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224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其包括称重单元,所述称重单元包括输送管、挡板、称重板、测量模块、回转组件和支撑柱,所述挡板设置在输送管内,所述称重板设置在输送管内且位于挡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柱设置在输送管的一侧,所述回转组件设置在支撑柱内,以及;封装单元,所述封装单元包括,运输管道、第一翻盖门、第二翻盖门、履带、封装桶、送料漏斗和封盖机,所述第一翻盖门设置在运输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翻盖门设置在运输管道的另一端,所述履带设置在运输管道内壁底部端面上,所述封装桶设置在履带上,所述送料漏斗设置在运输管道内壁顶部端面上,所述封盖机设置在运输管道上,本装置结构稳定,便于操作。便于操作。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称重封装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煤炭生产、运输和使用环节,煤炭的质量信息直接关系到煤炭加工和利用的效率,更关系大煤炭贸易的公平性。为此在火电、港口和火电行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煤炭在采样、制样和化验分析环节采用了大量的无人化、信息化技术,提出全闭环管理的理念,并受到的广大用户的欢迎。但是在煤样的收集、存、放环节绝大多数采用普通样品桶,取样、送样都是人工要来完成,这种送样方式容易造成水分损失,也存在人为干预的隐患,为此一些用户采用样品包装喷码的方式来避免煤样传递过程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煤样自动包装机、喷码机来杜绝人工对煤样直接接触,避免人为干预煤样。但现阶段的自动包装喷码系统设备成本高,使用的成本也高,由于使用的环境比较差,设备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也比较高。为此,研发了智能称重封装集样器,以电子密码锁封装样品桶为基础的煤样集样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电子密码锁对煤样桶进行封装,煤样桶IC和ID卡可以内置矿别煤样信息,煤样信息可实现有效隔离,可以有效规避集样送样各环节人为因素,同时通过智能化燃料管理系统煤样信息数据库,在化验室集样环节和采样集样环节所有煤样信息进行对比。煤样按燃料全流程闭环控制管理的需求完成集样、取样、送样,现有集样器不具备称重及对接料样桶不能封盖锁桶,所收集的煤样在运输送到制样室时存在舞弊风险,现有设备在收集煤样时可以实时记录每次落入煤样桶的煤样重量以及样桶煤样总重量,同时将收集到煤样桶内的煤样在设备内锁闭杜绝了舞弊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称重不智能,封装不严密,现有装置结构不稳定。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其包括称重单元,所述称重单元包括输送管、挡板、称重板、测量模块、回转组件和支撑柱,所述挡板设置在输送管内,所述称重板设置在输送管内且位于挡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柱设置在输送管的一侧,所述回转组件设置在支撑柱内,以及;
[0007]封装单元,所述封装单元包括,运输管道、第一翻盖门、第二翻盖门、履带、封装桶、送料漏斗和封盖机,所述第一翻盖门设置在运输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翻盖门设置在运输管道的另一端,所述履带设置在运输管道内壁底部端面上,所述封装桶设置在履带上,所述送料漏斗设置在运输管道内壁顶部端面上,所述封盖机设置在运输管道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板槽,所述挡板设置在板槽内,所述挡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伸入支撑柱内。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称重板上设置有扭力弹簧柱、第二螺纹杆和螺纹槽,所述输送管内设置有螺纹孔和转动孔,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设置在螺纹槽内且另一端伸入支撑柱内,所述扭力弹簧柱设置在转动孔内,所述螺纹孔设置在输送管内壁端面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测量模块设置在支撑柱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回转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板、第二齿板、支撑块、直槽口、旋转块、第一齿轮柱、第二齿轮柱和夹缝齿轮,所述电机设置在支撑柱上的端面上并连接支撑块,所述第一齿板与第一齿轮柱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板与第二齿轮柱相互啮合,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柱内壁端面上,所述旋转块一端连接支撑块,另一端嵌入直槽口,所述夹缝齿轮设置在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的中间并与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相互啮合。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齿板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直槽口,所述旋转块上还设置有旋转柱和滑动柱,所述旋转柱穿过支撑块连接,所述滑动柱嵌入直槽口。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齿轮柱上设置有第一柱孔,所述第二齿轮柱上设置有第二柱孔,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柱孔同轴心且设置在第一柱孔内,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齿轮柱同轴心且设置在第二柱孔内。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柱上还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螺纹杆嵌入第一圆孔,所述第二螺纹杆嵌入第二圆孔。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盖机上设置有储盖桶,所述封装桶上设置有封装盖,所述封装盖设置在封装桶内。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装盖上设置有蘑菇头,所述封装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蘑菇头嵌入通孔。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封装称重传感器均匀的固定于设备四个角度内,确保称重准确可靠,落煤管运行通过丝杆运行机构实现了运行平稳,准确的将落煤管深入到开启桶盖后的煤样桶内,避免了煤样收集时煤样的撒落,旋转主电机为减速机电机加分割器模式,达到了不同工位的煤样桶准确定位的目的,煤样桶盖开启闭合全部采用了机械结构避免了其他类型设备如气动、电动等装置的故障率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2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输送管道剖面图。
[0021]图3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输送管和支撑柱剖面图。
[0022]图4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回转组件示意图。
[0023]图5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回转组件侧面示意图。
[0024]图6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柱和第二齿轮柱。
[0025]图7为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封装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称重单元(100),所述称重单元(100)包括输送管(101)、挡板(102)、称重板(103)、控制模块(104)、回转组件(105)和支撑柱(106),所述挡板(102)设置在输送管(101)内,所述称重板(103)设置在输送管(101)内且位于挡板(102)的下方,所述支撑柱(106)设置在输送管(101)的一侧,所述回转组件(105)设置在支撑柱(106)内,以及;封装单元(200),所述封装单元(200)包括,运输管道(201)、第一翻盖门(202)、第二翻盖门(203)、履带(204)、封装桶(205)、送料漏斗(206)和封盖机(207),所述第一翻盖门(202)设置在运输管道(201)的一端,所述第二翻盖门(203)设置在运输管道(201)的另一端,所述履带(204)设置在运输管道(201)内壁底部端面上,所述封装桶(205)设置在履带(204)上,所述送料漏斗(206)设置在运输管道(201)内壁顶部端面上,所述封盖机(207)设置在运输管道(20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01)上设置有板槽(101a),所述挡板(102)设置在板槽(101a)内,所述挡板(10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2a),所述第一螺纹杆(102a)伸入支撑柱(106)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板(103)上设置有扭力弹簧柱(103a)、第二螺纹杆(103b)和螺纹槽(103c),所述输送管(101)内设置有螺纹孔(101b)和转动孔(101c),所述第二螺纹杆(103b)一端设置在螺纹槽(103c)内且另一端伸入支撑柱(106)内,所述扭力弹簧(103a)柱设置在转动孔(101c)内,所述螺纹孔(101b)设置在输送管(101)内壁端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04)设置在支撑柱(106)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称重封装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组件(105)包括电机(105a)、第一齿板(105b)、第二齿板(105c)、支撑块(105d)、直槽口(105e)、旋转块(105f)、第一齿轮柱(105g)、第二齿轮柱(105h)和夹缝齿轮(105i),所述电机(105a)设置在支撑柱(106)上的端面上并连接支撑块(105d),所述第一齿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治国房维闫峰闫海东佟长江李树坤苗玉田郝文亮张雷侯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乌拉特发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