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补偿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2834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色温补偿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色温补偿装置包括:传感器;控制器,与传感器连接;色温补偿膜,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与控制器连接。传感器检测温度达到或超过阈值后,发送温度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控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以使电致变色层由无色透明变为预设颜色。本申请色温补偿装置通过传感器来监测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器对色温补偿膜施加电压来改变色温补偿膜颜色,对通过其的光进行光补偿。对通过其的光进行光补偿。对通过其的光进行光补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色温补偿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制作
,特别是涉及一种色温补偿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LCD(液晶显示装置)因其具有低辐射性、轻薄短小和耗电低等特点,其使用日渐广泛。
[0003]然而,在FFS(即新型边界电场切换技术)模式下,当面板温度过高时,LCD会存在色偏问题,原因是高温工作时液晶的液晶旋光性不足,导致部分绿光和部分黄光的透过率会大大降低,例如在85℃条件,相较于常温25℃,液晶旋光性低使部分绿光和部分黄光的透过率降低,面板显示颜色偏蓝,同时亮度降低30%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色温补偿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色温补偿装置中的传感器检测温度,当温度过高时调整色温补偿膜的颜色,当光线通过时能对光线进行光补偿。能有效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在高温下面板显示部分光缺失偏蓝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色温补偿装置,色温补偿装置包括:传感器;控制器,与传感器连接;色温补偿膜,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与控制器连接;传感器检测温度达到或超过阈值后,发送温度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控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以使电致变色层由无色透明变为预设颜色。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与面板对应设置,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背光源,与光学膜片对应设置,背光源导出的至少部分光射到光学膜片上;色温补偿装置,与背光源对应设置,背光源导出的至少部分光经过色温补偿装置并射出背光模组到面板上,色温补偿装置包括:传感器,贴靠面板设置;控制器,与传感器连接;色温补偿膜,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与控制器连接;传感器检测温度达到或超过阈值后,发送温度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控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以使电致变色层由无色透明变为预设颜色。
[0007]其中,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无色透明;预设颜色为黄色,且预设颜色的深浅会随控制器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的大小来改变,温度信号的温度越高则电压越大,预设颜色越深,温度信号的温度越低则电压越小,预设颜色越浅。
[0008]其中,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或背光源为直入式背光源,侧入式背光源包括发光
二极管及与发光二极管对应设置的导光板,直入式背光源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发光二极管。
[0009]其中,色温补偿膜与光学膜片或背光源贴合设置,或色温补偿膜与光学膜片间隔对应设置。
[0010]其中,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反射片;扩散片与反射片分别位于背光源的相对两侧。
[0011]其中,色温补偿膜与扩散片贴合设置,或色温补偿膜与背光源贴合设置,或色温补偿膜与反射片贴合设置且位于反射片朝向背光源的一面。
[0012]其中,色温补偿膜设置于扩散片与背光源之间,或色温补偿膜设置于背光源与反射片之间。
[0013]其中,色温补偿膜与扩散片远离背光源的表面相对且间隔设置。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面板、背板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置于面板与背板之间,背光模组为上面所描述的背光模组,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位于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色温补偿膜位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传感器贴靠面板设置。
[00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色温补偿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背光模组中设置包含有传感器、控制器及色温补偿膜的色温补偿装置,将传感器贴靠在面板上,传感器检测面板温度,当面板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色温补偿膜转变颜色,改变其透光,避免了显示装置在高温时色偏及亮度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17]图1是本申请色温补偿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第七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第八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第九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号:
[0029]100、色温补偿装置;318/418、发光二极管;328、导光板;428、柔性电路板;1110、显示装置;1112、面板;1111、背板;
[003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背光模组;
[0031]104/204/504/604/704/804/904/1004/1104、传感器;
[0032]105/205/505/605/705/805/905/10051105、控制器;
[0033]106/206/506/606/706/806/906/1006/1106、色温补偿膜;
[0034]101/201/501/601/701/801/901/1001、第一电极层;
[0035]103/203/503/603/703/803/903/1003、第二电极层;
[0036]102/202/502/602/702/802/902/1002、电致变色层;
[0037]207/507/607/707/807/907/1007、扩散片;
[0038]208/308/408/508/608/708/808/908/1008、背光源;
[0039]209/509/609/709/809/909/1009、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温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补偿装置包括:传感器;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连接;色温补偿膜,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传感器检测温度达到或超过阈值后,发送温度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由无色透明变为预设颜色。2.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与面板对应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背光源,与所述光学膜片对应设置,所述背光源导出的至少部分光射到所述光学膜片上;色温补偿装置,与所述背光源对应设置,所述背光源导出的至少部分光经过所述色温补偿装置并射出所述背光模组到所述面板上,所述色温补偿装置包括:传感器,贴靠所述面板设置;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连接;色温补偿膜,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传感器检测温度达到或超过阈值后,发送温度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由无色透明变为预设颜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无色透明;所述预设颜色为黄色,且所述预设颜色的深浅会随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的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的大小来改变,所述温度信号的温度越高则所述电压越大,所述预设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沛炀武培康报虹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