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及运输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234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沉管运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及运输方法,浮运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浮箱一和浮箱二,浮箱一和浮箱二的上方共同连接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包括浮箱平台一、浮箱平台二和连接横梁,浮箱平台一具有伸出浮箱一内侧面的悬伸平台一,浮箱平台二具有伸出浮箱二内侧面的悬伸平台二,在悬伸平台一和悬伸平台二上对称设有单排或多排的滑车一,吊绳串联多个滑车一后吊装沉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及运输方法,通过串联组合吊装的设计吊升沉管,进而降低沉管运输对航道水深的要求,同时降低了沉管运输时所需的通航高度,遇到航道水深不足或桥孔限高的运输路况时,能够极大的减少水土破坏以及运输成本的增加。加。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及运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运输
,特别是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及运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内河沉管隧道的建设中,常常由于用地紧张而需要选择异地预制沉管,目前,异地沉管的运输通常采用湿拖或半潜驳运输的方法,湿拖过程中由于沉管的吃水深度较大,经常会受到航道水深的影响而需要大量的航道疏浚工作,半潜驳运输由于通航高度经常会受到内河桥孔限高的影响而需要改造半潜驳,且半潜驳还受下潜深度影响,其坞墙高度无法做降低改造,因此,沉管运输遇到航道水深不足或桥孔限高的情况时,无论是航道疏浚或是改造半潜驳均会极大的增加运输成本,甚至会遇到无法实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沉管采用湿拖或船舶进行运输,存在遇到航道水深不足或桥孔限高的情况时,会极大的增加运输成本或无法实施的问题,提供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及运输方法,能够降低沉管运输过程所需的吃水深度,降低对航道水深的要求,进而减少或避免航道疏浚的工作,同时降低了沉管运输所需的通航高度,进而减少或避免桥孔限高的影响,遇到航道水深不足或桥孔限高的情况时,能够极大的减少水土破坏以及运输成本的增加。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浮箱一和浮箱二,所述浮箱一和所述浮箱二的上方共同连接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浮箱平台一、浮箱平台二和连接横梁,所述浮箱平台一设于所述浮箱一上,所述浮箱平台一具有伸出所述浮箱一内侧面的悬伸平台一,所述浮箱平台二设于所述浮箱二上,所述浮箱平台二具有伸出所述浮箱二内侧面的悬伸平台二,所述操作平台的底面、所述浮箱一的内侧面和所述浮箱二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沉管放置空间,所述浮箱平台一和所述浮箱平台二上设有绞车、吊绳,在所述悬伸平台一和所述悬伸平台二上对称设有单排或多排的滑车一,所述吊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绞车,所述吊绳的另一端串联多个所述滑车一后吊装沉管。
[0006]所述吊绳通过沉管的吊点吊装沉管,设置成排的所述滑车一便于所述吊绳进行串联连接,为了平稳地吊装沉管,沉管需成排间隔设置吊点,所述滑车一间隔设有多排,即所述悬伸平台一上设有成排的滑车一,所述悬伸平台二上也设有相应成排的滑车一,沉管的吊点则能够根据多排的所述滑车一也进行相应间隔多排的设置,所述吊绳通过所述滑车一对沉管进行多吊点的串联吊装,形成了稳定的串联吊装组合,利用多个动滑轮串联省力的原理,进而极大地降低了绞车的拉力需求,实现了对大型沉管的吊装,同时还节省了绞车的设备成本;
[0007]所述浮箱一和所述浮箱二通过所述操作平台连接为一体,使整个浮运装置具有足够的浮力支撑自重以及吊装施加的负重,所述绞车将沉管朝向所述沉管放置空间向上进行
吊升,给沉管施加的起重力能够抵消沉管的部分重力,进而能够减小沉管的吃水深度,降低运输的航道水深的需求;
[0008]所述沉管放置空间在所述浮箱一和所述浮箱二之间,所述悬伸平台一、所述悬伸平台二和所述连接横梁共同作为所述沉管放置空间的顶面,所述绞车在所述操作平台上进行吊装时,沉管两侧都有用于支撑所述操作平台的所述浮箱,使所述操作平台在吊装时受力平衡,保证了浮运装置在吊装时的稳定性;浮运装置无需像半潜驳进行深水下潜工作,则所述操作平台上的设备无需进行增高设置,故浮运装置的通航高度远低于半潜驳的通航高度,采用拖船等动力设备拉动浮运装置进而运输沉管时,能够减少或避免桥孔限高的影响。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通过串联组合吊装的设计,实现对大型的沉管进行吊升,降低沉管的吃水深度,进而降低沉管运输对航道水深的要求,减少或避免了沉管运输时需要进行的航道疏浚工作,同时降低了沉管运输时所需的通航高度,减少或避免桥孔限高的影响,故遇到航道水深不足或桥孔限高的运输路况时,能够极大的减少水土破坏以及运输成本的增加。
[0010]优选地,所述操作平台的底面还设有定位墩,所述定位墩位于所述沉管放置空间内,所述定位墩设有保护垫,所述定位墩用于抵接沉管。
