010]在表层土壤上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并混匀后回填在新的底层土壤上并作为新的中层土壤;
[0011]在底层土壤上施加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后回填在新的中层土壤上并作为新的表层土壤,再旋耕混匀;
[0012]表层土壤深度为H1,中层土壤深度为H2,底层土壤深度为H3,其中,5≤H1<10cm,10≤H2<20cm,20≤H3≤40cm。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的治理方法是首先将农田内的积水排出,再将农田晾晒成旱地,土壤的含水量过高,淤泥过多,渗透性较弱,不适于旱地种植的作物,因此需首先排出农田的积水并晾晒一段时间;通过深翻耕的方法分别将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翻出后分开堆放,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分别对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进行治理,由于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受到重金属污
染的程度不同,故分别对其进行治理后更能稳定土壤的修复效果;在深翻后的农田内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后再回填上述中层土壤,此时中层土壤被填入底层,再对其进行旋耕,使中层土壤与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充分混合,以吸附中层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此时在回填的中层土壤上再次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后再回填表层土壤,此时表层土壤被填入中层,再对其进行旋耕,使表层土壤与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充分混合;在回填的表层土壤上施加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后再回填上述底层土壤,并旋耕混匀,此时底层土壤被翻至表层,可用于作物种植,施加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可增加土壤肥力,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本专利技术通过深翻耕的方法分别将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翻出并进行治理,采用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不易引起二次污染,修复效果稳定,适宜于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土壤调理剂的组分为粉煤灰、硫磺、磷灰石、天然麦饭石、盐改性麦饭石、麦饭石包膜尿素和改性钠基膨润土,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由可利用态向不可利用态转化,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活性和迁移性,从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毒害性和降低其在农作物产品中的迁移和积累量,对于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使其适宜于作物的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8]一种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9]排水晒田,将农田晾晒成旱地;
[0020]通过深翻改土方法分别将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翻出后分开堆放;
[0021]在中层土壤上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并混匀后回填使其作为新的底层土壤;
[0022]在表层土壤上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并混匀后回填在新的底层土壤上并作为新的中层土壤;
[0023]在底层土壤上施加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后回填在新的中层土壤上并作为新的表层土壤,再旋耕混匀;
[0024]表层土壤深度为H1,中层土壤深度为H2,底层土壤深度为H3,其中,5≤H1<10cm,10≤H2<20cm,20≤H3≤40cm。
[0025]在上述实施例中,首先将农田内的积水排出,再将农田晾晒成旱地,土壤的含水量过高,淤泥过多,渗透性较弱,不适于旱地种植的作物,因此需首先排出农田的积水并晾晒一段时间;通过深翻耕的方法分别将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翻出后分开堆放,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分别对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进行治理,由于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不同,故分别对其进行治理后更能稳定土壤的修复效果;在深翻后的农田内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后再回填上述中层土壤,此时中层土壤被填入底层,再对其进行旋耕,使中
层土壤与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充分混合,以吸附中层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此时在回填的中层土壤上再次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后再回填表层土壤,此时表层土壤被填入中层,再对其进行旋耕,使表层土壤与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充分混合;在回填的表层土壤上施加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后再回填上述底层土壤,并旋耕混匀,此时底层土壤被翻至表层,可用于作物种植,施加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可增加土壤肥力,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而且对碳氮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施加于土壤中,可以减少CO2、N2O、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本专利技术通过深翻耕的方法分别将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翻出并进行治理,采用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不易引起二次污染,修复效果稳定,适宜于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土壤调理剂的组分包括粉煤灰、硫磺、磷灰石、天然麦饭石、盐改性麦饭石、麦饭石包膜尿素和改性钠基膨润土。在上述实施例中,土壤调理剂各组分可通过发生沉淀、吸附、络合、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由可利用态向不可利用态转化,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活性和迁移性,从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毒害性和降低其在农作物产品中的迁移和积累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排水晒田,将农田晾晒成旱地;通过深翻改土方法分别将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翻出后分开堆放;在中层土壤上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并混匀后回填使其作为新的底层土壤;在表层土壤上施加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并混匀后回填在新的底层土壤上并作为新的中层土壤;在底层土壤上施加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后回填在新的中层土壤上并作为新的表层土壤,再旋耕混匀;表层土壤深度为H1,中层土壤深度为H2,底层土壤深度为H3,其中,5≤H1<10cm,10≤H2<20cm,20≤H3≤4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理剂的组分包括粉煤灰、硫磺、磷灰石、天然麦饭石、盐改性麦饭石、麦饭石包膜尿素和改性钠基膨润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土壤调理剂中各组分的用量为粉煤灰10

20份、硫磺3

7份、磷灰石10

20份、天然麦饭石8

18份、盐改性麦饭石8

18份、麦饭石包膜尿素3

7份和改性钠基膨润土10

18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翻耕稀释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土壤调理剂中各组分的用量分别为粉煤灰15份、硫磺5份、磷灰石15份、天然麦饭石13份、盐改性麦饭石13份、麦饭石包膜尿素5份和改性钠基膨润土14份。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才声胡云峰周志国谭忠富周辉黎武波耿协苏汪厚奎张建云顾祝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