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边云协同优化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互联网运行优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边云协同优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为中心,通过大量新型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实现跨时间尺度耦合、多能互补、多方协调合作的一种新型能源系统,具有高能效、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等优势。然而,随着能源互联网规模迅速扩大、“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显著上升、能源信息化水平提高,传统集中式云端服务架构已经难以满足现有能源互联网的计算需要,需深入能源互联网在先进计算技术方面的研究。目前,针对能源互联网计算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为充分考虑能源市场多主体化、多能耦合化趋势,从原理上研究能源互联网的计算模型,兼顾多主体博弈、需求响应等因素,进而使计算模型更贴近实际工程;二为立足于能源互联网数据维度上升现状,利用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建立更高效的运算架构,提升其计算速度。
[0003]在能源互联网计算模型方面,考虑到系统复杂程度不断加深,为使其更贴近实际工程,需在计算模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边云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构建由供能方、用能方、供应商、设备组成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模型;建立以区域能源互联网为分布式控制单元的边云协同架构;所述架构由云服务层、边缘服务层及设备层组成;构建基于边云协同架构的优化策略,包括:云服务层优化策略与边缘服务层优化策略;基于所述边云协同架构对能源互联网进行应急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边云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层优化策略具体为:目标函数:式中,n为区域数量;g
i
为区域i总收益;E
i
、H
i
、S
i
分别表示分配给区域i的电网、热网、气网能源量,其数值由云服务器计算;不等式约束:式中,分别表示区域i用户用电、热、气量的初始值,e
i
、h
i
、s
i
表示区域i经需求响应后用户实际用电、热、气量;P
i,j
表示区域i内第j台设备的功率,和P
i,j
分别表示区域i第j台设备的功率上限和下限;等式约束:式中,M
e
、M
h
、M
s
分别表示当前电网、热网、气网能够提供的最大功率;边缘服务层利用先进多主体优化技术,令优化结果更接近能源互联网运行真值;同时边缘服务层帮助云服务层分担计算负荷,提升能源互联网计算效率。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迁,李天翔,贾宏杰,穆云飞,陆文标,余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