[0011]由于沉管需进行吊装运输,为了提高沉管运输时的稳定性,所述定位墩能够与吊装的沉管相互抵紧,从而使沉管能够固定于所述操作平台的下方,则沉管运输时不会发生晃动,避免运输过程中沉管沿长度方向受力不平衡而导致串联的所述吊绳发生滑移,同时也阻止了沉管与所述操作平台发生不同步的升降运动,所述定位墩的保护垫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面,保护沉管不易受到损伤。
[0012]优选地,多个所述连接横梁间隔设于所述悬伸平台一和所述悬伸平台二之间。
[0013]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横梁将浮箱平台一和浮箱平台二连接组成所述操作平台,所述连接横梁的间隔设计在保证所述操作平台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节省所述操作平台的面积,不仅能够减少自重,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还便于对所述操作平台进行尺寸改造,如吊装不同尺寸的沉管时,只需要更换或修改所述连接横梁的尺寸,就能使所述沉管放置空间的大小适配沉管的尺寸,降低了操作平台的改造难度及工作量,提高了浮运装置的实用性。
[0014]优选地,还包括滑车二、吊索和吊板,所述滑车二设于所述滑车一的下方,所述吊绳能竖直连接所述滑车一和所述滑车二,所述滑车二用作沉管的吊点,所述吊索竖向连接所述吊板和所述滑车二,所述吊板用于抵接沉管的下表面。
[0015]所述吊绳通过吊点对沉管进行吊装,所述滑车二作为连接沉管的吊点连接于沉管的上表面,便于所述吊绳串联多个滑车一的同时穿过所述滑车二形成动滑轮原理提升吊点,多个所述滑车一之间的间距调节,使所述吊绳保持竖直状态连接所述滑车一和所述滑车二,能够在吊装沉管时充分利用绞车的牵引力进行竖向多点牵拉,还简化了吊装设备的安装,便于施工;通过吊索和吊板的设计,所述吊索均穿过沉管结构强度较好的侧壁预埋孔到沉管底面,使每个吊点受到的起重力均能够作用于沉管的底部,保证沉管的吊装受力更加合理,避免沉管仅顶部受拉需要增加预埋钢筋和受拉开裂的风险。
[0016]优选地,所述浮箱一和所述浮箱二的间距对应沉管的宽度预留有安全间隙,所述滑车一沿所述沉管放置空间的长度方向成排设置。
[0017]沉管大多都近似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浮箱一和所述浮箱二的间距作为所述沉管放置空间的宽度,且略大于沉管的宽度,尽量缩短所述操作平台的所需宽度,降低所述操作平台的强度要求,提高吊装的可靠性,而预留的安全间隙能保证沉管在运输过程不会与浮运装置碰撞;所述滑车一的排列方向,使所述吊绳穿过所述滑车一能在沉管两侧沿沉管长边方向进行串联吊装,保证了吊装受力均衡。
[0018]优选地,所述浮箱平台一和所述浮箱平台二上均设有两台所述绞车,所述绞车横向对应成排设置的所述滑车一的首末两端,所述浮箱平台一的两台所述绞车连接一根所述吊绳的两端,所述浮箱平台二的两台所述绞车连接另一根所述吊绳的两端。
[0019]所述悬伸平台一上的所述滑车一通过一根所述吊绳进行串联,所述悬伸平台二上的所述滑车一通过另一根所述吊绳进行串联,且每根吊绳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浮箱一(1)和浮箱二(2),所述浮箱一(1)和所述浮箱二(2)的上方共同连接有操作平台(3),所述操作平台(3)包括浮箱平台一(31)、浮箱平台二(32)和连接横梁(33),所述浮箱平台一(31)设于所述浮箱一(1)上,所述浮箱平台一(31)具有伸出所述浮箱一(1)内侧面的悬伸平台一(311),所述浮箱平台二(32)设于所述浮箱二(2)上,所述浮箱平台二(32)具有伸出所述浮箱二(2)内侧面的悬伸平台二(321),所述操作平台(3)的底面、所述浮箱一(1)的内侧面和所述浮箱二(2)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沉管放置空间,所述浮箱平台一(31)和所述浮箱平台二(32)上设有绞车(4)、吊绳(5),在所述悬伸平台一(311)和所述悬伸平台二(321)上对称设有单排或多排的滑车一(6),所述吊绳(5)的一端连接所述绞车(4),所述吊绳(5)的另一端串联多个所述滑车一(6)后吊装沉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3)的底面还设有定位墩(7),所述定位墩(7)位于所述沉管放置空间内,所述定位墩(7)设有保护垫,所述定位墩(7)用于抵接沉管(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横梁(33)间隔设于所述悬伸平台一(311)和所述悬伸平台二(32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车二(9)、吊索(10)和吊板(11),所述滑车二(9)设于所述滑车一(6)的下方,所述吊绳(5)能够竖直连接所述滑车一(6)和所述滑车二(9),所述滑车二(9)用作沉管(12)的吊点,所述吊索(10)竖向连接所述吊板(11)和所述滑车二(9),所述吊板(11)用于抵接沉管(12)的下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一(1)和所述浮箱二(2)的间距对应沉管(12)的宽度预留有安全间隙,所述滑车一(6)沿所述沉管放置空间的长度方向成排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的浮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平台一(31)和所述浮箱平台二(32)上均设有两台所述绞车(4),所述绞车(4)横向对应成排设置的所述滑车一(6)的首末两端,所述浮箱平台一(31)的两台所述绞车(4)连接一根所述吊绳(5)的两端,所述浮箱平台二(32)的两台所述绞车(4)连接另一根所述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彬戴双全陈猛梁邦炎杨武肖阳春刘锦宁张宽黄梓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